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My Morning Routine)

Cyan-avatar-img
發佈於Bookshelf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班傑明.史鮑(Benjamin Spall)我的晨型人生創辦人,曾為《赫芬頓郵報》、部落格平臺 99U 及科技網站 The Next Web 撰稿。
麥可・桑德(Michael Xander)我的晨型人生創辦人,為產品設計師與工程師。
《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My Morning Routine,2019)

《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My Morning Routine,2019)

這本書對筆者來說,是一本相見恨晚的作品。

踏入社會後,為了建立支撐生活的經濟基礎,大多數時間似乎理所當然地都投向工作。然而,為了獲取經濟報酬,過於專注在工作,卻忘記了生活才是目的。犧牲生活成全工作,雖然表面上忙碌充實,心理上卻總有深陷泥淖之感,無力動彈。

《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這部作品採訪了各行各業的人,像是老闆、作家、藝術家、運動員、僧人等等,記錄他們起床後的日常慣例。每個人的生活型態不同,習慣養成也會因人而異。在這本書中,作者並不會嘗試說服讀者,遵循某些作者自己偏好的習慣;相反的,作者完全沒有想要干涉讀者的行為,而是以純粹客觀的角度,忠實地分享不同人的起床日常,看看他們如何主導生活節奏,而不被工作恣意左右。每個案例都是一次啟發,讀者可以從中挖掘出最適合自己的習慣,用充滿活力的方式開啟每一天。

早上起床後第一個小時內做的選擇,會決定我們當天做事的效率、能否擁有內心的平靜,或是擾亂我們的思緒。

起床時間

書裡訪談的人物,絕大部分都是遵循早睡早起的生活模式。然而,無論你是晨型人,還是夜貓子,你都會有一個揭開一天序幕的起床時刻,可以是早上六點,也可以是下午兩點。因此,書中所分享的習慣和心態,其實是可以適用於各種生活型態的人。這也是書名強調「起床」的巧思。

真正重要的觀念是,在一天正式開始、在我們為了滿足他人需求而工作之前,是否能夠保留一段時間,留給自己,留給心愛的人。在每天精神最好、所有事物重新歸零的起床時刻,為今天仍然空白的人生記錄,寫下專屬於自己的段落和篇章。不管是做早餐、運動、遛狗、冥想,甚至是發呆,都是值得的活動。

每天提早一兩個小時起床,優先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可以讓我們以平靜正向的心態,應對後續一天接踵而來的挑戰。

遠離電子產品

許多人在訪談中提到,他們會在睡前和起床前一兩個小時內,刻意迴避使用電子產品,像是開啟飛航模式、放到不同的房間,甚至是設定時段自動切斷家中網路。電子產品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會強烈分散生活注意力的東西。

如果每一天起床,第一件做的事就是打開社群平台和電子信箱,你就會被迫開始對他人的訊息或是請求作出回應。就算當下沒有立即的動作,這些訊息依然會縈繞在腦海中,影響著接下來做的每一件事,讓人無法全心全意地投入在自己的生活上。

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只屬於自己的起床時段中,阻絕電子產品的干擾。在完成自己的早晨(或是晚晨)慣例之前,不使用電子產品,不為他人的需求煩惱,專注於自己的生活上。許多受訪者表示,遠離電子產品的堅持,讓他們能夠真正擁有起床後平靜美好的 「me time」。

早起

大多數人的活動時間,主要還是集中在白天。為了在工作開始前,能夠預留一兩小時的時間給自己,勢必需要更早起床,例如工作表定八點打卡,扣掉通勤時間,或許會需要六點起床。然而,原本為了趕上八點上班就已經疲於奔命,怎麼有辦法再從早晨擠出更多的時間?

有趣的是,一些受訪人分享了兩個絕對可行的早起方式:養狗狗,或是生小孩。無論是狗狗或是小孩,他們每天早上可能還不到六點,就會想盡一切方法把你挖起床,要你餵他們吃飯,或是陪他們散步和玩耍。雖然聽起來像是無奈地被迫起床,但是如果我們能調整心態,真心享受和他們相處的時光,我們獲得的會是其他經驗無法取代、令人回味無窮的喜悅。

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很多受訪者就算沒有養狗狗和小孩,一樣還是超級早起。在書的最後,作者分享了所有受訪者的平均起床時間,竟然有 6:24 am 這麼早;相應的,大家其實也都很早睡,平均就寢時間為 10:57 pm,平均睡眠時間則是 7 小時 29 分。

結語

一直以來,市場上不乏有倡導早起好處的書。不過,《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是少數在閱讀過程中,就讓筆者不斷興起想要馬上改變生活的念頭。我想,是因為受訪者分享了許多具體的作為,提供了源源不絕的靈感,好像只要開始練習這些習慣,就能像他們一樣擁有一個充盈踏實的生活。

筆者目前最有感的改變,是在早上起床後遠離電子產品,一直到上班時間後才開始使用。起床後沒有電子產品的干擾,心理上真的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輕盈,將注意力完全投入在自己身上,就算只是單純泡杯咖啡、坐在沙發上放空,也能獲得滿滿的能量和活力,準備好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開始。

打造出最適合的晨間習慣,讓自己在生理、心理及健康上徹底清醒,保持警覺,準備迎接美好的一天。

延伸閱讀

  • 《深度工作力》(Deep Work,2021)by Cal Newport
    • 在《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中,許多人在訪談裡提及這本書,其中尤以「關機儀式」的觀念有最多的運用:在一天工作的結束之前,先記錄好明天要做的事。這個習慣可以有效地舒緩隔天起床後的決策疲勞。
  • 《烏托邦的日常》(Better Than Before,2017)by Gretchen Rubin
    • 這部作品核心概念在於,習慣必須適性而為,與《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作者的想法不謀而合。這部作品可以幫助讀者更加了解自己的個性,並且使用適合的方式幫自己建立習慣。
avatar-img
24會員
76內容數
記錄看過的書,以及從中體會到的感悟,並期盼透過這些記錄,能讓你偶然於此邂逅觸動共鳴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yan Salon 的其他內容
在冰冷科技主宰的世界,上演的仍舊是一段段人和人之間充滿溫度、觸動心弦的故事,似乎在訴說著,科技始於人性,卻也永遠無法滿足人性。
這部作品精彩的部分,在於以字體作為區分、用來點評學生回憶的後設視角。踞於不同時空的視角彼此交織,讓整部作品頓時有了鮮明的層次感,進而引導出關於寫作本身和體裁的深度思考,營造出一種前所未見的閱讀體驗。
資訊科技不只剝奪了孩子在實體世界中遊戲互動、獨立探索,以及專注學習的機會,更在同儕之間散播著不曾休止的比較焦慮。在這樣嚴峻的世界裡,如何幫助孩子們保有自我認同,並且學習和他人建立有意義和溫度的現實連結,健康韌性地長大,是作者在《失控的焦慮世代》這部作品中,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
這部作品穿行於千年的中國歷史脈絡,追溯茶道的本源。秉持著茶藝的初心,省思當代茶業的現況,同時勾勒出理想茶道的展望。一字一句刻畫著的是作者劉漢介對茶藝的鍾情與熱愛,字裡行間流露著的是一世飲茶人任重而道遠的風骨。無論是對茶藝已經有所研究、或是完全沒有概念的讀者,都可以從這部作品中,收穫不同的認知和體悟。
這部作品記錄了作者付出了 20 多年的歲月,輾轉在那些社會中的必要,卻又不受青睞而被視為底層的工作之間。他的文字樸實直率,不假修飾的細節瑣碎,讓我們得以直視這些不為多數人所見的工作本質。對文學的熱愛,以及對寫作的嘗試,雖然沒有成功扭轉作者的生活,但至少在身不由己的現實之中,為他劃出了一片無窮的自由。
2024 年扎實地累積了 51 篇筆記,連自己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議。趁著新年的機會,重新瀏覽了過去一年的筆記,這些文字都在記錄的當下,拋進了晦暗的時間洪流,作為微光閃爍的標記,指引了本該淹沒於遺忘之中的來時軌跡。
在冰冷科技主宰的世界,上演的仍舊是一段段人和人之間充滿溫度、觸動心弦的故事,似乎在訴說著,科技始於人性,卻也永遠無法滿足人性。
這部作品精彩的部分,在於以字體作為區分、用來點評學生回憶的後設視角。踞於不同時空的視角彼此交織,讓整部作品頓時有了鮮明的層次感,進而引導出關於寫作本身和體裁的深度思考,營造出一種前所未見的閱讀體驗。
資訊科技不只剝奪了孩子在實體世界中遊戲互動、獨立探索,以及專注學習的機會,更在同儕之間散播著不曾休止的比較焦慮。在這樣嚴峻的世界裡,如何幫助孩子們保有自我認同,並且學習和他人建立有意義和溫度的現實連結,健康韌性地長大,是作者在《失控的焦慮世代》這部作品中,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
這部作品穿行於千年的中國歷史脈絡,追溯茶道的本源。秉持著茶藝的初心,省思當代茶業的現況,同時勾勒出理想茶道的展望。一字一句刻畫著的是作者劉漢介對茶藝的鍾情與熱愛,字裡行間流露著的是一世飲茶人任重而道遠的風骨。無論是對茶藝已經有所研究、或是完全沒有概念的讀者,都可以從這部作品中,收穫不同的認知和體悟。
這部作品記錄了作者付出了 20 多年的歲月,輾轉在那些社會中的必要,卻又不受青睞而被視為底層的工作之間。他的文字樸實直率,不假修飾的細節瑣碎,讓我們得以直視這些不為多數人所見的工作本質。對文學的熱愛,以及對寫作的嘗試,雖然沒有成功扭轉作者的生活,但至少在身不由己的現實之中,為他劃出了一片無窮的自由。
2024 年扎實地累積了 51 篇筆記,連自己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議。趁著新年的機會,重新瀏覽了過去一年的筆記,這些文字都在記錄的當下,拋進了晦暗的時間洪流,作為微光閃爍的標記,指引了本該淹沒於遺忘之中的來時軌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六點起床,持續將近一個月。剛開始是為了進行「理想生活21天實驗」,有實驗目的讓起床像闖關挑戰,具有遊戲趣味感。中間雖然偶爾幾次沒有準時起床,隔天大多能恢復作息。就在21天實驗結束,以為已經養成早起習慣,卻連續三天快七點才起床,好像解除任務後的放鬆。捫心自問,早起是我想要的生活模式嗎?
Thumbnail
酷暑假期,決定給自己一個7天的晨間挑戰:每天7:30起床,曬太陽,不碰手機。沿著河堤散步,觀察晨間生活的點滴,初期雖感疲憊,但隨著日復一日的堅持,身心逐漸輕盈,而這段屬於自己的時光,也讓我發現一些事……
Thumbnail
副標題: 當你酣睡時,有人已醒來實現夢想! 必須說,這個副標是非常製造焦慮的文字,不過正是因為如此才吸引我閱讀完這本書。 早起的那一天,一切都變了。 從挫折的職場開始,身為律師的作者生活一團混亂,但偶然一次在4點30分起床,讓她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並有機會能重新整理自己的生活環境,以及疲勞又
Thumbnail
瓦基前幾集podcast推薦的📖 聽了後 常有意無意要把時間塞在小孩起床前一到兩小時 然後鬧鐘也調的很早 希望自己能把握早上悠閒時光做重要且不緊急的事 但往往事與願違🤪 那天也不知道哪來的靈感 就想借回來看 看完後才發現每個人的晨間習慣大不相同 或是 每個人都能調整自己想
早上為了趕上工作進度8:00就按鬧鐘起床。這或許對一般上班族來說或許是很正常或偏晚的起床時間,但因為我通常是8:30以後起床,甚至在家上班的時候乾脆賴到9:00,8:00對我來說真的是挑戰。(奢侈發言)禮拜一的早晨有個厭世的開始,聽起來是再合理不過的事。 工作進度還算可以,早上和下午各開了一次會,
Thumbnail
作為一個朝九晚六的上班族,扣掉在公司的一週 45 小時後,雖然看似還有很多時間,卻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浪費掉了,今天要分享的是《這一天過得很充實:成功者黃金 3 時段的運用哲學》筆記。
Thumbnail
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先過什麼樣的早晨。 1.起床大作戰 感恩的心開始種下種子。 專注與生產 黎明前起床, 上午完成越多,下午時間餘額越充裕。 擬定代辦清單,確實完成事項。 先做最重要工作,不要一大早查看電子郵件,排除晨間會議與電話聯繫。 化大目標為小目標。 運動
Thumbnail
昨天也是一個趕稿到晚上11~12點的一天,想說今天早上不知道我是否能夠準時早起,幸好我還是鬧鐘按下,準時早起了。  這個週休我完全都沒有休息,完成了三樣設計主視覺的稿件,我真的覺得我自己太強了,假日在家工作雖然是沒有人打擾,但是自己很容易陷入一種散漫的狀態,尤其是在設計主視覺時,是最需要尋找靈
Thumbnail
六點起床,持續將近一個月。剛開始是為了進行「理想生活21天實驗」,有實驗目的讓起床像闖關挑戰,具有遊戲趣味感。中間雖然偶爾幾次沒有準時起床,隔天大多能恢復作息。就在21天實驗結束,以為已經養成早起習慣,卻連續三天快七點才起床,好像解除任務後的放鬆。捫心自問,早起是我想要的生活模式嗎?
Thumbnail
酷暑假期,決定給自己一個7天的晨間挑戰:每天7:30起床,曬太陽,不碰手機。沿著河堤散步,觀察晨間生活的點滴,初期雖感疲憊,但隨著日復一日的堅持,身心逐漸輕盈,而這段屬於自己的時光,也讓我發現一些事……
Thumbnail
副標題: 當你酣睡時,有人已醒來實現夢想! 必須說,這個副標是非常製造焦慮的文字,不過正是因為如此才吸引我閱讀完這本書。 早起的那一天,一切都變了。 從挫折的職場開始,身為律師的作者生活一團混亂,但偶然一次在4點30分起床,讓她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並有機會能重新整理自己的生活環境,以及疲勞又
Thumbnail
瓦基前幾集podcast推薦的📖 聽了後 常有意無意要把時間塞在小孩起床前一到兩小時 然後鬧鐘也調的很早 希望自己能把握早上悠閒時光做重要且不緊急的事 但往往事與願違🤪 那天也不知道哪來的靈感 就想借回來看 看完後才發現每個人的晨間習慣大不相同 或是 每個人都能調整自己想
早上為了趕上工作進度8:00就按鬧鐘起床。這或許對一般上班族來說或許是很正常或偏晚的起床時間,但因為我通常是8:30以後起床,甚至在家上班的時候乾脆賴到9:00,8:00對我來說真的是挑戰。(奢侈發言)禮拜一的早晨有個厭世的開始,聽起來是再合理不過的事。 工作進度還算可以,早上和下午各開了一次會,
Thumbnail
作為一個朝九晚六的上班族,扣掉在公司的一週 45 小時後,雖然看似還有很多時間,卻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浪費掉了,今天要分享的是《這一天過得很充實:成功者黃金 3 時段的運用哲學》筆記。
Thumbnail
想過什麼樣的人生,先過什麼樣的早晨。 1.起床大作戰 感恩的心開始種下種子。 專注與生產 黎明前起床, 上午完成越多,下午時間餘額越充裕。 擬定代辦清單,確實完成事項。 先做最重要工作,不要一大早查看電子郵件,排除晨間會議與電話聯繫。 化大目標為小目標。 運動
Thumbnail
昨天也是一個趕稿到晚上11~12點的一天,想說今天早上不知道我是否能夠準時早起,幸好我還是鬧鐘按下,準時早起了。  這個週休我完全都沒有休息,完成了三樣設計主視覺的稿件,我真的覺得我自己太強了,假日在家工作雖然是沒有人打擾,但是自己很容易陷入一種散漫的狀態,尤其是在設計主視覺時,是最需要尋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