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想專心讀書,結果手機一震,立刻被通知吸引,甚至一不小心就開始在網上暢遊兩個小時?
其實這都是你腦中的「野獸」在作祟!
這隻「野獸」到底是什麼呢?
它,就是我們大腦早期進化出來的邊緣系統,對困難很抗拒,卻對所有刺激都特別敏感。說白了,分心、專注力潰散,就是它搞的鬼。而與它對抗的,是「馴獸師」,也就是我們的大腦前額葉皮質,負責執行複雜任務和解決問題。
但問題來了,馴獸師雖然聰明,卻力量單薄,還非常耗能量;反觀那隻野獸,天生力大無窮,擅長瞬間奪走你的專注力,讓你查著資料到一半跑去看療癒貓咪影片,或者莫名其妙開始整理書桌。
怎麼辦呢?馴獸師壓不住這隻野獸,但我們可以用更聰明的方法,讓它不再搗亂,反而幫助我們提升專注力。今天,我們要透過日本科學作家鈴木祐的《最高專注力》,跟大家分享六個技巧,教你如何駕馭這隻野獸,讓專注力變成你手中的利器!快來一起學習吧!
每當走在校園裡頭,你是不是也常看到同學手上拿著一杯咖啡?其實,咖啡因不只是提神神器,也是提升專注力的小幫手!
研究顯示,只要攝取適量的咖啡因,大約是150到200毫克,也就是一杯中杯咖啡的量,30分鐘後你會發現,不僅疲勞感會下降,專注力還能維持得更久!
但大家要注意,咖啡不是喝越多越好,喝過量反而會導致心跳加速、坐立不安,記得適量才是關鍵哦!
而除了咖啡,還有一個提升專注力的秘密武器,就是「地中海飲食」。簡單來說,就是多吃蔬菜、水果、魚類和橄欖油等食材,少吃或盡量不吃速食。
澳洲迪肯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徹底執行地中海飲食,不僅能改善腦功能,還能幫助你更專注、更有自制力,連工作記憶都會變得更好!
所以,或許可以試著從現在開始,在日常飲食中加入這些健康的選擇,讓專注力更穩定、更持久!
你有沒有發現,玩手遊的時候,明明已經打算「這局打完就放下手機」,但一輸掉就忍不住再來一局?那種「差一點就贏了」的感覺,總是讓人停不下來。其實,這不只是遊戲好玩,而是背後的「報酬預感」在操控你的行為。而這種心理機制,我們也能用在提升專注力和行動力上!
拖延心理學專家提摩西·皮修教授發現,容易分心的人通常有兩個主要特徵:一是「無價值感」,也就是你在做一件事時會想「這有什麼意義?我完全沒動力啊!」;二是「難度錯誤」,也就是事情太簡單或太困難,讓你無法集中注意力。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則指出,當挑戰處於「有點難,但還在能力範圍內」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最容易進入專注狀態。
所以,要保持專注,我們得避免這兩種情況。而「報酬感計畫」就是解決方案!
那什麼是「報酬感計畫」呢?
首先我們要從無法專心的作業中,找出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目標,問問自己:為什麼這件事是很重要?把這個價值清楚寫下,甚至轉換成腦海中的具體畫面。
比如:完成報告後獲得高分的心情。然後採用逆向思考法,從目標達成的未來開始,推導出過程,將大目標拆解成多個短期目標,設定每日任務,例如:「今天讀完經濟學第一章。」
每天選出3到5個一定要完成的小任務,接著思考並寫下可能遇到的阻礙,提前準備對策。像是如果你讀書時容易滑手機,那就乾脆先把手機鎖起來!
最後,把每日任務逐一套入以下的句子模板內:「〔自己的名字〕〔時間〕會在〔地點〕做〔每日任務〕嗎?」,寫成具體的句子。
比如:「碩哥會在今天晚上8點,在書桌前完成文獻整理嗎?」這樣的問句形式,不僅幫助你明確任務的時間、地點和內容,還能激發執行力。
另外,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可以試著用貼近現實的方式,想像自己從開始到完成的過程。把能提醒你行動的物品放在眼前,比如筆記本、書本等,用視覺提示幫助自己保持專注。透過這樣的「報酬感計畫」,不僅能駕馭內心的「野獸」,還能讓目標變成激勵你的最佳工具,輕鬆提升專注力和行動力!
你有沒有發現,很多傳奇選手在比賽前都有自己的小儀式?
研究顯示,高爾夫球選手比賽前親吻小白球,推球入洞的成功率竟然能提升38%!
其實,我們也能透過「儀式感」來快速進入專注的狀態,像碩哥在錄影前,都一家會先去泡一杯咖啡,真的超有效!要打造屬於你的「儀式」,其實很簡單,只要符合兩個條件:
1. 設定一個特定的動作,並規定自己「做完這個動作後,就要開始進入重要的任務」;
2. 反覆執行這個動作,讓它成為你日常的一部分。
如果想更進階一點,可以加入一點點「不習慣的小挑戰」,讓大腦更有感,比如用非慣用手拿滑鼠,或是運用「5的原則」,當你想偷懶的時候,對自己說:「再撐 5 分鐘!」或「再多讀 5 頁就好!」這種微小的自我挑戰,可以有效激發更多專注力。
在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認知失調」,意思就是當你的自我形象和行為不一致時,內心會本能地感到不舒服,然後想辦法調整,讓內心恢復平衡。這個原理其實也可以用在提升專注力上!只要我們定義自己為「有專注力的人」,不管是讀書、運動,還是工作,內心的野獸都會努力維護這個形象,讓專注力自然回到正軌。
具體要怎麼做呢?
首先,給自己一個肯定的暗示,比如:「我是有專注力、能把事情做好的那種人!」
接著,賦予自己一個符合任務的「頭銜」,像是在學統計學的時候,稱自己是「統計學研究人員」。這樣能讓你更專業、更有使命感。
再來,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指示型自我對話來幫助自己。例如,當你發現分心時,可以在腦中對自己說:「現在分心是因為不懂嗎?那我們先跳過這題,回頭再解決。」這樣既能釐清自己的想法,也能避免卡在困難點上浪費時間。
當我們情緒波動的時候,專注力常常會被影響。尤其是在遇到瓶頸或意志力崩潰的時候,可能怎麼努力都無法專心工作。這時候,「自我觀察」就派上用場了!
心理學中有個技巧叫「分離正念」,核心就是學會和情緒保持距離,把注意力重新放回眼前的事情上。
怎麼做呢?當你開始感到焦躁或無聊時,試著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靜靜地觀察這些情緒的存在。
比如,在做作業時突然覺得無聊,你可以評估一下:「我的無聊感有多強烈?」再觀察是不是還有其他情緒,比如焦慮或想逃避的感覺。
透過這個動作把自己跟情緒分離出來,就可讓自己慢慢冷靜下來,回到原本的工作狀態。
重要的是,千萬別強迫自己「調整情緒」。像「我現在好無聊,但我一定要開心起來!」這種想法,反而可能讓情緒變得更強烈。與其抗拒,不如接受這些情緒的存在,讓它們自然地來,也自然地走。給自己一點時間,靜靜等待情緒波動平息,你就能慢慢回到專注的狀態。
我們都知道,要長時間保持專注真的很難,特別是在感到疲憊或焦慮的時候,專注力幾乎就會直線下降。
而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如果我們過於強迫自己專注,反而會更容易分心,效率也會變差。
所以,不要對自己太苛刻,學會適時「放棄抵抗」和休息,反而能讓專注力變得更持久!
書中作者就特別提出三種簡單又有效的休息方法,來幫助我們用正確的方式充電:
只需要數十秒到幾分鐘的零碎時間,頻繁休息的方法能有助於恢復專注力!有研究發現,讓人在工作中途加入觀看40秒的花朵或綠意風景照的小憩片刻,不僅能幫助他們維持高度專注力,還能降低出錯率。所以,下次當你感覺腦袋快要當機時,不妨看看窗外的雲朵,或者找幾張漂亮的風景圖瞄一眼,短短幾秒鐘就能幫你的大腦重新啟動!
當我們剛完成了一個超燒腦的任務,覺得整個人累癱的時候,後續可以安排一些輕鬆的小任務來放鬆大腦,比如回覆簡單的訊息、整理桌面或檔案等。這些不需要過多思考的小任務,既能讓你的大腦稍微喘口氣,也不會完全跳脫工作的節奏。所以,建議大家在開始忙碌的工作之前,先列幾個這樣的緩衝小任務,在感到累了的時候拿來切換,讓專注力能持續上線。
研究顯示,進行最大心跳率30%的運動,像是散步或輕快地走路,持續10分鐘,就能提升腦力,讓專注力和記憶力大幅升級。所以,在讀書或寫報告的時候,記得不妨每隔一段時間起來活動一下,走個十分鐘,讓你下一回合的專注表現更好哦!
今天,我們一起探索了六個有助於提升專注力的實用技巧,希望能幫助大家在學習和生活中更輕鬆地駕馭那隻「分心獸」,找到屬於自己的專注力模式。
專注力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種可以透過訓練和調整逐步培養的能力。
無論是透過飲食、儀式感、自我觀察,還是適當的休息,這些方法都能讓我們更有效率、更有成就感。記得,放過自己,不必追求完美,但要相信自己的每一點進步都在向更好的自己邁進!你已經擁有足夠的能力去改變,只需要勇敢踏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