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選擇沉默離職,還是轟轟烈烈,怎樣才是對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幾天各大媒體都可以看到離職議題的討論,回想起自己過往的幾次離職經驗,從一開始年輕時頂撞主管的衝動離職,到後面離職後,公司高階主管還是會多次詢問,想要我回去工作,這中間的轉變也是看了很多人的實際案例,才慢慢學到的。


狀況一:

我:這個案子需要您提供一些資料。

同事A:抱歉,今天是我最後工作日,接下來你可能要跟B聯繫。

我:什麼?????? 你不是做好好的,怎這麼突然今天提離職

同事A:不是今天,一個多月前就提給主管,然後也都跑完流程了,只是覺得要低調。


狀況二:

我:這個資料怎還沒有更新。

成員A:還不是隔壁單位那個C,下個月要離職了現在就開始擺爛,整天在那邊說自己多可憐,上班時間都用在抱怨,工作都愛做不做,看了就讓人討厭。


【同樣是要離職,為什麼作法差異會這麼大?】


【1. 我個人的做法是好聚好散】

因為離職原因不同,有時候選擇的方式也不同,如果是因為個人想要轉換跑道、或是職涯規劃因素離開,低調離職通常是較好的,因為公司並沒有做出影響你的事情,所以也不用大肆宣傳,讓大家都知道自己要離職,進而影響到其他人的心情。


但如果是因為公司制度、主管或同事影響而離職,有些人會選擇不再隱忍,那也要維持基本的工作態度,避免變成原本只是要懲罰一個人,最後卻讓整個團隊都受到很大傷害。


【2. 就算要離職,情緒管理同樣還是很重要】

很多人在離職時,會因為先前累積了太多的不滿,然後在離職前最後時間開始「大爆發」,不管是發公開譴責信給所有人,又或是在重要會議中大爆走,雖然藉著發洩的當下將自己的怨氣進行抒發,但因為帶入了大量的情緒,有時候老闆反而沒有掌握到要點,甚至是讓對方有機會用「情緒失控的員工」去模糊焦點,效果不一定能夠顯現。


剛出社會時我也是這樣做,但發現離開後與前同事聯繫,才知道自己被公司列為情緒管理不良的離職員工,反而禁止與我聯繫,讓我更受深冤。後面我改了做法,在最後約談時很平穩的說出對公司的看法及建議,反而離職後詢問同事,發現每間公司後續都有針對建議進行改善,並且還想要詢問我回去工作的意願,才發現到這或許是更好的方法。


【3. 離職可以讓你離開公司,但仍離不開其他人的嘴巴】

有些人會在提出離職後,開始態度大轉變,不僅僅是對公司及主管的態度不同,對於工作的態度更是完全放爛,抱持著我要離職我最大的想法,這樣不僅是對於工作的不尊重,對於其他業務相關的同事更是種大災難。


雖然自己可能認為,我都辛苦工作這麼久,只是放縱個一下子又會怎樣,但對於公司其他人來說,這一下子就已經可以完全抹煞掉你過往的努力及成果,也等於是峰值體驗中,所提到的「峰終定率」。


離職只能讓你離開公司,但離職的表現仍會留在每個人的眼中,所以在公司的最後一刻,我們也應該做好自己的工作本分,給其他人一個好的印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興哥的職涯心得分享室
29會員
194內容數
● 職涯診所 資深Giver ● 履歷診療室 | 完成超過500 位同仁履歷健檢 ● 17年以上資歷專業問題解答人員,其擅長回覆項目涵蓋,面試、履歷健檢、新鮮人求職、工作效率提升、職場溝通、圖表數據等
2025/04/30
最近關稅影響持續延燒,每間公司都嚴陣以待,各項資源嚴格管控,還需要進行許多的未來可行性評估,有時工作到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身邊不少人都在喊:「現在工作壓力怎大成這樣?」,尤其在這種情況下難免脾氣上來衝動發言,雖然講的時候都是大實話,但容易在傳來傳去後語意扭曲,造成聽者有意,所以這幾句話怎樣都不能說
Thumbnail
2025/04/30
最近關稅影響持續延燒,每間公司都嚴陣以待,各項資源嚴格管控,還需要進行許多的未來可行性評估,有時工作到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身邊不少人都在喊:「現在工作壓力怎大成這樣?」,尤其在這種情況下難免脾氣上來衝動發言,雖然講的時候都是大實話,但容易在傳來傳去後語意扭曲,造成聽者有意,所以這幾句話怎樣都不能說
Thumbnail
2025/04/28
剛出社會幾年後,我一直維持者努力默默在做,不邀功且勇於承擔責任的工作態度,這個做法在工程師時期,大家的評價都是好的,後續也升任代理單位主管,卻開始進入撞牆期。 看著身旁同期的夥伴都順利升任主管,我卻仍在代理階段,後來有天我忍不住直接找高階主管面談,並花了20分鐘說明自己有多努力認真,期望高階主
Thumbnail
2025/04/28
剛出社會幾年後,我一直維持者努力默默在做,不邀功且勇於承擔責任的工作態度,這個做法在工程師時期,大家的評價都是好的,後續也升任代理單位主管,卻開始進入撞牆期。 看著身旁同期的夥伴都順利升任主管,我卻仍在代理階段,後來有天我忍不住直接找高階主管面談,並花了20分鐘說明自己有多努力認真,期望高階主
Thumbnail
2025/04/25
剛換工作的人有時,會有一種很特別的狀態:明明事情很多,但就是提不起勁開始做。就像是身體卡住一樣,就是沒辦法動起來。 然後內心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我效率太差?是不是我能力不夠?」。拖延並非懶惰,而是來自內心還沒準備好、或是環境轉換瞬間壓力太大,導致行動停滯。對於還在摸索新環境的夥伴來說,是可以
Thumbnail
2025/04/25
剛換工作的人有時,會有一種很特別的狀態:明明事情很多,但就是提不起勁開始做。就像是身體卡住一樣,就是沒辦法動起來。 然後內心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我效率太差?是不是我能力不夠?」。拖延並非懶惰,而是來自內心還沒準備好、或是環境轉換瞬間壓力太大,導致行動停滯。對於還在摸索新環境的夥伴來說,是可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本來想再拖一陣,但看到前輩很用心在教,覺得很有罪惡感,縱使他們很缺人但決定不要浪費他們的時間,快刀斬亂麻,反正自己也還不算人力。 工作場合完全開放式,直接去找主管,大概整間的前輩們都會知道。我也沒有加主管的line,平時都是群組聯絡,怕傳訊息他會收不到,所以想說下班後再私下找主管,媽呀好像單挑🤣
Thumbnail
本來想再拖一陣,但看到前輩很用心在教,覺得很有罪惡感,縱使他們很缺人但決定不要浪費他們的時間,快刀斬亂麻,反正自己也還不算人力。 工作場合完全開放式,直接去找主管,大概整間的前輩們都會知道。我也沒有加主管的line,平時都是群組聯絡,怕傳訊息他會收不到,所以想說下班後再私下找主管,媽呀好像單挑🤣
Thumbnail
員工可能離職時(員工尚未提出,只是我覺得該員怪怪的),多半我會先單獨約來聊聊,有些人可以在對談中把心結打開,然後回歸正軌,有些人則不行。 大部分離職員工在決定提出離職當天講述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因此等到當天才想到要慰留,多半會抓錯方向。 當團隊成員提離職時,我還是會詢問原因,主要是確認對方已
Thumbnail
員工可能離職時(員工尚未提出,只是我覺得該員怪怪的),多半我會先單獨約來聊聊,有些人可以在對談中把心結打開,然後回歸正軌,有些人則不行。 大部分離職員工在決定提出離職當天講述的原因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因此等到當天才想到要慰留,多半會抓錯方向。 當團隊成員提離職時,我還是會詢問原因,主要是確認對方已
Thumbnail
延續在上一篇文章中談論到,如何判斷結束一段工作關係。然而,在真正做了決定之後,又該如何為一段工作關係劃下句點呢?
Thumbnail
延續在上一篇文章中談論到,如何判斷結束一段工作關係。然而,在真正做了決定之後,又該如何為一段工作關係劃下句點呢?
Thumbnail
在正職工作的情況下,並不會在剛入職時就知道這份工作將在哪一天結束。 更多時候,是因為被動因素而離職,好比公司有異狀,造成資遣,或者是工作環境高壓、與主管/同事不和、難有升遷/加薪的機會等等(而這些原因往往在離職信件中都被簡化寫成「另有職涯發展的需求」)。
Thumbnail
在正職工作的情況下,並不會在剛入職時就知道這份工作將在哪一天結束。 更多時候,是因為被動因素而離職,好比公司有異狀,造成資遣,或者是工作環境高壓、與主管/同事不和、難有升遷/加薪的機會等等(而這些原因往往在離職信件中都被簡化寫成「另有職涯發展的需求」)。
Thumbnail
不要以為你的離去會掀起波濤大浪 也許即便滅團了 公司還是會好好的營運下去 職場裡若有非誰不可 那肯定是家不健康的公司
Thumbnail
不要以為你的離去會掀起波濤大浪 也許即便滅團了 公司還是會好好的營運下去 職場裡若有非誰不可 那肯定是家不健康的公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