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護理人員出走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TVBS 報導,近年護理人員的離職潮,再再凸顯台灣醫療體系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根據近期統計光是今(2025)年初,更有324人離開,顯示即便在年終獎金發放期間,仍有大量護理人員選擇離開職場。

台灣護理人員的離職問題由來已久,主要原因包括薪資待遇不佳、工作壓力過大、人力配置不足、晉升機會有限,以及對組織政策的不滿等。

此外,輪班制度對家庭生活的影響,也使許多護理人員難以平衡工作與家庭,進而選擇離職。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以下是幾項建議:

  1. 改善薪資與福利:提供具競爭力的薪資和完善的福利制度,讓護理人員感受到工作的價值與保障。
  2. 優化工作環境:增加輔助人力,如照護服務員,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同時,導入AI技術協助處理行政工作,讓護理人員能專注於專業照護。
  3. 提供職涯發展機會:設計明確的晉升路徑,鼓勵護理人員持續進修,提升專業能力,增加對職業的承諾感。
  4. 彈性排班制度:考慮護理人員的家庭需求,提供彈性的工作時間安排,協助他們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

全球各地也面臨類似的護理人力短缺問題。 例如,在非洲和東南亞地區,護理人員的短缺尤為嚴重。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各國每年增加8%的護理畢業生,同時提高雇用和留任這些畢業生的能力。

然而,護理人員的國際流動也帶來新的挑戰。 許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護理人員前往發達國家工作,尋求更好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品質。 這種現象在COVID-19疫情後更加明顯。 然而,這也可能導致原籍國的醫療系統人力不足,進一步加劇全球護理人力的分配不均。

因此,台灣在面對護理人員外流問題時,應積極改善國內的工作環境與待遇,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並制定相關政策,鼓勵護理人員留在國內服務,同時也應關注全球護理人力的公平分配,避免因人力流動造成的醫療資源不平衡。

 

護理師掀離職潮…年初逾300人不做了

 

avatar-img
2會員
23內容數
整形整心的醫學人文;拯救胎兒的仁心仁術;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公益與公義;從八字命理談人生;破譯黃帝內經的養生之道;傳承後世的家族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邱文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2021年元旦以來,連續49個月人口數呈現「生不如死」的狀態。事實上,台灣正面臨少子化、老齡化、人口流失三大問題,這不僅影響勞動市場,也將對社會福利、經濟發展與國家競爭力帶來深遠衝擊。透過國際案例與不同角度的分析,我將從多個層面探討人口困境的可能解決方案。 1. 少子化:生不如死的困境 202
賴清德總統在2月10日召開的五院院長國政會商,將是台灣憲政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是繼2000年陳水扁總統時期之後,再次的五院院長國政會商。 當年,陳水扁當選總統,但民進黨在立法院未過半,國會由國民黨與親民黨主導,朝小野大的局面導致施政困難。於是,陳水扁曾召開五院會商,試圖與立法院進行溝通,但國會
近期,河北唐山南湖醫院的無預警停診事件引發廣泛關注。作為當地知名的三甲民營醫院,該院突然關閉診室、大批住院患者被要求緊急辦理出院,這種狀況不僅對患者和醫護人員造成極大影響,也引發外界對中國民營醫院經營困境的再度討論。 中國的醫療體系長期以公立醫院為主,民營醫院雖然近年來發展迅速,但仍面臨諸多挑戰,
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後,以其一貫強硬的談判風格向各國施壓,從經貿、軍事到外交,每個國家都在因應他的策略變化。台灣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川普威脅要對台積電課徵100%關稅」。從川普過往的談判案例來看,他的策略通常包含以下幾種模式: 威脅關稅,逼迫讓步(哥倫比亞、加拿大、墨西哥) 挑戰國家主權,迫使
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 2 月 6 日在新書發表會上感嘆:「新竹分院去年就有 4 名神經外科醫師離職……年輕醫師抵擋不住外界誘惑,選擇離開本業,這對醫療體系是很大的損失。」 這一席話,讓現場一陣沉默。資深醫師點頭,彷彿見證了一場時代變遷;年輕醫師則低頭不語,像是在思索自己是否也會成為「下一個離開的人」
如果說傳統民主制度是一場舞台劇,行政、立法、司法各司其職,演出一場三權分立的經典劇碼,那麼科技財團與社交媒體的崛起,則像是一位未經選舉的編劇,悄悄篡改劇本,甚至影響觀眾的情緒與想法。本來是人民投票選出來的政府在治理國家,現在卻變成科技巨頭掌握話語權,成了無形的「第四權」,讓民主制度陷入新的困境。
自2021年元旦以來,連續49個月人口數呈現「生不如死」的狀態。事實上,台灣正面臨少子化、老齡化、人口流失三大問題,這不僅影響勞動市場,也將對社會福利、經濟發展與國家競爭力帶來深遠衝擊。透過國際案例與不同角度的分析,我將從多個層面探討人口困境的可能解決方案。 1. 少子化:生不如死的困境 202
賴清德總統在2月10日召開的五院院長國政會商,將是台灣憲政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是繼2000年陳水扁總統時期之後,再次的五院院長國政會商。 當年,陳水扁當選總統,但民進黨在立法院未過半,國會由國民黨與親民黨主導,朝小野大的局面導致施政困難。於是,陳水扁曾召開五院會商,試圖與立法院進行溝通,但國會
近期,河北唐山南湖醫院的無預警停診事件引發廣泛關注。作為當地知名的三甲民營醫院,該院突然關閉診室、大批住院患者被要求緊急辦理出院,這種狀況不僅對患者和醫護人員造成極大影響,也引發外界對中國民營醫院經營困境的再度討論。 中國的醫療體系長期以公立醫院為主,民營醫院雖然近年來發展迅速,但仍面臨諸多挑戰,
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後,以其一貫強硬的談判風格向各國施壓,從經貿、軍事到外交,每個國家都在因應他的策略變化。台灣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是「川普威脅要對台積電課徵100%關稅」。從川普過往的談判案例來看,他的策略通常包含以下幾種模式: 威脅關稅,逼迫讓步(哥倫比亞、加拿大、墨西哥) 挑戰國家主權,迫使
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 2 月 6 日在新書發表會上感嘆:「新竹分院去年就有 4 名神經外科醫師離職……年輕醫師抵擋不住外界誘惑,選擇離開本業,這對醫療體系是很大的損失。」 這一席話,讓現場一陣沉默。資深醫師點頭,彷彿見證了一場時代變遷;年輕醫師則低頭不語,像是在思索自己是否也會成為「下一個離開的人」
如果說傳統民主制度是一場舞台劇,行政、立法、司法各司其職,演出一場三權分立的經典劇碼,那麼科技財團與社交媒體的崛起,則像是一位未經選舉的編劇,悄悄篡改劇本,甚至影響觀眾的情緒與想法。本來是人民投票選出來的政府在治理國家,現在卻變成科技巨頭掌握話語權,成了無形的「第四權」,讓民主制度陷入新的困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大家好,我是以晴,在新加坡東部某公立醫院的加護病房擔任高級女傭(護理師)已經不知不覺邁入第四個年頭。兩年前在平台上發表了新加坡菜鳥護理師的一些想法,中間也有收到一些學弟妹的來信希望能多了解新加坡的護理師機制。雖然自從COVID後, 目前問過幾家醫院人事部是否有招收台灣人的計畫,得到的答案是沒有
Thumbnail
醫院管理局今日(27日)就人手流失及招聘計劃進行了詳細說明。根據截至四月底的數據,過去12個月內,醫生的流失率保持在5.1%,而護士的流失率則為8.2%,較今年一月下降了0.4個百分點。醫管局主席範鴻齡表示,目前已在英國和澳洲等地進行招聘,並計劃在下半年前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開展大規模招聘活動。
Thumbnail
中部和南部的房價大家自有盤算,畢竟細分的差異還是很大,但是數字控的我有一點點嗅到:南部的醫學中心到地區醫院的福利差距真的挺大的,如果同學考慮高雄的地區醫院,薪水真的少一截(台北也是!),但是台中和台東不太會這樣,以上是數字書呆子的想法,僅供參考
Thumbnail
長照機構的工作和人道治療引發的問題。工作人員的負擔和難處,以及對本機構和相關法律的質疑。
Thumbnail
昨天拜會一位醫學中心 護理大老 今年衛福部+醫院良心發現 亞東 急重症 輪大夜班 3節+年終+單位績效 +東+西 來到了 年百 我離開醫療體系時 醫院門診月薪還不到3萬5 長期護理師被白瞟 好多年 現今2024大家都不想幹 年輕人選擇躺平 才陸陸續續加薪? 衛
Thumbnail
最近紛紛陸續看到加薪留人 看似很心動? 這家在當地風評極差+綁約(有約工作通常8成雷) 你去看看外商 知名科技廠 才不怕你離走 後面一堆人排入 常常萬年開缺 找不到人 時薪還比知名餐飲業還低 護理教育學程歷程 還不如服務業 國家考試考心酸? 每每護理師被打 抗爭 總有一堆人
Thumbnail
這幾天,每家新聞都在爭頭條,就是討論護理師的薪水如何增補,以挽救更多醫院的護師荒,這個問題真的很多值得討論程度,因為若不好好的規劃,將來情況可能是急診塞的更嚴重,因為患者無法住院之問題,我覺得這真的是國安(國人安全)之風險,希望大家不能忽視。
Thumbnail
護理師普及時薪還輸外勞 在醫院通常需提早點班很晚下班(下班要求不打卡) 只有長期輪大夜班年薪約80 (醫學中心) 要要求學分 進階 一堆文書報告等雜7砸8 除非你是個管較偏正常班 但正常班也很難有4 很多社會壞人抓定護理師想要正常班 開出價碼比保全還低 良心被狗吃? 有時衛服部是大
Thumbnail
看到近日的新聞,仍還在爭論護理師的離職潮,其實現在剩下什麼優渥條件可以保留珍貴的護理師人力我不清楚,但我知道這環境的惡化程度目前看來無減反增,最常被說的護理師現在有的三低,分別是低薪、低尊嚴、低勞動條件,因為這些環境不友善,更多人的離開。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
Thumbnail
最近一直在爭議的一個問題就是醫院最多的員工短缺-護理師,而人口老化速度也比不上人力的補齊,因為醫院的環境越來越惡劣的環境,導致醫療品質逐漸崩潰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大家好,我是以晴,在新加坡東部某公立醫院的加護病房擔任高級女傭(護理師)已經不知不覺邁入第四個年頭。兩年前在平台上發表了新加坡菜鳥護理師的一些想法,中間也有收到一些學弟妹的來信希望能多了解新加坡的護理師機制。雖然自從COVID後, 目前問過幾家醫院人事部是否有招收台灣人的計畫,得到的答案是沒有
Thumbnail
醫院管理局今日(27日)就人手流失及招聘計劃進行了詳細說明。根據截至四月底的數據,過去12個月內,醫生的流失率保持在5.1%,而護士的流失率則為8.2%,較今年一月下降了0.4個百分點。醫管局主席範鴻齡表示,目前已在英國和澳洲等地進行招聘,並計劃在下半年前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開展大規模招聘活動。
Thumbnail
中部和南部的房價大家自有盤算,畢竟細分的差異還是很大,但是數字控的我有一點點嗅到:南部的醫學中心到地區醫院的福利差距真的挺大的,如果同學考慮高雄的地區醫院,薪水真的少一截(台北也是!),但是台中和台東不太會這樣,以上是數字書呆子的想法,僅供參考
Thumbnail
長照機構的工作和人道治療引發的問題。工作人員的負擔和難處,以及對本機構和相關法律的質疑。
Thumbnail
昨天拜會一位醫學中心 護理大老 今年衛福部+醫院良心發現 亞東 急重症 輪大夜班 3節+年終+單位績效 +東+西 來到了 年百 我離開醫療體系時 醫院門診月薪還不到3萬5 長期護理師被白瞟 好多年 現今2024大家都不想幹 年輕人選擇躺平 才陸陸續續加薪? 衛
Thumbnail
最近紛紛陸續看到加薪留人 看似很心動? 這家在當地風評極差+綁約(有約工作通常8成雷) 你去看看外商 知名科技廠 才不怕你離走 後面一堆人排入 常常萬年開缺 找不到人 時薪還比知名餐飲業還低 護理教育學程歷程 還不如服務業 國家考試考心酸? 每每護理師被打 抗爭 總有一堆人
Thumbnail
這幾天,每家新聞都在爭頭條,就是討論護理師的薪水如何增補,以挽救更多醫院的護師荒,這個問題真的很多值得討論程度,因為若不好好的規劃,將來情況可能是急診塞的更嚴重,因為患者無法住院之問題,我覺得這真的是國安(國人安全)之風險,希望大家不能忽視。
Thumbnail
護理師普及時薪還輸外勞 在醫院通常需提早點班很晚下班(下班要求不打卡) 只有長期輪大夜班年薪約80 (醫學中心) 要要求學分 進階 一堆文書報告等雜7砸8 除非你是個管較偏正常班 但正常班也很難有4 很多社會壞人抓定護理師想要正常班 開出價碼比保全還低 良心被狗吃? 有時衛服部是大
Thumbnail
看到近日的新聞,仍還在爭論護理師的離職潮,其實現在剩下什麼優渥條件可以保留珍貴的護理師人力我不清楚,但我知道這環境的惡化程度目前看來無減反增,最常被說的護理師現在有的三低,分別是低薪、低尊嚴、低勞動條件,因為這些環境不友善,更多人的離開。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
Thumbnail
最近一直在爭議的一個問題就是醫院最多的員工短缺-護理師,而人口老化速度也比不上人力的補齊,因為醫院的環境越來越惡劣的環境,導致醫療品質逐漸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