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職場的所見所聞:年度表現評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會在Substack上分享更多關於北美職場上的所見所聞,有興趣可以訂閱我的電子報。

上星期我剛剛經歷了我在加拿大的第一次年度評核,入職9個月以來我一直想知道北美職場對員工的期望,我的表現在他們眼中怎樣,所以非常期待年度評核這一天的來臨。

在香港的時候,我在大公司(軟體工程師人數超過100人)工作過,也在初創公司工作過。遇過最簡陋的年度評核就是半小時跟直屬上司的1:1,聊聊他對我的整體印象,表現有沒有達標,和一些改進的建議,最後在一張評核表格上簽字就完成。

也遇過程序較複雜的,首先要填一份自我表現評核表格,再找3位或以上合作過的同事給予自己評分和評語,經系統提交後再預約跟上司的1:1,之後的步驟就跟上面的差不多。

而在加拿大的第一次評核我覺得是在兩者之間,沒有過多的步驟,亦不會流於走形式。我會在以下篇幅分享:

  1. 年度評核的評分準則
  2. 我的功課

年度評核的評分準則

事前主管沒有通知我那天會進行年度評核,只是用平常1:1的時間來進行。整個過程用時半小時左右,先閒聊幾句後就進入主題。他分享螢幕給我看一份有2頁紙長的Word文件,當中有一個長這樣的表格:

raw-image

分別有公司的6項核心價值,主管在價值下面寫上對我的評分,我有6項Exceeded和2項Achieved,應該還有一個類似未達標的選項不過我沒有所以不知道名字。

Comment那欄他寫了1–2項認為我能彰顯該價值的行為,比如說主動請纓接受團隊不熟悉的任務、任務所花費的時間超出預期時提出替代方案等,可能是我以前有領導團隊經驗的關係?他認為我在這方面做得比其他同事好。

Areas for improvement就是他給予我的建議,其中一項他提議我報讀關於DevOps的課程或培訓,因為團隊正在轉型到DevOps,有相關知識有助於我個人和團隊的發展。


我的功課

由於時間緊迫,這半小時間大部份都是他說,我聽。之後他留給我一份功課:

  1. 在表格上留下我的意見(如有)
  2. 寫我對他的評價

他說職場上的評核應該是雙向的,正如面試一樣,公司在評核應徵者能力的同時應徵者在考慮公司適不適合自己。他要我寫一份對他的評價,並提議我用以下的框架來寫:

  1. 停止做某些事(Stop doing something)
  2. 開始做某些事(Start doing something)
  3. 繼續做某些事(Continue doing something)

作為一位軟體工程師,我對程式碼比對人多,所以衷心感謝這次主管給予我的框架,不用自己想該用什麼格式去寫。不然的話,我應該會同樣地根據公司的6項核心價值去評,或者隨隨便便寫幾句了事。


經過這次評核我覺得其實北美職場對員工的要求跟香港的沒什麼差天共地的分別,只有幾點我認為是較特出的:

  1. 他希望我自己尋找和訂立在職涯上的目標,而不是跟隨他的步伐或由他給予我目標。
  2. 重視個人能力,但同樣重視人脈,會建議我主動接觸其他部門的同事和參加公司活動認識朋友(香港作為軟體工程師上司只希望我埋頭苦幹提早完成任務就好,建立人脈只是浪費工作時間)。

我欣賞公司在年度評核設立了評分準則,不至於過於主觀(雖然也要看主管人怎樣)。基於這份評核表格,有助我了解公司對員工的要求,更容易訂立來年的職涯目標。

avatar-img
0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eit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在加拿大公司工作時10%時間制度的經歷。10%時間讓開發團隊能夠專注於個人及團隊的發展,促進創新及靈活性。我將介紹10%時間的措施、我的使用方式,以及這一制度在公司所帶來的益處。這是一個值得企業重視的策略,能夠激發創意思維並促進產品的成長。
當初由香港來到加拿大找軟體工程師工作時,第一個問題就是不知道這邊的面試問什麼、面試的模式、面試官期望在應徵者身上看到什麼… 我整合了一條為準備軟體工程師面試的資源清單,亦附上一些有助學習和面試準備的工具,希望對各位正在努力找工作的朋友有幫助。
這篇文章是我作為一名軟體工程師在網上寫作一年後的反思。從毫無寫作經驗到開始探索寫作,在這個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學習。在這一年裡,我嘗試了不同的題材,並探討了寫作如何成為我的副業。透過堅持與嘗試,我希望能夠啟發那些想要開始寫作的人,給予踏出第一步的勇氣。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在加拿大公司工作時10%時間制度的經歷。10%時間讓開發團隊能夠專注於個人及團隊的發展,促進創新及靈活性。我將介紹10%時間的措施、我的使用方式,以及這一制度在公司所帶來的益處。這是一個值得企業重視的策略,能夠激發創意思維並促進產品的成長。
當初由香港來到加拿大找軟體工程師工作時,第一個問題就是不知道這邊的面試問什麼、面試的模式、面試官期望在應徵者身上看到什麼… 我整合了一條為準備軟體工程師面試的資源清單,亦附上一些有助學習和面試準備的工具,希望對各位正在努力找工作的朋友有幫助。
這篇文章是我作為一名軟體工程師在網上寫作一年後的反思。從毫無寫作經驗到開始探索寫作,在這個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學習。在這一年裡,我嘗試了不同的題材,並探討了寫作如何成為我的副業。透過堅持與嘗試,我希望能夠啟發那些想要開始寫作的人,給予踏出第一步的勇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是我的第一週! 第一週實習生活結束啦,過程中獲得了很多機會與挑戰,像是我這一週協助 HRBP 進行履歷撈選,下一週也要開始跟著企業面試求職者的流程,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像是教育訓練、實習生計畫的內容在運作,這次的暑期實習應該會是一個很豐富的體驗!之後再詳細跟大家介紹我的工作內容。
Thumbnail
在剛出社會不久,有一次在面對客戶高層的簡報會議,由於是自己所學領域,內容都相當熟悉,因此現場交流展示時也比較有自信,滔滔不絕地運用各種術語、縮寫講解方案,並搭配幾份複雜的圖表和數據,希望展示我們公司的實力以及我自己的專業度。 然而,在會議後...
Thumbnail
透過內部轉調找到國外工作的真實故事。分享多次嘗試和文化挑戰後,終於在海外職場站穩腳步的經驗
Thumbnail
面試前的注意事項包括研究公司的薪資水平、組織架構、職缺情況以及面試趣等,這些資訊有助於評估公司的實際條件,並準備面試時可能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從下個月開始一直到七月,這段時間裡,會有許多人開始為進入職場而準備,或者是年後考慮轉換工作。又也許你已經離開職場好一段時間了,可能是三四年,也可能是五六年,現在想要回歸工作崗位。無論你是準備開始新的職場生活,或者是尋找一個令你想做的工作,今天的節目都將會對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我曾經有過被面試官稱讚很會面試、寫履歷的經驗,這句話是我工作地方的人資在我進入公司後告訴我的。雖然不是被什麼全球百大企業錄用,但是畢竟受到人資這樣角色的肯定,寫履歷方面應該至少有及格吧w 所以今天就來分享該如何撰寫履歷。
Thumbnail
隨著公司今年以來發布的新政策以及即將到來的半年檢討,公司內如火如荼的展了一系列的人才識別考核表單的設計、校準、調查,並且期望藉由強弱項的識別以及客戶、專案需求的搭配,讓所有同仁可以適才適所,並且讓P可以在大老闆面前繳出亮眼的成績單。
Thumbnail
2024.01.15 終於邁入新的年度了, 截至上周, 在104丟了13家履歷表, 有三分之二的公司有看過, 但都沒有任何回應, 想必是我年紀偏大以及英文能力都是在"略懂"狀態的緣故吧~ 目前有2家願意面試我, 一家是同學介紹的(汐止), 另一家是前公司在找Contractor (前
Thumbnail
這是我的第一週! 第一週實習生活結束啦,過程中獲得了很多機會與挑戰,像是我這一週協助 HRBP 進行履歷撈選,下一週也要開始跟著企業面試求職者的流程,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像是教育訓練、實習生計畫的內容在運作,這次的暑期實習應該會是一個很豐富的體驗!之後再詳細跟大家介紹我的工作內容。
Thumbnail
在剛出社會不久,有一次在面對客戶高層的簡報會議,由於是自己所學領域,內容都相當熟悉,因此現場交流展示時也比較有自信,滔滔不絕地運用各種術語、縮寫講解方案,並搭配幾份複雜的圖表和數據,希望展示我們公司的實力以及我自己的專業度。 然而,在會議後...
Thumbnail
透過內部轉調找到國外工作的真實故事。分享多次嘗試和文化挑戰後,終於在海外職場站穩腳步的經驗
Thumbnail
面試前的注意事項包括研究公司的薪資水平、組織架構、職缺情況以及面試趣等,這些資訊有助於評估公司的實際條件,並準備面試時可能遇到的問題。
Thumbnail
從下個月開始一直到七月,這段時間裡,會有許多人開始為進入職場而準備,或者是年後考慮轉換工作。又也許你已經離開職場好一段時間了,可能是三四年,也可能是五六年,現在想要回歸工作崗位。無論你是準備開始新的職場生活,或者是尋找一個令你想做的工作,今天的節目都將會對你有所幫助。
Thumbnail
我曾經有過被面試官稱讚很會面試、寫履歷的經驗,這句話是我工作地方的人資在我進入公司後告訴我的。雖然不是被什麼全球百大企業錄用,但是畢竟受到人資這樣角色的肯定,寫履歷方面應該至少有及格吧w 所以今天就來分享該如何撰寫履歷。
Thumbnail
隨著公司今年以來發布的新政策以及即將到來的半年檢討,公司內如火如荼的展了一系列的人才識別考核表單的設計、校準、調查,並且期望藉由強弱項的識別以及客戶、專案需求的搭配,讓所有同仁可以適才適所,並且讓P可以在大老闆面前繳出亮眼的成績單。
Thumbnail
2024.01.15 終於邁入新的年度了, 截至上周, 在104丟了13家履歷表, 有三分之二的公司有看過, 但都沒有任何回應, 想必是我年紀偏大以及英文能力都是在"略懂"狀態的緣故吧~ 目前有2家願意面試我, 一家是同學介紹的(汐止), 另一家是前公司在找Contractor (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