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部門工作,最常遇到的情況之一,就是推工作。
有些業務從天而降,卻跟單位的核心業務無關;有些業務涉及多個單位,誰都不想接。於是,這些事情就在辦公室裡來回流轉,沒有人願意承擔。
但是我,從擔任基層承辦人開始,就不太會因為這兩種理由推工作。
公職生涯的前幾年,我在行政機關服務,因為不怎麼推工作,導致自己的核心業務排得非常緊湊,甚至一堆公文、案件都擺到無法消化。
但這段經歷也讓我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後來換到其他單位,雖然維持「不推工作」的習慣,卻因為過去的訓練,能夠更有效率地處理事情。
不推工作,不代表要犧牲自己的時間
我始終秉持一個原則:上班時間全力以赴,下班時間絕不讓步。
在上班時間,我盡量不摸魚、不打混,盡力投入核心業務,也不會刻意推掉那些被互相轉嫁的模糊業務。能幫同事處理的,就幫忙處理。但下班之後,我的時間就是我的,也幾乎不會把沒做完工作帶回家。
這並不是因為我特別厲害、能把所有工作都做完,而是因為我接受一個事實:
「如果因為我準時下班沒有加班,而導致業務成果不如預期,這件事不應該由我來承擔,而是整個單位的問題。」
我可以接受我的事情因為能力不足而沒做好、搞砸,並且也願意因為這樣的原因被罵,但我不會一開始就用「搞砸事情」的心態來做事。
設定自己的標準,不迎合他人的期待
我的原則是:在上班時間內,做到自己認為的60分即可。
我不會特別去管這個60分,在別人眼中是80分還是40分。
如果同事或長官覺得我做得太少,或者相反,覺得我做得很好,這些評價我都能接受。但無論如何,下班時間到了,我就會下班。
當然,現在身為主管,有些情況下班後仍需要處理,但我會謹慎判斷:
「這件事真的需要立刻處理嗎?」
如果不是,我依然選擇等到上班時間再說。
公部門工作,真的能做到準時下班嗎?
對我來說,進入公部門就是為了它的穩定性,而這份穩定不應該建立在「無償加班」之上。如果能夠做到工作投入、準時下班,這樣的職場生活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我從來不追求把事情做得完美,我追求的是維持自己的原則,讓自己在公部門能夠自在地工作與生活。
如果你也在公部門,試著畫清界線,確立自己的底線,或許你會發現:你其實可以過得更輕鬆、更穩定。
從職場哲學到靈性成長:你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回顧這些年來的職場經驗,我逐漸明白,我們的選擇,其實反映了我們內在的價值觀與成長狀態。
當你願意負責、投入,卻不讓工作無限擴張,這不只是職場上的取捨,而是一種內在修為——如何在承擔與放下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點。
許多人把工作視為生活的重心,但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我們真正要學習的,不是如何討好上級、如何獲得更高的評價,而是如何不被外界的期待與壓力牽著走,如何活出自己的節奏。
當你能夠清楚界定自己的責任、接受自己的能力範圍,並且在適當的時候說「夠了」,你不只是打造了一個更健康的職場環境,也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自由、更穩定。
你不只是公務員,更是自己人生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