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會接觸科技,也因此科學普遍地、層層疊疊在日常生活中,同時創造出一種稀鬆正常卻又自然而然的氛圍,但是我們好像忽略了,其實這樣的現代日常是來自社會大眾對科學廣泛認知,並且信任科學。
對於科學這兩個字,一般人好像一直停留在以前唸書的時候。就像閱讀總是為了應付考試一樣,我們總是忘記閱讀的樂趣。關於科學,總覺得那是會特別會唸書的同學,或著腦袋聰明的人才能懂得東西;也忽略自己其實已經生活在科學之中,只不過我們並不常討論它。科學就存在我們的日常當中,我們也依賴著它也信任著它。生活日常的本質其實就是科學。書中的冷凍豌豆知識論,就有提到我們在下廚的時候,總覺得豌豆是大自然的東西,是菜市場買的,這個過程有科學嗎 ? 當然市有的,因為科學的效率 ~ 菜農依據經驗統計的科學,按節氣利用自動機械農具採收的物理原理、盤商收購價、批發價、零售價的訂定、物流貨運…等社會科學,讓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在菜市場買到鮮綠的豌豆莢。至於超市買到冷凍的豌豆就更接近科學了。另外,像冷凍豌豆這樣的食物從大自然生產之後被採收,然後進到工廠被製成冷凍豌豆再出場,然後再進到消費者的手裡這個過程,更是涉及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的使用、到近代地理科學發展、塑膠的化學科學,灌溉的基因改造食物冷凍過程的化學…等,這些可靠的事實讓冷凍豌豆這樣的商品成為可能。所以日常生活本來就是個科學,但對許多人來說,科學家跟科學事業是否值得信賴好像跟冷凍豌豆沒有關係,這不是很矛盾嗎?我想這是科普與科學的距離所造成的矛盾吧。
第五章的另一種帕斯卡的賭注
。帕斯卡的賭注(英語:Pascal's Wager)是由17世紀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布萊茲.帕斯卡
提出的一項哲學論證。帕斯卡的賭注應用了概率論、決策論、存在主義、實用主義和惟意志論,在哲學和神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資料來源 : 維基百科 )
作者群就以碳的社會成本為例,一個國家該如何減碳 ? 該如何對企業徵收碳費 ? 或是開徵碳稅 ? 開始了一連串的論述。與減碳相關的政策研擬,對氣候變遷的爭議難解之處,則認為不見得是對氣候科學缺少信任,而是相信氣候變遷是事實,也信任氣候科學的決策者們,對於該如何設計氣候政見的意見相左。
而要解決這個重大的問題,任何講道理的答案都要考慮到,分歧的倫理價值對跨世代以及世代間的正義的想法,以及各方的優先考量與利益。除此之外,也必須慎重地從社會科學來評估行動或是不行動的代價,以及氣候政策帶來的共伴效益和意想不到的社會副作用。( 頁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