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周品均(葳老闆)《職場不是自助餐,哪能只挑你要的》p,86 一書中的原話是這樣的:
有能力卻沒有權力,是一種浪費;有權力卻沒有能力,是無止盡的災難。
如果你還沒有能力,卻已經拿到權力,拜託趕快讓你的能力跟上你的位置,否則你將是一台災難製造機!
真的想改變就爬到對的位置,不要在不對的位置上忿忿不平。
有時候,我會希望人生只是場電影,這樣那些苦難、掙扎與失去,是不是也都能化為螢幕上簡單的一行字:許多年以後。
我覺得我現在便是處在這樣的位置之上:能力跟不上我的權力。我可以影響的範圍很廣,採購、會計、倉管進出貨、行銷、品牌形象......等等。所有一切和公司營運的事物都跟我有關。
我是傳產二代,過去二十多年的教育求學生涯中,壓根沒有想過要回來家裡工作,一直以來我所選擇的都與人文有關,財商、管理知識近乎為零,這也直接導致我在處理進出貨、月底開發票、開支票的過程中非常挫折。因為儘管我把所有會計的流程規範紀錄下來,但仍然會有好幾家客戶或是廠商是特殊案例,而非按照教科書範本的模式走。
有時候,我會安慰自己,這就是理論和實務的區別吧,別說我這個人文社會科學院的門外漢了,本科系的學生出來到職場,興許也是要經過磨合期吧,把過去所學的全部打碎重組,公司之間有彼此的交易默契,並非照本宣科的逐一核實打勾。
商場上的一切,都是千變萬化、變幻莫測的,永遠沒有標準答案,永遠沒有如何做是對的,只要客戶喜歡你、廠商喜歡你、現場作業人員喜歡你,就算的上是成功一半了。因為「人際關係學」是學做生意的第一步。有往來,才有成交的機會。
做人、做事、做學問,先學會做人,才能把事情做對,把學問做好。送禮不只是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也不能認為送出的禮物對方就一定會喜歡。禮物的價值不在於形式,而是在於它是否真正對對方有幫助。
我們無法喜歡每一個人,也無法讓每一個人都喜歡我們,但人際關係的經營,是學會做人的第一步。或許無法讓所有人喜歡自己,但至少不要讓人討厭,這正是與人交往的關鍵所在。
在資訊流通、購物便利的時代,買東西已是輕而易舉的事,但「跟誰買」卻成為關鍵。有沒有辦法讓人欣賞你、願意跟你買東西、做生意,甚至建立長久的往來,這才是經營人際關係的真正考驗。
「災難製造機」是我必經的宿命,求好心切更是容易讓事情變得棘手,會多出很多意料之外、原先根本不需要處理、不需要操煩的事情。
比起沒權力,而有能力卻無處施展拳腳的人來說,或許此刻身為「災看製造機」的我,已經是足夠幸運了吧。我要做的努力就是,努力讓事情不要再變得更壞了,以及盡快讓自己的能力配得上現在所擁有的決策權。
「好想把事情做好」,於是「很努力」的「把事情做好」,往往就是我的致命傷,我越努力,就越容易犯錯,思考邏輯就越容易打結,經常就是這樣一不小心,就把事情搞到棘手的地步。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議價的交涉真的好難。每一句話都是一瞬間、一秒之間在正面對決的。可是認真剖析後,真的很難嗎?每一個一來一往的回話,其實都很像在跟好朋友互動一樣,核心關鍵是:情義相挺,大家各退一步、相互支持。
老爸常說:「做生意很好玩的,做生意其實就是在學做人」好吧,我先好好做人吧。
青春裡的迷茫啊,大概就是磕磕絆絆撞得滿頭傷之後,才能迎來豁然開朗的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