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的產品實在沒有什麼賣點,一時半刻也無法快速改進提升,但如果不趕快提高銷量就會面臨倒閉危機,這時你還能怎麼做?
尤其如果你的任務是賣球賽門票,這可能就更困難了。
美國紐澤西的籃網隊曾經有一段時間是 NBA 墊底的球隊,通常球隊主要的收入都是來自於門票以及周邊商品,不過既然籃網隊排名墊底,可以想見其門票票房自然也是倒數的。
由於球隊成績太爛,要提升戰力需要資金、設備甚至是簽到更好的球員才有可能,也不是一時半刻能做到的,結果整個惡性循環的下場就是票房每況愈下。
這時大家能想到的方式不外乎加強當地居民對於自家球隊的支持、激起熱愛鄉土的情懷,進場支持自己家鄉的球隊這個方式。
但籃網隊當時並沒有這麼做,主要原因是居住在紐澤西的人多數時間都會通勤進到紐約市(紐澤西與紐約市只隔了一條河),不管工作、吃飯、交友更常在紐約市區,所以他們對於紐澤西的認同感可能很難被激起。
籃網隊只好退一步重新思考「到底人們想進場看球賽的原因是什麼?」
發現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想看超級明星球員,但籃網隊本身並沒有這樣的球員該怎麼辦?
籃網隊只好把腦筋動到了敵對的明星球員身上,反正都是同一場球賽,只要敵對有明星球員一樣能吸引球迷進場觀戰,而在當時最受人矚目的明星球員就是 Michale Jordan。
籃網隊發現整個賽季至少會有五場賽事會對到 Michale Jordan 這種等級的明星球員,於是籃網隊就利用這個最為噱頭,接下來對過往買票進場的觀眾進行銷售。
特別是那些過往買季票的球迷們為優先,只要他們先行購買季票,就能多買一張有明星球員場次的門票,帶一個好朋友一同前往。
因為通常有明星球員場次的門票很快就會販售一空,透過讓購買季票的球迷有優先權,除了創造 VIP 的尊貴感外,還能讓他們多帶朋友一同入場。
當然籃網隊還針對過去的觀眾名單做了一些分類,個別推出相對應的購票方案,最終因為一票難求,球迷就自發地會開始提前搶票,帶動了整季的票房。
所以有時候如果自身真的沒有吸引市場的特點,
也許突破點就在你的競爭對手那。
例如過年福袋的內容物,也許你自身商品沒那麼吸引人,就可以利用其他商品作為賣點來促銷福袋,沒人說你的主打商品一定非得是自家的東西啊。
另外,這個案例其實也可以用上週的文章來思考:「你問了什麼樣的問題,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答案!」
如果一開始我們問的是「什麼會促使人們進場支持『籃網隊』?」沒意外地就會得到「以支持當地球隊」的方式作為解決方法。
而當我們問的是「什麼會讓人們想買票進場看球賽?」明星球員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這也是我們之前常常強調的要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上面兩個問題所問出來的需求截然不同,能夠進行後續的推廣、成果也完全不同。
做行銷說難不難,如果你能把問題問好,真的已經完成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