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為了身體健康而開始練習某個運動,一段時間以後,練熟悉了,就要改變心態。本來是為了什麼目的而練習,之後要轉變成用單純的熱情來練習,用無欲無求的心態來練習。
為什麼要轉變?因為當懷著某個強烈的目的時,心靈與身體都是緊繃的,一開始練習的確需要積極一點,但後期就要讓身、心放鬆,不再追求什麼成果,這樣才會讓這個練習跟自己合而為一,幫助身體健康、身心和諧。
來看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芸祺(化名)為了爬玉山而開始鍛鍊體力,其中一項是「超慢跑」。剛開始為了爬山而跑,她發現雙腿很快就緊起來。等到爬完玉山之後,再練習超慢跑,反而可以放鬆,因為沒有為了什麼目的而跑,不必看時鐘計算跑多久了,也不用在意體力進步多少,跑起來沒有壓力,跑的過程很舒服,真正感受到跑步的樂趣與好處!
第二個故事是伯聖(化名),為了身體健康而練習八段錦,練習的過程,心裡在嘆氣:要練多久,身體才會好轉?到底有沒有效?
有一位練習八段錦多年的朋友提醒他,動作太用力了!
經過反省與觀察自己,伯聖說,他太想快速看到成果,於是焦慮、懷疑、舉棋不定,很多情緒在心裡翻湧,反而越練習身體越僵硬、心裡越煩躁。 他決定不跟身體對抗了,心態上不再強求,也不再到處找方法,把自己交給佛菩薩。心安定下來後,練習過程感受到氣流在身體裡運行,通體舒暢!原來不必刻意追求,只要放鬆,氣就動起來了!
第三個故事是家儀(化名),剛開始練習太極拳的前幾年,都在揣摩動作,做到單重心、頂頭懸等等的太極拳心法。
十年後,動作熟悉了,腰胯也練鬆了,就不再惦記拳法與招式,而是安靜的打拳,專心的覺察身體與感受流暢動作帶來的喜悅。
有趣的是,當「心」被某件事情佔據的時候,打拳時思緒很快飄走,忘記打到哪一式,也會漏掉一些動作。
神奇的是,專注而放鬆的打拳時,會有靈光乍現的想法,而這些靈感通常可以解決想不通或是處理不了的難題。
二十年後,打拳不只是運動而已,而是修練身、心的法門。透過打拳,知道身體哪裡不對勁,提醒自己調整;明白自己的心很散亂,提醒自己沉靜。
三十年後,不想再求名利、爭輸贏,想活得更自在、更健康,想認識自己到底是誰時,太極拳的心法,便會化身為一個覺醒者,指引一條明路。
家儀分享自己的體會,例如:太極拳的基本功是保持自己的重心,同時一舉動周身輕靈。運用在人生就是知道自己是誰、要什麼,不再因為不符合成功的標準而討厭自己或是過度消耗自己。同時因為擺脫了別人的眼光,而可以自由的發揮天賦,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所以運動的一開始,需要按照法則來練習,就像寫楷書一樣的,一筆一畫得刻意雕琢。但是到了後期,請拋開規則,沒有目的、無所求的練習,就像寫行書與草書一樣的流暢!
如此一來,我們不需要用力,也不用耗神,自然而放鬆的練習,身、心都安穩,療癒的力量就在裡面了!
收聽平台
Soundon
https://player.soundon.fm/p/b19ce546-c58a-433f-8f36-ab8cde8e4d69?fbclid=IwAR0MfH7lC5vk9JeVDjEj-nDaVm6d_Mio8KzVENb-gu5UBQba6J3qivaajr4
Spoti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