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晚上,加班到九點的你坐在辦公室,盯著螢幕上那封草擬了一整天卻遲遲無法發送的提案信。你嘆了口氣,關上電腦,心裡告訴自己:「我還不夠準備好,還是等下週再看看吧……」
如果你曾有過這些心態,別擔心,你不是唯一。這些心理機制就像一張看不見的蜘蛛網,讓我們不知不覺地卡在原地,誤以為自己在努力,卻始終無法真正向前。那麼,這四大陷阱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又該如何破解呢?
「我沒那麼厲害,還是別出糗了……」
在會議室裡,主管問:「這個新專案有誰願意試試看?」一瞬間,你腦子裡的計算速度比 AI 還快——
於是,你選擇低頭沉默,假裝沒聽到。
這就是 EGO(自我否定) 的影響——我們害怕接受挑戰,因為它讓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於是,我們寧可待在安全區域,不讓自己有機會「丟臉」。但現實是,成長不是關於「證明自己」,而是關於「讓自己變得更好」。
✅ 破解方式:
「這麼難,我應該等主管指示吧……」
老闆丟了一個新市場分析的任務給你,你打開資料庫,看著滿滿的數據,卻越看越覺得不知從何下手。然後,你腦中閃過一個念頭:
「算了,先等等吧,應該會有人來教我怎麼做……」
這就是 GAP(無助感、過度依賴) 的影響——當任務看起來困難,我們的大腦會本能地選擇「等人來幫忙」,而不是「先試著動手」。但問題是,沒有人能一直扶著我們走路,真正的職場成長來自於「試了再學」,而非「等學會了再試」。
✅ 破解方式:
「再準備一下,等我完全搞懂再開始……」
你的簡報還差最後一頁,卻一直改來改去,總覺得「還沒準備好」。結果拖到了最後一刻,匆匆交出去,發現其實早就可以完成了。
這就是 Obscure(自我懷疑、拖延等待) 的影響——當我們覺得事情不夠清楚時,大腦會選擇「繼續準備」,而不是「開始行動」。但事實上,很多時候「邊做邊調整」,遠比「等到萬無一失再開始」來得有效。
✅ 破解方式:
「這件事其實也沒那麼重要啦……」
有一個職場技能一直想學,但一直沒時間去研究。每次想到這件事,你都告訴自己:「現在工作這麼忙,沒空學這個,以後有機會再說。」
但真的是「沒時間」嗎?還是我們在找理由合理化自己的逃避?
這就是 Self-Deception(合理化、自我防禦)——我們會自動找藉口來讓自己好過,因為承認「自己沒有真正努力」會讓人不舒服。
✅ 破解方式:
我們不前進,往往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因為 EGOS 讓我們停滯。EGO 讓我們害怕承認不足,GAP 讓我們等著別人拯救,Obscure 讓我們拖延,Self-Deception 讓我們找到逃避的理由。
但當我們願意直視這些心理陷阱,一點點拆解它們,我們就能真正開始成長。你,準備好打破這些障礙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