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我擔任大學社團的社長時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一位社員能力很好,卻常常反客為主,無視指令,但因他是唯一願意承擔責任的人而選擇讓他接任社長;然而,在他成為社長後,雖然在部分工作上表現不錯,但他的領導風格與待人處事方式卻引發了嚴重問題,導致近半數社員流失。
請問在選人用人時,除了能力之外,待人處事是不是也格外重要?」一位年輕的學生朋友問道。
我也曾因自認能力很好,經歷了許多衝突與學習,最後才知道要如何與人合作,我回答:「首先提到挑人,重點是『因事置人』,先確定這個位置要做到哪些事才去挑適合的人來做,只看工作能力的話,容易發生當工作能力強的人坐到管理的位置,他會以為自己做得到大家就一定做得到,因為他只相信自己的那一套方法最有效。
對大學社團來說,社團服務都是沒有支薪的,社長最重要的就是能支援大家完成工作;這位現任社長有什麼具體被詬病的作為呢?」
朋友思考了一下,繼續說道:「我們是服務性社團,社團活動是幫小朋友上課,現任社長會禁止社員下課在教室休息,需要到操場顧學生;在開會時使用貶低性語言來批評社員表現不佳,甚至在實際情況中忽略了部分社員的真實貢獻和困境,顯示出對社員能力和人格的不信任。
還有在社團成員多半因為服務時數需求而加入的情況下,他訂出過於嚴格的規定,並用『不接受就去別處拿時數』等言語施壓,我認為這會打擊團隊的士氣與凝聚力。是否有什麼方法可以處理?」
「既然社長有任期,身為前社長,你現階段以保護社團幼苗最重要,請多私下跟現任社長溝通,請他給大家多一點自由;另一方面,要從新社員內觀察並有意培訓接班人,一樣以因事置人為原則,在正式接手前1~2個月開始交接,不過若是現任社長狀況還是沒改善,可以考慮提前啟動漸進式交接。
我在企業服務時也曾挑到不合適的人過,只是公司內的權力相對較有強制性,當狀況一直沒改善時,我建議將該人員轉到其他部門,後來那個人在相對適合的單位比較適應,就不常出問題了。」
--------------------
在職場與社團中,常常會遇到一個人能力出眾,卻因為缺乏適當的溝通技巧與管理心態,反而在擔任領導職位後帶來各種負面效應的情況,這會讓我們對於該如何挑選領導者感到迷惘,本文透過以下幾個角度,與大家分享如何有效挑選、培養領導者,進而維護團隊,讓組織健康發展。
專案管理強調「清楚定義任務與責任」,我們需要針對每個管理職位,明確列出該角色必須完成的工作、達成的目標以及具體任務,可以使用RACI矩陣,明確劃分誰負責(Responsible)、誰當責(Accountable)、誰應被諮詢(Consulted)、誰需被告知(Informed)。
如在大學社團中,社長的主要任務可能是協調活動、確保社員能夠順利執行服務工作,以及維護社團內部的團結氣氛;當一個能力強但自以為是的人接任社長時,往往會忽略其他成員的意見,導致決策過程中缺乏協商,這正是因為角色分工不夠明確、流程控制不足所致。
此外,也需考慮風險管理,如果發現某位領導者在執行任務時有過度獨斷的趨勢,就必須提前設置預警機制與備用方案,比方在重要決策前要求多方參與討論,建立定期回顧與檢討的制度,才有機會及時調整可能偏離預期的決策方向。
若可以設定類似理事與監事的職位,讓執行與監督互相制衡,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單一領導者權力過大的風險,也能保障團隊整體運作的協同性與彈性。
利用商業分析的技巧來進行現狀診斷與需求分析,釐清這個職位的核心職責,並根據這些職責進行能力與性格的對應,正如對話中提到的,挑選管理者不應該只看重工作能力,而忽略其待人處事與溝通協調的軟實力;要建立一套理想領導者的能力模型,明確列出該職位所必備的硬技能(如技術能力)與軟技能(如情商、同理心、協作精神)等指標。
同時,可以透過問卷調查、360度回饋及績效指標來分析現有團隊中各成員的表現,當數據顯示某位成員在專業能力上無可挑剔,但在團隊協作或溝通上存在明顯短板時,就應該在選拔與培訓時特別注意。
而像大學社團這樣的服務性組織,成員加入的主要動力往往是為了取得時數而非追求完美,因此領導者更應該側重於如何支援大家完成任務,而非以過高標準要求成員。
有效的溝通是團隊成功的關鍵,領導者在發號施令或進行團隊協作時,應盡量採取正向、建設性的溝通方式。
朋友社團的現任社長在會議上使用貶低性的語言,不僅容易引起社員的防禦情緒,也會破壞團隊內部的信任與凝聚力,理想的溝通方式建議以「我覺得」或「我的觀察是」為開頭,並且具體指出改進建議,而非簡單的責難。
此外,建立定期的一對一或小組回饋機制,可以讓領導者與團隊成員之間建立雙向溝通的橋樑,讓領導者了解成員在工作中的困難與真實想法,並讓成員感受到被重視與支持,當大家都能在開放而透明的環境中交流時,團隊的合作意識和工作動力自然會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社團,「因事置人」都是挑選與培養領導者的關鍵思維,確定需求並定義清晰的責任範圍,是建立良好管理制度的基石;運用數據與分析工具來進行角色對應,可以有效預防因單一能力強而忽略溝通協作能力的現象;通過持續且正向的溝通,建立一個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團隊文化,才能真正讓每個人都發揮所長,並為團隊創造最大的價值。
在這個過程中,身為領導者或管理者,我們必須不斷學習與反省,從每次的經驗中提煉出適合團隊發展的方案,才能在激烈變化的環境中保持團隊的穩定與高效運作。
#CarryKuoOnBoard
幫你找出團隊裡的潛力股! — 識別人才寶藏、打造夢幻團隊的管理藝術
執行到管理是另一個從0到1 — 給創業老闆選對人做對事的5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