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素軒素食餐廳是黃姐姐在屏東的廚房,他們的餐點除了好吃、真材實料,又能客製化姐姐的需求。我很喜歡這間餐廳,他很像我的「後頭厝」,除了吃飯,也跟他們是好朋友。平時大家都很忙碌,湊不出時間可以一起好好說話,利用大年初二的空檔,黃姐姐特別為他們設計一堂關於溝通的員工教育訓練。
課程一開始,黃姐姐邀請他們寫下對原生家庭最重要的五個價值,再從其中一個關鍵的價值觀裡,聊聊它讓自己想到成長過程中的什麼經驗?自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五種應對方式?例如:自己遇到挫折或困難時。
黃姐姐:在與家庭議題相關的事件中,員工A是否還記得其中一件,並且能否分享一下這件事對你的影響是什麼?
員工A:記得我曾因為哥哥離家出走而深受觸動。那個瞬間看到爸媽的痛苦,讓我意識到不能再繼續傷害他們,我必須承擔起責任,幫助爸媽不再感到無助。
黃姐姐:承擔這個角色後,對你現在的生活和工作有什麼影響?
員工A:我變得更有責任感,訓練自己去負責任。對於工作來說,責任感大約落在9分,這讓我在職場上更加盡職盡責,提醒我要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平衡狀態。
黃姐姐:責任感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具體的體現在哪些方面?
員工A:在工作中,我以9分的責任感對待,確保把本職工作做好,並且願意說給同事們聽。有時候我也會有惰性和懶散的時候,這個時候的責任感也會有所下降。
黃姐姐:情緒狀態好與壞時,責任感的表現有何不同?
員工A:當情緒好的時候,責任感會得到很好的發揮;情緒不好時,責任感可能會消失。
我們都需要關注自己的情緒管理,維持責任感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避免因情緒波動過大,導致責任感忽高忽低,傷害自己和他人。
黃姐姐:是否發現自己的責任感強度波動較大,像血壓一樣忽高忽低,有嘗試過將它穩定在一個平均狀態嗎?
員工A:我確實發現責任感會有很大的波動。我會努力調節,現在相比以前已經有所改善,但責任感的高低確實會影響我的身體狀態,所以我需要找到一種方式來穩定它,就像控制血壓一樣。
黃姐姐:在團隊中,你如何正確看待並處理成員的優點和缺點?
員工A:在團隊裡,要清楚瞭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因為我的缺點可能是別人的優點,這有助於個人成長。團隊成員間的互動可以相互學習,比如從他人身上看到並吸收優點。
黃姐姐:員工A是否能從員工C身上學到什麼優點?
員工A:我看見員工C與客人的互動很有耐心,這是團隊中較為突出的優點。 她能夠長時間與客人聊天,這種耐心是我所缺乏的。
黃姐姐:這種耐心是否只在工作中體現?
員工A:與家人相處時,我對家人的耐心不足。這種耐心可能是隨著與他人的相處而有所改變。
黃姐姐:對於團隊內部存在的問題,你會如何處理?在職場上,如何看待原生家庭中的相處模式對個人行為的影響?
員工A:我的處理方式是不過於在意那些問題,而是專注在自己的工作,讓事情自然發展;不去強求或執著。原生家庭和職場上的行為模式可能存在相似的地方,隨著成長和經驗的積累,個人在職場上可能會變得更加耐心和包容。
黃姐姐:隨著年齡和經驗的增長,你的耐心是否有所提升?是否認為耐心是可以通過個人成長和經歷來培養的?
員工A:是的,隨著年紀的增長和更多經驗的積累,我現在比以前更加耐心,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心浮氣躁。耐心可以透過經歷和成長逐漸培養起來,我現在就比以前更有耐心,不再那麼霸道和不耐煩。
員工A透過自己的經歷,敍述責任感如何深刻地塑造她的生活軌跡。她回憶年輕時的叛逆,頂嘴和離家出走,這些行為給家庭帶來傷害,尤其是看到爸媽的難過,讓她意識到不能再傷害他們。從那時起,她決定轉變,努力成為一個家庭的依靠,承擔起照顧爸媽的責任。
在工作上,儘管她有時會遇到懶惰的誘惑,但她努力保持責任感;有時她也會因為情緒波動,責任感有所下降。透過這場課程,她了解到情緒管理的重要性,維持責任感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避免因情緒波動過大,導致責任感忽高忽低,傷害自己和他人。
透過這場對談,A更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內在感受,學習從同伴的優點來提升自己,與人更好地相處。對談尾聲,A發現責任感不僅對個人成長至關重要,也是在團隊合作中取得成功的關鍵。
黃姐姐:請問員工B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自我探索的意識?自我探索與感情變化的關聯性是什麼呢?
員工B:應該是這五年改變最多的時候,從極度缺乏安全感到開始自我探索。過程中,我在情感上的轉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原生家庭和感情是影響我的生命變化,這兩個方面的衝擊對我產生重大影響。
黃姐姐:願意分享自己走在自我探索道路上的發現嗎?
員工B:我開始學會獨立思考,不再過多期待和依賴他人。我從自我對話尋找答案,平衡不舒服的感受,減少對他人的依賴,也比較不孤單。
黃姐姐:你認為自我探索與家庭環境和媽媽的教育方式之間有何關聯?
員工B:媽媽從小對我的打壓式教育,使我意識到自卑和缺乏自信根源於原生家庭的影響。我也會將我自己的期待投射在別人身上,從別人身上得到我想要。我也發現自己很依賴,但同時也意識到這種依賴與獨立之間的衝突,以及害怕寂寞、害怕一個人。
黃姐姐:願意分享一個近期自己從依賴轉向獨立的具體經歷嗎?
員工B:這個轉變是循序漸進的。很多次都是遇到什麼事就見招拆招,然後我就一直改變,一直修正。
黃姐姐:現在是否還會因為依賴而將期待投射到別人身上?
員工B:現在我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我盡量避免因過度依賴和期待而產生的不良影響。
黃姐姐:這個信念是否也應用在職場上與同事的合作中?
員工B:工作時,我減少要求同事,標準變低了,對團隊成員的工作表現有了不同的評價。
黃姐姐:標準降低後,你的心情以及身體狀況會有何變化?
員工B:心情會受到影響,身體狀況也會跟著改變,我變得更為放鬆和開心。
黃姐姐:不再那麼期待和依賴後,看待團隊成員工作表現有何不同?
員工B:有很大的不同,我現在能夠欣賞隊友的優點。我是餐廳裡最沒耐心的人,時常變來變去,但員工C超有耐心,努力跟上我的腳步,不厭其煩的重複相同的工作。我觀察他的優點,練習從過往的自己跳出來看到轉變,同時也嘗試去練習曾經覺得困難的部分。
黃姐姐:在團隊中,你覺得員工C有哪些優點?
員工B:員工C在工作上非常有耐心和毅力,特別是在備貨和存貨管理方面表現出色。他能夠細緻地處理存貨問題,確保庫存合理,並且在工作中展現出高度的責任心。
黃姐姐:你們在工作中是否存在溝通不暢或衝突的情況?
員工B:由於我們的個性和負責的方向不同,經常會有衝突。例如我在備貨和安排工作時需要的時間較長,而他在送貨方面無法滿足我的期望,導致工作效率上的矛盾。
黃姐姐:是否認為你們三人在協調溝通上需要調整的地方?
員工B:我們確實需要更多討論和協調。不過,在過年前的一次大貨量處理過程中,經過溝通後,情況有所改善,減少反覆詢問和等待的時間。
黃姐姐:對目前團隊合作的看法如何?
員工B:現在我們三個人合作起來很有默契,都在不斷進步和提升,不再像以前那樣產生很多衝突和壓力。
黃姐姐:如何看待成員表達自己狀態的重要性?
員工B:我們應該尊重隊友,允許他們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時也要傾聽彼此的訴說,共同提升和改進團隊協作方式。
黃姐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們是否都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員工B:最近一次的溝通,我決定豁出去把所有在意的問題一次性講出來,包括彼此之間的不愉快點。雖然當時很生氣,但我也意識到團隊中每個人都有出錯的地方,應該共同面對並解決問題。我也認為有些成員可能因為缺乏勇氣去表達自己的喜好和不滿,期待他人能理解卻又不主動溝通。
員工B敍述童年時期的家庭環境,母親的嚴厲教育使她長期感到自卑及缺乏自信,她意識這種不安全感和負面自我形象嚴重的影響生活和人際關係。成年後,她逐漸透過自我探索和經歷積累而得到改變。
除此之外,B也探討自己如何看待依賴與獨立之間的衝突。她舉例自己在近期的事件裡,如何減少對別人的依賴和期待?如何透過自我對話實現獨立面對問題的過程?這些轉變不僅影響她在職場上與同事的相處方式,降低對同事的期待,也改善情緒起伏和身體健康。
B還提到這些轉變如何自然地成為一種信念,進而影響對同事工作表現的看待方式。她學會獨立思考和自我激勵,她覺得應該依靠自我價值而非他人評價來塑造自我形象。她練習自我反思,與自己對話,將個人經歷轉化為積極態度的重要性,並且在與家人和朋友的互動中,她學習理解自己的情緒,也練習表達情感與內在需求,從而了解自己和建立人際關係。
整個對談過程,B展現了對變化的接受、適應能力、自我實現和關係建立的成長。現在,她能夠欣賞同事的優點,比如耐心,並能從過往的自己跳出來看到轉變,同時也嘗試去練習曾經覺得困難的部分。
黃姐姐:員工C在家會如何處理自己的事情?
員工C:我在家很自由,家人不會管我,因為我有自己的計劃,我會安排好時間,可以及時完成自己的事情。
黃姐姐:你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嗎?
員工C:工作中,需要購買某種東西時,我知道這個東西何時可用,但別人並不清楚。
黃姐姐:在傳遞信息的過程,同事未能準確的接收到你的計劃,這是否會引發問題?
員工C:我覺得不需要詳細說明所有細節,避免造成混亂。
黃姐姐:這種情況是否只發生在工作場合,或在其它地方也會遇到類似問題?
員工C:除了在這家餐廳,我在其它地方較少遇到這類問題,因為之前的工作環境很靈活,我可以獨立完成很多事情,大家也會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好工作。
黃姐姐:在這家餐廳,如果資訊未及時傳達給其他同事,會不會導致衝突或誤會?
員工C:如果我想做的事情沒傳達到其他同事,確實有可能帶來後續的誤會和衝突。
黃姐姐:對於不清楚如何回應或解決的問題,你傾向於怎麼做?
員工C:把問題暫時擱在一旁,因為我需要時間思考或詢問更多資訊。
黃姐姐:願意分享一個具體案例,說明你遇到的困難嗎?
員工C:最近因為另外兩位同事未能及時提供答案和後續安排,我們溝通有困難。
黃姐姐:面對不同個性的同事,當你無法立即給出答案時,如何處理?
員工C:我需要找到合適的時機,詢問對方或表達自己的困惑,尋求協助,而不是直接猜測或悶不吭聲。
黃姐姐:如果客人要求購買的商品是即時需要的,你會如何處理?
員工C:對於客人立即需要的東西,必須立即提供給客人。
黃姐姐:在滿足客人需求的同時,是否考慮給自己預留彈性空間?
員工C:有時候我想滿足同事和客人的需求,可能會忽視給自己預留足夠的空間,導致自由和效率受到影響。
黃姐姐:如果在沒設定明確程序的情況下,自由有沒有可能會出現問題?
員工C:當沒設定明確的程序和停損點時,自由會出問題,不僅無法同時滿足兩邊,也會損害彼此的利益或造成他人誤解。
黃姐姐:對於保留庫存的問題,如何平衡餐廳庫存和顧客需求?如何理解「自由需要界線和停損點」?
員工C:我需要為自己設定安全庫存,當庫存不足,無法滿足客人的需求時,要能適時地表達歉意並解釋原因,同時避免過度囤貨。自由確實需要明確的界線和轉圜空間,就像睡覺需要有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一樣,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要為自己設定安全邊界,才能真正實現自由。
黃姐姐:當自己的自由受到限制時,如何調整心態以適應不同的工作狀況?
員工C:練習在不同情境下靈活調整自己的狀態,確保自己既能享有自由,也能應對工作需求,避免過度自由而帶給自己或他人困擾。
黃姐姐:是否理解「自由需要有界線,不能無節制」?
員工C:我理解了。自由確實需要有適當的界線和節制,這樣才能在滿足客人的需求同時,也能利己利人,避免誤解和衝突。
黃姐姐:在自由的定義中,你是否在意他人對你的限制?
員工C:我不喜歡被人限制時間地點,我喜歡自己判斷和安排。
黃姐姐:當我們沒與對方協調好而決定行動時,這對你來說會有影響嗎?
員工C:會有影響。因為別人可能不知道我下一步要做什麼。
員工C敍述她在家很自由,家人也不會管她。平時她不喜歡被指揮、限制時間與地點,她總會依照自己的計劃表完成任務。在工作中,員工C覺得時間管理對她來說較為靈活,不需要對同事詳細說明自己要怎麼做,因為她能夠自己安排妥當。儘管如此,她也提到因溝通不足而被誤解,並解釋自己不是故意不回答對方,而是因為事情複雜或自己沒有明確的答案。
黃姐姐與員工C討論如何平衡餐廳庫存和顧客需求?如何理解「自由需要界線和停損點」?員工C領悟需要為自己設定安全庫存,當庫存不足,無法滿足客人的需求時,要能適時地表達歉意並解釋原因,同時避免過度囤貨。
黃姐姐提醒員工C:自由確實需要明確的界線和轉圜空間,就像睡覺需要有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要為自己設定安全邊界,才能真正實現自由。
透過對談,員工C領悟在不同情境下練習靈活調整自己的狀態,確保自己既能享有自由,也能應對工作需求,避免過度自由而帶給自己或他人困擾。自由確實需要適當的規範和節制,這樣才能在滿足客人的需求同時,也能利己利人,避免誤解和衝突。
我們不是神,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不必一直盯著缺點看,而應該努力發掘並學習別人的優點來提升自己。同時,也要學會照顧自己,而不是一味地照顧他人。當有足夠的力量去照顧別人時,首先要確保自己得到照顧,以便更好地前行。
我觀察到三位的溝通協調能力都有進步。在相互表達的過程中,不僅要給予夥伴鼓勵的話,也要對自己說一句鼓勵的話。透過這種方式,強化正面情緒,促進團隊間的和諧與進步。
舉例說明,員工C具備細膩體貼的優點,能敏銳感知自身需求和價值觀,並提醒大家在追求自由的同時,也需要明確規範,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地處理與同事、家人之間的溝通,實現相對自由而不過於極端。
體諒他人是重要的,首先需要理解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更好地去體諒與關心他人。具體實踐上,當情緒波動時,可以透過冷靜、反省等方式調整自己,先放鬆身體,再讓心放開,心開路才會開,才能轉個念頭,更好地思考和解決問題。
黃姐姐 :在面對挫折時,員工B為什麼有時需要豁出去?
員工B:只有在面對很多挫折無法忍耐時,我才會選擇豁出去,全力以赴地表達自己,雖然這可能會有受傷的風險。但透過這樣的破壞與重建,希望團隊成員能夠逐漸找到共識,並學會欣賞彼此的優點和缺點。
黃姐姐 :員工A有什麼話想鼓勵員工B嗎?
員工A:我想鼓勵B現在能夠更優先地考慮自己,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要學會照顧自己,你是有進步的,看起來你比以前更快樂了。
黃姐姐 :針對員工B的進步,員工A會怎麼用肯定的方式給予鼓勵呢?
員工A:我注意到你已經懂得替自己著想,這是很好的開始。我也看見了你的改變,不再是將擔憂投射到他人身上,而是真正關注自己的內在需求。
黃姐姐:員工A會如何表達對員工C的鼓勵?
員工A:我發現C自從上次爭吵後,在工作上的積極度比以前好多了,而且螺絲釘有鎖緊的變化,希望他能繼續保持並進一步提升。
黃姐姐 :員工A對於員工B想要接納不同意見的想法,你會如何鼓勵她?
員工A:我看見B變得更加開放,能夠接納與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做法,這很好,對各方面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黃姐姐:員工B會如何鼓勵員工A呢?
員工B:我會肯定A的責任感,雖然有時候會覺得他扛得辛苦,但現在我更能理解他的感受,並且認識到自己之前可能存在誤解。我很肯定A,他很有責任感。我之前好像沒有真的很懂你的感受,現在我懂了,真的很感謝你讓我有了這樣的理解。
黃姐姐:對於溝通,員工B的態度是什麼?
員工B :在溝通上,我更傾向於理解並表達自我,而不是過分追求被理解。我害怕面對壓力,有時會選擇逃避,但也會努力學習溝通和表達技巧。
黃姐姐:當員工C表達自我時,是否會在意別人的感受?當有爭執時,你傾向於如何處理?
員工C:其實我不會在意別人的感受,我就是不在意才不會去正視,所以我要怎麼生氣?每次你們生氣時,你們覺得我好像不在乎。其實我很認真,因為我沒辦法站在你們的角度去認真想你們為什麼生氣,我只會認真想自己為什麼生氣。 當有爭執時,我想逃離那個空間、時間和地點,不想去想、不想再解釋,不想直接面對和討論問題,因為我不想陷入無謂的爭執中。
員工A:當我很忙碌時,你走過來問我一句「需要幫忙嗎?」,就算你幫不上忙,我也會覺得這是給我的加油及鼓勵,而不是視若無睹的飄走。
黃姐姐:剛才與員工A的對話中,員工C會如何理解員工A說的「你這一句話就等於是在給我加油打氣」?
員工C:這句話的意思是透過簡單的關心和詢問,實際上是在為對方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勵,就像在給對方加油打氣一樣。
黃姐姐:今天課程中,員工C想要鼓勵自己的一句話是什麼?
員工C:透過黃姐姐的帶領,我看待「自由」的定義時,也聽到同事們的想法,我要練習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待自由,創造安全的空間,給彼此彈性。例如對同事說「我可以幫你什麼」,即使最後幫不上忙,至少勇敢地表達了關心和意願。我想要給自己鼓勵的一句話是「我會更勇敢地表達自己」,當成鼓勵自己的信念或聖經。
課程最後,三位同事分享他們面對挫折和自我表達挑戰的經歷,認識到在挫敗後表達自我可能帶來傷害,但也是成長的一部分。他們強調在建設與破壞中尋求共識,以及找到平衡的重要性,練習欣賞彼此優點和缺點。
對談內容包含了個人成長、自我照顧、情緒管理和團隊支援等主題,各自分享了自己的進步與挑戰,並相互鼓勵,以更開放的心態面對不同意見。此次對話強調了真誠鼓勵和正面肯定,在促進個人和團隊發展中的作用,在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基礎上,個人和團隊都能取得進步。
短短2.5小時課程中,每個人都能夠充分的表達想法,看見自己的價值,看見彼此的優點,包容彼此的缺點並給予適當的鼓勵,建立同事之間的真誠、傾聽、尊重、同理。
任何的料理,美味與否考驗著廚師的功夫,再細膩一點,廚師料理的過程,他的心情與態度也會影響食物的味道。餐廳有著自己的團隊,採買、備菜、洗滌、烹調、點餐、清潔...,每個環節都需要分工與合作,有專業,也有溝通與連結。團隊需要激勵,人與人的相處需要雙向溝通,達到平衡。
Alison 黃姐姐
直覺心空間執行長 | 內在溝通生活教練 | MBCT-L正念教師 | 友善Vegan靈媒
擅長開發心靈直覺力與大腦潛能。現任講師及生活教練,分享如何與內在溝通及自我療癒技能。
更多資訊歡迎關注 直覺溝通,看見自己的心
Podcast平台| Apple,KKBOX,Spotify
●擅長領域
請連結我的服務項目
●授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