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了 《天下文化 Podcast》 介紹的《心態致勝領導學》,真的讓我腦袋發光(不是禿頭的那種發光😂)。這本書由瑪麗・莫菲(Mary Murphy)寫的,她可是「心態之母」卡羅・杜維克(Carol Dweck)的高徒,這本書等於是升級版的 《心態致勝》,但焦點從「個人成長心態」拉高到「組織文化」,探討如何創造一個讓大家都能持續進步的環境。
你相信「努力可以讓人變強」嗎?如果你的答案是 YES,那恭喜你,具備成長心態,代表你願意挑戰自我、迎接變化!但如果你覺得「我天生就是這樣,改變不了」,那你可能落入了定型心態,容易卡在原地不動。
這讓我想到,以前考試成績不好,總會說:「我就是數學白癡!」現在回頭看,這其實是定型心態的陷阱!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數學現在不行,但我還有機會進步!」(當然,前提是要真的去學,不是光想😂)
這本書最讓我有共鳴的點是:「環境影響心態」。很多人本來有成長心態,但一進到某些壓抑、充滿競爭的公司,馬上變成「少說少錯、做少少錯」的保守派!
舉個超有感的例子:
看到這裡我才發現,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夠好,而是我們待錯了地方!所以說,選擇職場不只是選工作,還是在選擇自己的心態發展空間啊!
書中提到,讓一個人保持成長心態,關鍵不只是個人意志,而是組織氛圍。要打造成長文化,這幾點超重要:
1️⃣ 合作比競爭重要
想像一下,如果你的公司每年都淘汰最差的 20% 員工(沒錯,某些企業真的這樣幹!),你還會願意跟同事分享你的成功秘訣嗎?當然不會啊,因為可能下一個被幹掉的就是你!所以真正厲害的公司,會強調團隊合作,而不是內鬥生存遊戲。
2️⃣ 創新來自心理安全感
當一個團隊害怕犯錯時,創意就會被扼殺。這讓我想到 麥肯錫(McKinsey) 的文化,他們鼓勵員工勇敢說出「我不知道」,因為「不知道是學習的開始」!所以如果你想讓你的團隊有更多點子,先看看你的環境,會不會讓人「說錯話」就被釘死?
3️⃣ 失敗是成功之母(真的不是幹話)
很多公司說「我們鼓勵創新」,但事實上只鼓勵「成功的創新」,一旦員工試錯就被 K,那誰還敢創新?書中提到,真正的成長型組織,會把失敗當成學習的機會,而不是處罰的理由!
4️⃣ 讚美行為,而不是讚美天分!
父母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對小孩說:「你好聰明!」結果小孩為了維持這個形象,遇到困難就選擇逃避,怕被發現自己「沒那麼聰明」。正確的讚美應該是:「你這次很努力,學得很好!」這樣才能強化好的行為模式,而不是讓人陷入「我是天才」的陷阱。
5️⃣ 別讓比較毀了你的進步!
我們都受過這種折磨:「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更聰明、更優秀、更厲害,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但真正的成長,不是跟別人比,而是跟自己比! 公司應該鼓勵員工超越自己,而不是用排名壓榨人才。
這集 Podcast 讓我徹底體悟到,心態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的,而環境會決定我們的成長空間!
所以,與其埋怨自己「天生不夠聰明」、「運氣不好」,不如選擇適合的環境,主動創造機會!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未來的建築師,現在開始動手打造一個能夠成長、發揮潛力的空間吧!🚀🔥
📚 推薦指數:⭐⭐⭐⭐⭐ 這本書真的適合任何想要變強的人,不管是個人、主管,甚至是創業者,都可以從中學到如何建立成長文化,讓自己和團隊都越來越好!
如果你也想讓自己進步,不妨從「改變心態,優化環境」開始,讓成長成為你的超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