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人格者會慣性踩低你坐高他自己|十年大學談 Ep.3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成長的過程受到過頻率很可觀的排拒,甚至一度意識到自己的討好傾向

這樣的「病識感」是直到覺得「我好像長出一個是專門用於服務別人人格」的時候。

打響了我必須停止虧待自己以討好別人的警鐘:其實做好自己是一定沒錯,並不是受過傷就從此停止對自己的要求,可是在人的互動關係中還有一個必須識別的成分就是「對方」:對方是不是與你的付出相匹配,本身就是關係維繫很重要的一環

你不可能善良的毫無底線,最終引起別人對自己的踐踏和不尊重

因此我想要記錄下的看法是,如果你知道自己是一個十分溫柔體貼的人,那麼遇到自戀型人格者,它幾乎是我 120% 確定,你千萬不要做盡一切有意識、無意識的舉動,就為了把這人看似還能講究意義的留在生命中。

他們危害程度是只要遇到 1 個,你的人生就很可能毀在他們百變的手法上。

raw-image


...


推卸責任

自戀型人格者在我觀察下來有個最為典型的特徵:千錯萬錯都不是自己的錯

這對於現代很喜歡講究情商特質,並完善具備的人來說非常棘手,對方平常就很擅長採取「先吸納你、再遺棄你」的手段,背後原因在於他們的自尊心其實相當薄弱,這種控制以及平常所受的委屈他們沒辦法施加在同等程度的人身上。

那麼對於他人的良善程度一向保持開放的穩定情緒能力者,往往成為他們吸食的目標。

如果你遇過自戀型人格者,那麼你可能在這個人身邊最常感到一些一再發生的困惑,比方說「好像真的是我還不夠體諒對方、好像今天關係發展到這樣真的也有我的問題」這類其實是事實程度以假亂真的偽道德指控。

值得注意的是:分明你與大眾都能正常相處,就只有在他身邊時會有這些問題



政治手段

以及,我相信曾受其害的人,往往也遭受過身邊人對其的支持與打壓。

政治就是人群之事,在這個事情裡我認為比較有趣的面向是:在真實事件裡先受到情緒虐待的人是你,可是關於你的傷痛到底有沒有事實上的成立,居然是要採取多數決的;而自戀者在向他人闡述受害經過時,並沒有經過同樣的檢驗標準。

諷刺的是他們往往才是那個加害者,卻堅決相信你才是有問題的一方

舉個例子,你在開始察覺他們對關係的不當操縱之後,開始表現出抗拒和拒絕,這其實是正常人都具備的底線和權利,你本來就有權不接受一切對自己不利的對待,但自戀型人格者一向視目標人的底線為無物:先是引起你的反彈,再指控你不是個好人

但凡他自尊又脆弱到扶不起來的時候,你只能是犧牲的那一個,不得異議。


...


我有過無數次狠拆這種人面具的經驗,但不建議讀者貿然跟進

我並不是病態人格分析專業,正文是就書籍的讀後感整理出自身的一些實際經歷。

在於說,如果讀者深陷一段有毒關係卻無從判別起,內文要給的就是這些東西,以及並不特別鼓勵去跟這樣的人開撕,因為我相信過往的經驗已經使你相信:沒有任何道理說得通、他就是自己的道理,去拆下他的面具引爆怒火其實無疑是自找麻煩。

不一定要像我一樣總是採取快刀斬亂麻的策略,緩緩淡出、退出建立界線也是一法。

一方面呢,不建議讀者抱持認為這樣的人還有救、或是要拯救對方的心態,這也是被揭示為某種程度的自戀,而這話我其實是必須要附註的;理由在於每個人都應該要有能承擔起自己人生責任跟價值的能耐,並不存在說沒有誰就過不下去這種事。

他絕對沒有你所想的那樣重視你,畢竟能讀到這整篇都是他給你帶來的風雨

avatar-img
22會員
321內容數
致力於做內容的專題,專注書寫人際觀察與自我議題,應酬者需慎入;無開啟文內廣告穿插,可舒適閱讀,文章轉載不讓著作權,來信詳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類量測事務所 的其他內容
整合的用意就是體驗這些而使你比原來的更加完整,你就應該採取這樣的行動。
你不需要延遲滿足感來懲罰自己,而是藉由療癒去發現你再也不依賴低層次的滿足了。
簡單來說你對他人的感謝,某種程度只是在方便別人向你索要的更多。
就是說工作的自己可以過得很好,到要孩子的時候我就爛,這狀態不是很奇怪嗎。
比方說你可以不必過成人人都瞻仰的樣子;因為這種瞻仰只是眾人的,一種曾讓你覺得有點類似愛的東西。
其實就是好好用你的中文,這是華人能理解到你的人格、你的品質最快的路徑。
整合的用意就是體驗這些而使你比原來的更加完整,你就應該採取這樣的行動。
你不需要延遲滿足感來懲罰自己,而是藉由療癒去發現你再也不依賴低層次的滿足了。
簡單來說你對他人的感謝,某種程度只是在方便別人向你索要的更多。
就是說工作的自己可以過得很好,到要孩子的時候我就爛,這狀態不是很奇怪嗎。
比方說你可以不必過成人人都瞻仰的樣子;因為這種瞻仰只是眾人的,一種曾讓你覺得有點類似愛的東西。
其實就是好好用你的中文,這是華人能理解到你的人格、你的品質最快的路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病態人格者就混雜在你我周遭的人群裡,今天也出沒在你的身邊,乃至於你的親朋好友、上班同事之間。或許正在閱讀本書的你,也是一位病態人格者呢。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最近遇到幾個諮詢個案,在對話過程中發現都是遇到類似的問題:經常感到自己總是在努力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總是試圖讓每個人滿意,卻很少考慮自己的需求。讓我想起以前的自己也是曾有過同樣的困擾,在學習了藝術治療和心理學後,才察覺到原來自己可能是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   這種人格特質在人際
Thumbnail
在學著深入剖析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面貌時,我發現...許多人的脆弱都來自於〔自卑的心理〕。其中也許包含了自己、家人、親朋好友,或是身邊任何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當自卑心發作時,會造就人易怒的性格,也很容易惱羞成怒。當你對人釋出好意而對方合理拒絕時,你卻感覺對方刻意給你難堪而生氣或難過,其實是自己自
Thumbnail
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不被認同? 成為家長們鬥爭的工具,體會到手足間的"比較心態", 擁有高敏特質的人,那些刺痛的話語"該如何"不往心裡去呢? "獨自承受著"這份被孤立的感覺,"害怕自己成為一個異類"。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或職場中,我們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刺激,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出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這對於個人心理健康和職場人際關係都十分重要。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病態人格者就混雜在你我周遭的人群裡,今天也出沒在你的身邊,乃至於你的親朋好友、上班同事之間。或許正在閱讀本書的你,也是一位病態人格者呢。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最近遇到幾個諮詢個案,在對話過程中發現都是遇到類似的問題:經常感到自己總是在努力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總是試圖讓每個人滿意,卻很少考慮自己的需求。讓我想起以前的自己也是曾有過同樣的困擾,在學習了藝術治療和心理學後,才察覺到原來自己可能是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   這種人格特質在人際
Thumbnail
在學著深入剖析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面貌時,我發現...許多人的脆弱都來自於〔自卑的心理〕。其中也許包含了自己、家人、親朋好友,或是身邊任何一個你所熟悉的人。 當自卑心發作時,會造就人易怒的性格,也很容易惱羞成怒。當你對人釋出好意而對方合理拒絕時,你卻感覺對方刻意給你難堪而生氣或難過,其實是自己自
Thumbnail
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不被認同? 成為家長們鬥爭的工具,體會到手足間的"比較心態", 擁有高敏特質的人,那些刺痛的話語"該如何"不往心裡去呢? "獨自承受著"這份被孤立的感覺,"害怕自己成為一個異類"。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或職場中,我們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刺激,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出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這對於個人心理健康和職場人際關係都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