隱形經營者(五十)不可能的任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往美國之前,我帶領紐澳主管訪問亞洲的工業產品製造商,就是想讓紐澳同事把亞洲產品融入他們日常的專業思考。但是能否達成預期目標,我只能說,那會是個艱難的任務。


美國行,對澳洲團隊確實是有心理建設的意涵,但實際設想還不只如此而已。從策略的層面來看,美國品牌的加入對於我們的產品配套確有行銷學上的正面意義。然而,我心底是有個隱憂,也是在選擇美國品牌的這件事,多少有些保留的原因。這或許也會是個困難的任務。



選擇策略合作的供應商,是否找得到合適的,而且是互相需要的夥伴,是有其難度的。更難的是美國品牌的調門通常都比較高,而且胃口也都不小。若成功簽下合作協議,但無法短期內拿出成績來,怕想維持關係都會有其難度。


這就像美國式的職場特質,公司需要人才時,高薪禮聘。反之,若公司因營運狀態使然,必須做人力資源重整時,他們通常是迅雷不及掩耳的,給張支票,然後十五分鐘收拾,讓你走人。


這種特殊的生意文化,發生在職場就夠使人難堪了。若發生在生意合作的關係上面,一夜生變,經銷的公司要做出因應是非常困難的。這或許可以解釋我們在亞洲產業的生態,為何很少看到美製品牌身影的深層原因吧!


當然這樣的觀察感想,應該是我個人獨有的,我的澳洲同事應該沒這根筋,仍然滿懷希望的全力搜尋、發掘,希望此行能有所斬獲。


亞洲國家的商界,若遇到買家或有錢又有意願合作進口的公司上門,無不卯足全力爭取,就怕到口的鴨子給飛了。


事實上也確實,想買,就代表人家是捧著錢來談的。可是兩天嘗試接觸後的感覺,怎麼沒有看到什麼熱絡的回應,更別說獻上殷勤,設法招攬,我也算開眼界了。


不過,這和我的預判相差並不太大。因此,這一趟來美「想買」的目標,看來想要達成是會有困難的。不過,我這趟旅程是有另一個附帶計畫,我也想趁這一次,「想賣」一些我的創意。


我是有備而來,行李箱裡頭帶著我們公司品牌包裝的亞洲製產品資料。我想用我這澳洲公司,做為該協會多年會員身份,推出我們的新創品牌,內容包裝了我們精心挑選的產品系列,希望能試一試水溫。


年會的半天展覽會,我詳細走訪每個展出的攤位,整場幾乎看不到什麼亞洲的產品。唯二出現的是,一家日本品牌的美國公司,攤位上全部是金髮碧眼的展台人員。還有另一家是台灣人移居美國,在德州創辦的企業,那位男士是這次年會我看到的唯一亞洲人。


當場是有一家我熟悉的台灣產品,不過他們是徹底的隱姓埋名,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百分百的美國公司,但他家的產品是不折不扣的台灣貨。這就是當時絕無僅有的亞洲元素。我心裏暗暗思考,我手提包攜帶的,不也是隱藏在澳洲旗幟下的亞洲產品嗎?


情況看起來,美國市場可能還不到接受亞洲製工業產品的時候。事實上,在場最特出的三大品牌,和全球市場的現況是一致的,全部出自歐洲工業強國。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市場高牆,即便日系知名品牌,也只有一家用完整的形象出現在那個純美式的協會年會。而且,在攤位和客戶的互動,沒看見任何一位黑頭髮的亞洲人。這現實值得我深思。


基於這樣的認知,我覺得大剌剌的推展我這名不見經傳的澳洲新品牌,可能沒法得到正面的回應,最後恐怕會鎩羽而歸。我覺得從美國式行銷通路的中段入手,也就是直接和B級通路商建立連結,或許比較可行。先從點的接觸,再慢慢形成線的通路,一步一步來。


據我的觀察,由於美國版圖幅員遼闊,情況和我熟悉的亞洲市場規模真的天差地別。在美國,除非是品牌自營,行銷通路只要是委託第三者,幾乎不會有國家級別的獨家經銷授權和代理。


兩天閒聊後, 得到一些皮毛圖像,當地通路商從上到下主要分成三個級別。大致上以東、中、西部,和南北分隔成六個區塊,每個區塊各自涵蓋幾個州,這就是所謂的A級通路商。


基於產品和服務盡量靠近市場前緣的考慮,重要的工業州會有專業的公司來經銷,他們就成了所謂的B級通路商。若有實際需要時,還會依據地緣和專業需要,出現C級分銷商的安排。


A級通路商的市場覆蓋面積大,購力強大,可以有較大的談判籌碼,很自然的會和知名品牌匹配,也會扛起市場責任,並做出承諾。以我們當時自創品牌的雛型階段,想和他們討論合作的可行性,實在很難行得通。其中另一個致命的是,這些A級通路商多半扮演大盤的角色,比較少和直接客戶做交易。我們一點知名度都沒有,我覺得更難了。



B級通路商就不一樣,首先,沒有市場責任,而且他們的大部份生意都和直接客戶進行,如此一來,客戶的需求和問題就會是五花八門,那也是我心中醞釀的切入點。憑我們市場的實證,協助他們提供客戶最恰當的解決方案,藉以開啟後續的商機。至於,能否開花結果,不做又怎會知道呢?


再回頭審視這幾個星期的努力,沒有任何一件是容易的。想要把美國品牌併入澳洲的生意,看起來是困難重重。已經啟動的亞洲產品澳洲品牌化,雖然已經啟動,相信會是一個艱辛的任務。最後,就是意圖把澳洲品牌的亞洲產品,推進美國市場,會不會就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avatar-img
193會員
278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亞洲行之後,很快我和總經理同事安排了跑一趟美國。此行目的,我是想看美國產品到底行不行?其實,另一個目的並不是為了什麼具體的目標,而是,為了讓團隊看到我是嚴肅看待美國產品併入我們生意的議題。我若毫無美國行的動作,會不會讓他們解讀成「言行不一」,這樣行嗎? 公司總經理和我分兩路從澳洲飛抵洛杉磯,他
我選擇創業的澳洲市場,其實本身是個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尤其天然礦藏的先進開採規模,以及其周邊的產業,多數屬於大型投資,而且重工業規模龐大。但多年下來,由於環保意識抬頭,以及幾度社會主義色彩政黨的執政,上游製造業慢慢的式微。政府收入,靠珍稀礦石的出口,就賺得盆滿砵滿了。因此,對於傳統產業有關的資源分配,
有一經典名句:「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 很能說明當年的處境。也就是說,公司和原廠的苦澀關係何以至此,再究其原委,已經沒有意義了。 我的接手,或可延緩雙方關係進一步劣質化的進程。但是,我必須要有一定的急迫感,我要確定下一波風浪到達前,萬一是極端的發展,我公司的營運狀況要能頂得住衝擊。 為
我買來的這盤生意,其實是一家有光榮歷史的公司,它的成員也都為公司的傳統感到自豪。可想而知,這樣的光榮感已經內化成了這公司的文化,這樣的特質,本來是可以寫進公司的歷史沿革,並予永久傳承。無奈這些原本應該讓大家感到驕傲的,卻成了這個公司最大的問題。 首先,由於情勢變化了,原來的團隊完全沒法適應新的
做為企業經營者,身繫自家事業的命脈,本是責無旁貸的。至於如何經營自己的事業,方法有千百種,扮演的角色,介入程度的深淺也各有不同。 以我當年來自東北亞,孤身一人接手一盤位於紐澳的生意,我選擇了低調操盤。用‘’角色扮演‘’的角度來理解,我是不演企業「超級推銷員」的角色,在檯面上搖旗吶喊。我傾向於專
基本上,我當時在紐澳兩國所取得的法人實體,是一家經營得宜的事業體,也同時享有市場的聲譽。妥善經營的話,是可以符合我的長期計畫,讓公司的生意在更寬廣的場域裡揮灑。然而,由於情勢的發展,若是和原廠的關係,在未來的某段時期出現重大轉折的話,公司的前景確實堪慮。 因此,在做出更多前瞻性佈署之前,我應該
亞洲行之後,很快我和總經理同事安排了跑一趟美國。此行目的,我是想看美國產品到底行不行?其實,另一個目的並不是為了什麼具體的目標,而是,為了讓團隊看到我是嚴肅看待美國產品併入我們生意的議題。我若毫無美國行的動作,會不會讓他們解讀成「言行不一」,這樣行嗎? 公司總經理和我分兩路從澳洲飛抵洛杉磯,他
我選擇創業的澳洲市場,其實本身是個高度工業化的國家,尤其天然礦藏的先進開採規模,以及其周邊的產業,多數屬於大型投資,而且重工業規模龐大。但多年下來,由於環保意識抬頭,以及幾度社會主義色彩政黨的執政,上游製造業慢慢的式微。政府收入,靠珍稀礦石的出口,就賺得盆滿砵滿了。因此,對於傳統產業有關的資源分配,
有一經典名句:「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 很能說明當年的處境。也就是說,公司和原廠的苦澀關係何以至此,再究其原委,已經沒有意義了。 我的接手,或可延緩雙方關係進一步劣質化的進程。但是,我必須要有一定的急迫感,我要確定下一波風浪到達前,萬一是極端的發展,我公司的營運狀況要能頂得住衝擊。 為
我買來的這盤生意,其實是一家有光榮歷史的公司,它的成員也都為公司的傳統感到自豪。可想而知,這樣的光榮感已經內化成了這公司的文化,這樣的特質,本來是可以寫進公司的歷史沿革,並予永久傳承。無奈這些原本應該讓大家感到驕傲的,卻成了這個公司最大的問題。 首先,由於情勢變化了,原來的團隊完全沒法適應新的
做為企業經營者,身繫自家事業的命脈,本是責無旁貸的。至於如何經營自己的事業,方法有千百種,扮演的角色,介入程度的深淺也各有不同。 以我當年來自東北亞,孤身一人接手一盤位於紐澳的生意,我選擇了低調操盤。用‘’角色扮演‘’的角度來理解,我是不演企業「超級推銷員」的角色,在檯面上搖旗吶喊。我傾向於專
基本上,我當時在紐澳兩國所取得的法人實體,是一家經營得宜的事業體,也同時享有市場的聲譽。妥善經營的話,是可以符合我的長期計畫,讓公司的生意在更寬廣的場域裡揮灑。然而,由於情勢的發展,若是和原廠的關係,在未來的某段時期出現重大轉折的話,公司的前景確實堪慮。 因此,在做出更多前瞻性佈署之前,我應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公司雖然落腳紐西蘭幾十年了,整組團隊的規模當然沒有像澳洲團隊那麼完備。可是,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也和達成的營收水平相吻合。整體分公司的架構,除了銷售人員和行政助理以外,工廠裡的技術員,設備,核心產品的庫存,一應俱全。 儘管如此,我心裏暗暗擔心的層面是,紐西蘭同事的心態基本上和澳洲那邊沒有太大的不
Thumbnail
策略核心的“擴大營業範圍”,其實焦點市場就是澳洲,但是短時間內還不宜冒進。因為,正當屬於當地主流的競爭對手企圖渲染我們公司的亞洲色彩,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在紐西蘭的所有這方面的舉措,事實上就是一個「聲東擊西」的策略運用。 那麼,何以紐西蘭作為一個市場,它的成功既可以給澳洲做一個典範,又可以成為
Thumbnail
在等待澳洲總公司的人事議題出現突破性的形勢的同時,我要為第三階段,擴大營業範圍的目標跨出第一步。 關於嘗試融進“非歐系”產品,進而擴大公司產品範圍的策略,都還沒在澳洲走出一步,就已經引來滿城風雨了。原因就只是這公司被一個外來的亞洲人入主、掌控,同業的競爭對手就集體起而攻之。這是始料未及,也是我必須
這篇會是一些小小的分享~ 台籍人員找中國當地企業的方法
Thumbnail
同時接手紐澳兩家公司,是源自於一個願景,那也是策略執行的起點。思考的基調是,藉由公司本身橫跨紐澳兩地的自有通路優勢,期望逐步壯大原有的核心生意,有朝一日擁有自己可控的產品範圍,自創品牌,然後走出大洋洲市場。 因此,按照策略的執行,我應該是在第二階段完成之後,在最短的時間內併入全新的產品項目,讓產品
Thumbnail
分享瑪莎在臺商工廠、美商貿易公司以及日商零售公司的外派生活經驗,包含了不同公司的外派工作安排和真實生活等多個方面。不同類型的企業文化和產業中,外派的狀態會有所差異。把眼光拉遠來看,沒有孰優孰劣,端看你的現有條件和理想生活。在相同的企業管理命題中,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在美國,任何人不論出身、背景,一定可以達到人生目標,這是美國夢。現在,中產階級似乎已認為,這真正只是一場無法實現的夢想……。 一批批台灣的資訊業者抱著開天闢地的夢想,遠跨重洋、進駐矽谷。 他們有的名氣步步打響,有的卻在時間、資金虛擲後班師回台……。
Thumbnail
韓國大邱的大訂單機會看似快到口的肥鴨,其實那是不折不扣的燙手山芋。我懷疑我的上司早知道他沒能耐處理,又得再和那金社長對峙一次。而且,穩輸的。 三十年前,日本的經濟蓬勃發展。亞洲機械設備能和歐美抗衡的;只有日本製的機械產品。眾所周知;當時美國對日本心生忌憚;包含稍後害怕日本壟斷晶片製造和供應一樣,開
Thumbnail
614/614!國際企業第四版 2024.0101.1319 2024.0120.2124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國際企業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是「進行國際貿易」的企業。 國際企業對文化的考量要放在第一位,文化直接或間接影響眾多層面,包含社會、價值觀、宗教、信仰
Thumbnail
先前有篇文章是【2024年更新版】老闆要我作進入日本市場的計劃...,討論的是規劃台灣團隊進入日本市場時可以用的架構跟時程表。因為是一個架構,內容比較偏「通用性」,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品牌。就算是整個架構是適用於品牌,但執行起來是否真的如計劃進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公司雖然落腳紐西蘭幾十年了,整組團隊的規模當然沒有像澳洲團隊那麼完備。可是,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也和達成的營收水平相吻合。整體分公司的架構,除了銷售人員和行政助理以外,工廠裡的技術員,設備,核心產品的庫存,一應俱全。 儘管如此,我心裏暗暗擔心的層面是,紐西蘭同事的心態基本上和澳洲那邊沒有太大的不
Thumbnail
策略核心的“擴大營業範圍”,其實焦點市場就是澳洲,但是短時間內還不宜冒進。因為,正當屬於當地主流的競爭對手企圖渲染我們公司的亞洲色彩,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在紐西蘭的所有這方面的舉措,事實上就是一個「聲東擊西」的策略運用。 那麼,何以紐西蘭作為一個市場,它的成功既可以給澳洲做一個典範,又可以成為
Thumbnail
在等待澳洲總公司的人事議題出現突破性的形勢的同時,我要為第三階段,擴大營業範圍的目標跨出第一步。 關於嘗試融進“非歐系”產品,進而擴大公司產品範圍的策略,都還沒在澳洲走出一步,就已經引來滿城風雨了。原因就只是這公司被一個外來的亞洲人入主、掌控,同業的競爭對手就集體起而攻之。這是始料未及,也是我必須
這篇會是一些小小的分享~ 台籍人員找中國當地企業的方法
Thumbnail
同時接手紐澳兩家公司,是源自於一個願景,那也是策略執行的起點。思考的基調是,藉由公司本身橫跨紐澳兩地的自有通路優勢,期望逐步壯大原有的核心生意,有朝一日擁有自己可控的產品範圍,自創品牌,然後走出大洋洲市場。 因此,按照策略的執行,我應該是在第二階段完成之後,在最短的時間內併入全新的產品項目,讓產品
Thumbnail
分享瑪莎在臺商工廠、美商貿易公司以及日商零售公司的外派生活經驗,包含了不同公司的外派工作安排和真實生活等多個方面。不同類型的企業文化和產業中,外派的狀態會有所差異。把眼光拉遠來看,沒有孰優孰劣,端看你的現有條件和理想生活。在相同的企業管理命題中,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在美國,任何人不論出身、背景,一定可以達到人生目標,這是美國夢。現在,中產階級似乎已認為,這真正只是一場無法實現的夢想……。 一批批台灣的資訊業者抱著開天闢地的夢想,遠跨重洋、進駐矽谷。 他們有的名氣步步打響,有的卻在時間、資金虛擲後班師回台……。
Thumbnail
韓國大邱的大訂單機會看似快到口的肥鴨,其實那是不折不扣的燙手山芋。我懷疑我的上司早知道他沒能耐處理,又得再和那金社長對峙一次。而且,穩輸的。 三十年前,日本的經濟蓬勃發展。亞洲機械設備能和歐美抗衡的;只有日本製的機械產品。眾所周知;當時美國對日本心生忌憚;包含稍後害怕日本壟斷晶片製造和供應一樣,開
Thumbnail
614/614!國際企業第四版 2024.0101.1319 2024.0120.2124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國際企業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是「進行國際貿易」的企業。 國際企業對文化的考量要放在第一位,文化直接或間接影響眾多層面,包含社會、價值觀、宗教、信仰
Thumbnail
先前有篇文章是【2024年更新版】老闆要我作進入日本市場的計劃...,討論的是規劃台灣團隊進入日本市場時可以用的架構跟時程表。因為是一個架構,內容比較偏「通用性」,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品牌。就算是整個架構是適用於品牌,但執行起來是否真的如計劃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