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商有多高?職場 EQ 測試:這6招你能做到幾項?

你的情商有多高?職場 EQ 測試:這6招你能做到幾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稻盛和夫說:「成功不要有無謂的情緒。即便抱怨與委屈再多,當下首要之事乃是先將工作做好,而後再去宣泄情緒、調適心情,此乃成熟之人應有的心態。」

智商(IQ)加上情商(EQ)兩者相輔相成才能真正達成卓越成就。(圖/Canva)

智商(IQ)加上情商(EQ)兩者相輔相成才能真正達成卓越成就。(圖/Canva)

Sarah的職場案例:情商高者的應對之道

去年底,我的學生 Sarah 在職場中遇到難題。剛入職半年的她因業績出色,使得團隊與其他國家相同部門的同事前來取經。可這位外國同事不僅對所請教的內容一知半解,還未結合當地項目的特性與特殊情況做出調整,導致項目推進過程中障礙頻出。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向老闆抱怨:「是Sarah 說應該這樣做的」。

老闆找到 Sarah 解決問題,儘管她當時滿腹委屈、一臉茫然,且年末事務繁雜,但 Sarah 迅速穩住情緒,重新梳理手頭事務的輕重緩急,協助外國同事讓項目重回正軌。之後,她覆盤了整個事件,並以郵件形式向老闆詳細地匯報事情的進展、節點、結果,還附上了日後應對類似情況的解決方案。

原以為事情就此平息,然而,梳理好的項目進展再度被這位同事攪亂,他又來向 Sarah 請教。這次,Sarah 沒有私下回應,而是先與老闆溝通,表明“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解,此後與該項目相關的事宜都將在群組裡公開交流”。隨後,Sarah 將項目相關利益者拉進群,把這位同事的私訊請求複製到群裡,再次助力項目步入正軌。最後,Sarah 向老闆明確了自己的底線:「今後這位外國同事若再來請教業務問題,要有第三方在場,否則就直接拒絕」。

幸運的是,Sarah 的老闆情商頗高,不僅藉由這個項目為團隊在亞太 COO 面前邀功,還主動向 Sarah 致歉,並為她爭取到了新的項目。而那位外國同事,因“能力欠佳,近年在公司晉升無望” 已被辭退。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的另一位朋友,她在職場人際關係中不願委屈自己,卻又不斷陷入內耗,最終黯然離職。

前程無憂發布的《2023 職場人情緒狀況調查》顯示:“情緒正在成為第一生產力。” 在職場中,遇到諸如難搞的上級、性格理念各異的同事,甚至是“小人”,都並非罕見之事。

以下這些場景,或許你也時常碰到,並因此產生職場情緒:

•    與上級相處不順暢

比如溝通方式與技巧欠佳,認為上級存在偏心現象,或是上級過於強勢苛刻、支持不足,且不尊重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    團隊內部不和諧

存在工作分配不均、同事不配合或推卸責任的情況,或在團隊協作中總有人在下班時間談論工作事務,全然不顧他人的個人時間。

•    職場八卦或拉幫結派

一些人形成小團體,在背後散佈謠言、挑撥離間,蓄意製造職場衝突或破壞他人之間的關係。

•    職場壓力

KPI 不達標、客戶挑剔苛刻、項目截止日期緊迫、裁員風波等,尤其是在經濟下行、市場不活躍的時期,多種因素交織,導致職場壓力劇增,人往往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情緒崩潰。

然而,情商高的人能夠以情緒為槓桿,突破職場困境;情商低的人則易被情緒左右,影響自身判斷,進而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全球領先的情商研究公司 Talent Smart 的一項涉及超過 10,000 名員工的研究表明,情商高的人在職業晉升和收入方面的表現顯著優於智商高的人,情商對員工績效的貢獻率約為60%,遠超智商的影響。

根據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的研究,情商主要涵蓋以下五個維度:

1.     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指對自己情緒的識別與理解,知道自己在某種情境下的情緒反應,以及這些情緒對自己的行為和決策的影響。

2.     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即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3.     自我激勵(Motivation):指的是個體通過積極情緒來激勵自己,追求目標和成就

4.     同理心(Empathy):指理解和感受他人情緒的能力

5.     社交技巧(Social skills):涉及個體在社交互動中運用情緒訊息的能力,包括溝通、衝突解決、團隊合作、領導力等

倘若上述職場場景時常讓你產生負面情緒,不妨嘗試以下幾個關鍵要點來調整自身狀態:

1.     黃金 20 秒與 856 呼吸法

當面臨職場困擾,尤其是遭遇同事的挑釁或陰謀時,情緒化的反應可能會使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一旦察覺情緒異樣,可立刻嘗試 856 呼吸法,充分利用黃金 20 秒讓自己冷靜下來。

2.     堅守專業與底線

商業的核心在於價值交換,你的職場價值決定了你的核心競爭力。任何時候,都請保持專業,憑藉工作表現和人品來突出自己的能力與價值,這是你在職場立足的根本。

3.     目標導向與對事不對人

矛盾具有兩面性,社會的發展與創新其實源於摩擦與衝突,但在現實中,它卻往往加劇團隊的不和諧。遭遇職場矛盾,尤其是涉及各方利益衝突時,應迅速明確終極目標,並制定與之相符的解決方案。問題解決了,職場情緒自然就消散了。

4.     向上管理與向下兼容

職場上是需要借助眾人之力與資源,以高效的方式達成目標。有效的向上管理有助於獲取更多資源與支持,而向下兼容則能夠打造一個高效和諧的團隊。明確自己在職場中的定位,清楚自己該做何事、如何做以及何時做。

5.     同理心的運用

如今職場壓力巨大,Z世代往往會下意識地認為 “同理心” 意味著委屈自己,磨滅自身優勢與個性。實則不然,“萬物皆為我所用”!我們理解他人、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是為了更高效地達成目的。比如明確老闆聘請你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什麽問題?他擅長什麽?哪裡存在不足?以及下屬跟隨你是為了賺錢,還是賺經驗?甚至只是為了得到你的肯定?採用契合他們行為和邏輯的方式合作,對完成業績將會事半功倍。

6.     制定規則與明確邊際

無規矩不成方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和處事原則。若總感覺他人在挑戰自己的底線,或者看不慣某些職場行為,不妨為自己制定專屬規則。如此一來,既能讓他人清楚了解你的雷區和應對策略,避免不必要的煩惱,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明白,不必對規則範圍內的細節產生情緒,因為它們並未引發實質性矛盾,從而將更多精力聚焦於自身發展。

avatar-img
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人力資源專家 黃至堯 博士
3會員
10內容數
我是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也是人力資源專家 曾任104人力銀行中國區獵才總監,對於人才市場有深入研究 這裡記載我一路走來,獵才、培訓的經歷心得和日常體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IT研究指出,擁有卓越人才團隊的企業,其市值增長速度高於同行317%。然而,許多企業主卻面臨:即使提供高薪,仍難以吸引到合適的人才;內部培養的中層管理人才要麼被其他更具吸引力的行業挖走,要麼因為過度的工作壓力選擇離開。部分企業主甚至不得不考慮縮編或關閉公司,人才荒成為企業迫在眉睫的問題。 上個月
瞬息萬變的職場中,Z世代(1997-2012年)和Y世代(1981-1996年)正面臨著獨特的職業挑戰。他們需要在快速發展的科技與訊息中競爭,還要應對工作不穩定性、職業倦怠感及人際關係的多重挑戰。因此,若想不被淘汰,除了持續學習別無他法。職場政治學亦成為核心競爭力、應對職場挑戰的重要工具。
商業競爭不只是產品的較量,更是信任的競爭。 你可能擁有卓越的商業模式,但如果市場對你毫無認識,客戶憑什麼選擇你? 個人IP不再只是名人或網紅的專利,而是每位創業者、企業家、專業人士都該經營的資產
MIT研究指出,擁有卓越人才團隊的企業,其市值增長速度高於同行317%。然而,許多企業主卻面臨:即使提供高薪,仍難以吸引到合適的人才;內部培養的中層管理人才要麼被其他更具吸引力的行業挖走,要麼因為過度的工作壓力選擇離開。部分企業主甚至不得不考慮縮編或關閉公司,人才荒成為企業迫在眉睫的問題。 上個月
瞬息萬變的職場中,Z世代(1997-2012年)和Y世代(1981-1996年)正面臨著獨特的職業挑戰。他們需要在快速發展的科技與訊息中競爭,還要應對工作不穩定性、職業倦怠感及人際關係的多重挑戰。因此,若想不被淘汰,除了持續學習別無他法。職場政治學亦成為核心競爭力、應對職場挑戰的重要工具。
商業競爭不只是產品的較量,更是信任的競爭。 你可能擁有卓越的商業模式,但如果市場對你毫無認識,客戶憑什麼選擇你? 個人IP不再只是名人或網紅的專利,而是每位創業者、企業家、專業人士都該經營的資產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隨著夏天的腳步逼近,是不是也感覺到空氣中那股濕熱的黏膩感了呢?這種天氣下,如果還噴上秋冬常用的濃郁木質調或甜膩美食調香水,不只自己覺得悶,旁人可能也會有點「窒息」感。夏天,我們需要的是能帶來清爽、愉悅感受,彷彿一陣微風拂過的「降溫系」香氣! 但是,什麼樣的香水才適合夏天?
隨著夏天的腳步逼近,是不是也感覺到空氣中那股濕熱的黏膩感了呢?這種天氣下,如果還噴上秋冬常用的濃郁木質調或甜膩美食調香水,不只自己覺得悶,旁人可能也會有點「窒息」感。夏天,我們需要的是能帶來清爽、愉悅感受,彷彿一陣微風拂過的「降溫系」香氣! 但是,什麼樣的香水才適合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