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假要來了!大家打算和朋友出門揮灑青春,還是繼續待在家裡享受個人時光呢?
無論做什麼類型的安排,每次長假快要結束的時候,你是不是也總是沒有充飽電的感覺,反而特別想再躺平個三天三夜,什麼寫報告、做簡報、整理學習資料的……
拜託,真的是晚點再說!
然後一眨眼,咦?禮拜一到了,人雖然是有走進教室,但靈魂卻還在家裡,這是你嗎?
今天,碩哥就要帶大家來用NLP神經語言程式學來破解這個可怕的狀態。
神經語言程式學
NLP,中文叫做「神經語言程式學」,聽起來很像科幻小說會出現的名詞,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是「大腦的使用說明書」。
N:Neuro,是神經,代表著我們的大腦和感官系統;
L:Linguistic,是語言,講的是我們怎麼用語言或非語言來跟別人和自己溝通;
P:Programming,是程式,沒錯,就是「寫程式」那個程式,但這邊不是學C++或Python,而是幫自己的大腦設定思考的程式。
簡單來說,神經語言程式學就是透過了解自己的大腦是如何「接收資訊」跟「下指令」,教我們怎麼聰明的使用大腦,來讓自己活得更有效率、更自在。
想像一下,我們的大腦就是一台精密的電腦,當你打開了一份密密麻麻的文件,想要從裡面找資料的時候,你一頁一頁的慢慢翻、慢慢看,也不知道得看到何年何月。
而NLP的存在,就如同一個搜尋功能快捷鍵,按一下Ctrl+F,只要輸入關鍵字,所以資訊一目了然。
因人而異的開機鑰匙:表象系統
神經語言程式學是我們大腦透過神經傳遞和語言連結,規劃出行為、思考、感情的運作程式。
那這三個東西又是怎樣串聯在一起的呢?
首先,我們都知道,外界的訊息會透過視覺、聽覺、身體感覺、味覺、嗅覺傳遞到我們腦部,引起新的反應,最後利用語言轉化成記憶和經驗,逐漸累積成固定的運作模式,這個就是所謂的程式。
舉個例子,一秒中的測試,這是什麼?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沒錯,當我們看到這個標誌的時候,我們都會馬上想到薯條、雞塊、漢堡,甚至已經想像到這些食物的香味,覺得肚子餓了,該吃個宵夜了。
這都是因為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吃這些食物很開心、很好吃,當這些感覺變成記憶,這個視覺符號就會在我們的大腦產生鍊結(Anchoring),以後只要你看到有關的一切,你就會產生「想去買來吃」的行為反應。
雖然每個人都有五種感官系統,但在神經語言程式學中,視覺、聽覺和身體感覺是最常見的。而我們大多數會偏好其中一種或兩種感知世界的方法,來主導我們的思考。
有些人重視影像訊息、有些人著重聽別人說什麼、有些人在意感覺或實際體驗,這個被稱為「先行表象系統」。是當你接收到外界刺激,或正在回想某段經驗的時候,你最先、最自然動用的感官系統,就是我們大腦最習慣用的開機方式。
視覺型:有人看圖勝過千言萬語:
筆記本上面五顏六色,總是畫出各式各樣的說明插圖;老師上課的PPT沒圖片會直接失去專注力;去咖啡廳唸書,會先拍桌上的擺設,發個IG限時寫上「今天讀書氣氛滿點」。重點不是書,而是看到日光灑落在那杯拿鐵上的瞬間,這就是視覺型所重視的「畫面感」。
聽覺型:有人耳朵超靈敏,聽得懂細節:
上課老師講重點,聲音會像自動錄音機一樣回放;喜歡邊聽Podcast邊做事;小組開會,同學問「欸你有在聽嗎」,你總是能精準複述剛剛組長講的提案,這是聽覺型。
感覺型:還有人主要是靠身體跟情緒來記事:
有事情做才能專心;喜歡靠「感受」去記憶,常常把「我覺得…」「感覺上…」掛在嘴邊;考試前,你必須靠抄筆記的手感來記憶,寫完一遍會說:「這樣才有讀過的感覺!」這就是感覺型。
好,問題來了,你是哪一類型呢?馬上來試試看這個簡單的觀想練習。
請閉上眼睛,回想一下最近一次吃火鍋的情境。
五、四、三、二、一,有答案了嗎?
如果你腦中立刻出現的是當天的畫面,像是「那個紅通通的麻辣火鍋、牛肉上油花的均勻分佈」,那你很可能是視覺型;
如果你記得的是「朋友說今天加辣好過癮,還有湯滾時咕嚕咕嚕的聲音」,那你大概是聽覺型;
如果你想到的是「吃下第一口,燙到舌頭,或是胃暖暖的好舒服」,你就是感覺型。
現在,當你清楚的認識自己屬於哪一種類型,你就可以進一步瞭解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哪一些方式能幫你更快的進入狀態!
視覺、聽覺、身體感覺,三種啟動大腦的方法
回到大家面對收假所遇到的問題,神經語言程式學的表象系統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可以幫助你絲滑地從假期模式切換到工作狀態!根據自己的表象系統類型,一起找到那個有助於你啟動大腦的方式吧!
如果你是視覺型
眼睛醒了,大腦就醒了!我們可以嘗試用畫面圖像來點燃動力:
設計一個夢幻的學習環境花一丟丟的時間來佈置你的書桌,放幾本外型好看的書,貼上鼓勵的memo或是夢想清單,隨時提醒自己前進的方向。
做一個彩色計畫表:透過色彩豐富的行事曆,把每一天的任務用顏色區分清楚,上課用藍色、報告用黃色、聚餐用粉色,讓你的計劃看起來整潔有邏輯,給予自己滿滿的方向感!
練習視覺化未來:每天早上對著鏡子告訴自己:「看!我已經準備好了!」,然後想像,甚至畫出自己完成今天任務的畫面。
如果你是聽覺型
用聲音,來讓自己打起精神。透過聲音引導大腦參與戰鬥:
建立早晨激勵播放清單:從動感音樂到勵志演講,選一些讓你聽了就有衝勁的音樂,每天早上播放,一邊刷牙洗臉一邊聽,來讓自已進入狀態。
自我對話:用語言告訴自己下一步計畫:「我先把電腦開起來,然後看一下日程」,讓你的大腦跟著語言開始思考。
錄下一段鼓勵話語:像是「今天,我就是最棒的!」來增加自己的行動力。
如果你是感覺型
動起來,腦才會開機。你最注重感受,所以必須要用身體感覺來喚醒內心的熱情:
動一動再學習:起床後先來一段簡單伸展運動,甩手、拉筋,讓血液流動起來,再喝一杯溫水,走個 30 秒、跳個十下,最後再坐下。
打造舒適學習區:開始之前先動手,整理筆電桌面、擺好文具、抹一抹桌子,選一把讓你坐久了也不會腰酸背痛的椅子,甚至可以擺上一個溫暖的抱枕,讓身體肌肉和愉悅的心情喚醒你的注意力。
動手做筆記:使用手寫取代打字,身體動起來,思緒也就自然更連貫了。
動起來,從這三步驟開始!
這次我們聊了神經語言程式學的核心——表象系統,並探討了如何根據自己的主要感知模式,調整學習方式與生活節奏。
重點是:找出你最習慣的那個頻道,然後用對應的方法,來幫助自己從軟爛慵懶轉換到動力滿滿。
今天,就讓我們從這三個步驟開始動起來吧:
第一步,自我檢測:找出自己是視覺、聽覺還是感覺型。回想一下剛剛的火鍋測驗,搞不好你已經有答案了!
第二步,設計專屬儀式:依據你的主頻道,為自己設計一套早晨或上課前的「啟動儀式」,為大腦設定進入工作模式的程式。
第三步,創造學習環境:不論是重新整理書桌、設置音樂清單,或是選購一把舒適的椅子,都能讓你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
記住,NLP不是什麼魔法咒語,而是一套工具,讓你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進而打造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與生活模式。
如果你覺得自己有點不太能進入狀態,那就試試看這些小技巧,找出最適合你的那個開關吧!
最後也想要問問大家:
- 你的表象系統是哪一個類型呢?
- 你的「啟動儀式」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