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為什麼要說對不起?》培養孩子同理心與道歉能力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當媺嫚姊妹的書包裡看到老師準備的親子共讀書《為什麼要說對不起?》,媺嫚媽媽就立刻懂了老師的用心。那天接媺嫚姊妹下課時,老師提到今天的繪畫課上嫚妹妹推了同學,但不願意道歉。

❤️一場小衝突,其實是一堂人生課

在那堂課上,嫚妹妹正專心畫畫,這時同組的一位也很喜歡畫畫的同學湊過來想看看她的作品。嫚妹妹不太喜歡別人靠太近,一個不開心就輕輕推了同學一把。 老師看到了,請她說一聲「對不起」,但嫚妹妹很倔強,怎樣都不開口。 老師沒有生氣,只是溫和地說:「如果你不想道歉,那就先暫停畫畫。」嫚妹妹想了一下,選擇了站在一旁沉默,寧可不畫畫也不道歉。 這樣的情境,相信很多家長都不陌生——孩子明知道自己做錯了,卻就是不願意低頭認錯。

📖《為什麼要說對不起?》——讓道歉變得沒那麼難

這本繪本超可愛又貼近生活,完全是為孩子量身打造的「道歉入門課」。 書中用各種有趣的動物角色演出日常小衝突,比如:

🐺 哈狼不小心用劍刺到咪咪,結果大家要他說對不起!

🐷 豬比放了個超臭的屁,還死不承認,結果被大家拆穿在說謊…

孩子看了會邊笑邊想:「欸,如果是我,我會怎麼辦?」

✅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做錯的時候,沒關係。

✅ 道歉不是輸,是勇敢面對自己的行為。

✅ 一句真心的「對不起」,可以讓大家的心都輕鬆下來。

✅ 有時候,不一定非得用嘴巴說,一個動作也能傳達歉意。

而且,書中也幫家長解答了孩子最常問的那些難題: 「明明是他先動手的,為什麼我要說對不起?」

「我又不喜歡他,道歉有用嗎?」

透過角色之間的互動,孩子會慢慢懂得什麼是「同理心」、什麼是「修復關係」,最棒的是,他們會發現——原來道歉,其實是一種讓人更溫柔、更有力量的行為。

這本書不只談「道歉」,也聊到像「說謊」這樣常發生的小事。

它不是直接貼標籤說「說謊就是壞孩子」,而是帶孩子一起思考:說謊背後,可能是害怕、緊張或想要被接納的情緒。學會處理情緒,比單純「不要說謊」更重要。

👪 一起讀,一起聊,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這本書非常適合爸媽陪孩子一起讀。邊讀邊聊:「你有沒有遇過像這樣的情況?」「如果換成你,你會怎麼辦?」這些聊天過程中,其實就是孩子在練習「說出來」,也在學著「想一想」。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道歉,不只是說出口的三個字

說「對不起」,對我們大人來說也許只是個動作,但對孩子來說,卻是一次「面對自己的勇氣挑戰」。 他們要承認自己做錯、可能會被罵,還得放下面子,這可不簡單。 嫚妹妹選擇不說話、站在一旁,或許正是她保護自己的方式。她可能心裡也很糾結,甚至在想:「我沒有惡意,為什麼我要道歉?」

這些反應,是孩子面對情緒壓力時自然的防衛。沉默、倔強、逃避,不代表他不懂,而是他還沒準備好。

媺嫚媽媽最感動的,是老師並沒有強逼嫚妹妹說出「對不起」,而是給她時間,陪她一步步走過那段情緒,幫助她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歉意。 最後,嫚妹妹走向那位同學,輕輕低下頭,雖然沒說話,但那個動作,就是她的「對不起」。 有時候,比起千言萬語,一個真誠的小舉動更有力量。

❤️陪孩子,一起學會「說對不起」

孩子的成長,其實就是一次次的「情感練習」。每次的小衝突、小誤會,都是練習理解別人、表達自己的機會。 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他們多一點時間、多一點空間,還有一本像《為什麼要說對不起?》這樣溫柔誠實的好書,陪著他們一起長大。

因為,道歉不是結束,而是關係重新開始的美好起點。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媺媺嫚嫚&大腸粉腸-雙胞媽
15會員
98內容數
媺嫚媽媽與爸爸都非常愛品嚐各地特色小吃、隱藏板美食、銅板美食,現在有媺嫚姐妹少不了親子餐廳..等等,跟著愛吃的媺嫚一家全省吃透透吧!
2025/04/01
《不生病!我的身體棒棒的》是一套適合0-8歲兒童的健康教育繪本,內容涵蓋安全自救、健康常識及自律養成三大主題。透過生動的插圖和淺顯易懂的文字,教導孩子如何保持健康、照顧自己,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本書特色包括簡單易懂的語言、搭配注音、有趣的插圖、寓教於樂、增進親子互動等,是家長和孩子共讀的絕佳選擇。
Thumbnail
2025/04/01
《不生病!我的身體棒棒的》是一套適合0-8歲兒童的健康教育繪本,內容涵蓋安全自救、健康常識及自律養成三大主題。透過生動的插圖和淺顯易懂的文字,教導孩子如何保持健康、照顧自己,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本書特色包括簡單易懂的語言、搭配注音、有趣的插圖、寓教於樂、增進親子互動等,是家長和孩子共讀的絕佳選擇。
Thumbnail
2025/03/24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兩個女兒親子共讀《小熊包力刷牙記》的經驗,並從幼兒的閱讀理解和繪本設計角度提出了建議。大女兒有蛀牙的經驗,讓作者更關注兒童的口腔健康。文章記錄了親子共讀的過程和孩子的反應,以及作者對繪本內容和畫風的看法。
Thumbnail
2025/03/24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兩個女兒親子共讀《小熊包力刷牙記》的經驗,並從幼兒的閱讀理解和繪本設計角度提出了建議。大女兒有蛀牙的經驗,讓作者更關注兒童的口腔健康。文章記錄了親子共讀的過程和孩子的反應,以及作者對繪本內容和畫風的看法。
Thumbnail
2025/01/23
這篇文章分享了親子共讀繪本《球球和挖土機》的經驗,描述了故事內容、親子互動過程以及孩子們的反應。故事以擬人化的方式描述小狗球球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鼓勵孩子探索未知。文章中也提到媽媽運用誇張的語氣和動作,讓共讀時間更加生動有趣。最後,孩子們透過繪本,也開始發揮想像力進行創作。
Thumbnail
2025/01/23
這篇文章分享了親子共讀繪本《球球和挖土機》的經驗,描述了故事內容、親子互動過程以及孩子們的反應。故事以擬人化的方式描述小狗球球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鼓勵孩子探索未知。文章中也提到媽媽運用誇張的語氣和動作,讓共讀時間更加生動有趣。最後,孩子們透過繪本,也開始發揮想像力進行創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時,如果能好好說聲對不起……」,我們的生命裡,是否也曾有這種遺憾? 暑假期間,與孩子們的相處時間增加,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會有衝突,也會遇到要說「對不起」的時刻。 《對不起,其實我很在乎你》是繪本、是童書,也是圖畫書、漫畫書,適合六歲以上的孩子。但其實,大人也很適合閱讀。它是一本可愛的小
Thumbnail
「當時,如果能好好說聲對不起……」,我們的生命裡,是否也曾有這種遺憾? 暑假期間,與孩子們的相處時間增加,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會有衝突,也會遇到要說「對不起」的時刻。 《對不起,其實我很在乎你》是繪本、是童書,也是圖畫書、漫畫書,適合六歲以上的孩子。但其實,大人也很適合閱讀。它是一本可愛的小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糾正孩子行為常常演變成親子衝突,火氣還在卻看到孩子尋求安慰,怎麼看待呢?
Thumbnail
今天做了同理心的練習、體驗了不被同理的感覺,某些內容讓大家發笑,笑得心酸。最後想要藉寶寶老師在閱讀課後播的那首歌,在孩子們去日本前給他們一個祝福。
Thumbnail
今天做了同理心的練習、體驗了不被同理的感覺,某些內容讓大家發笑,笑得心酸。最後想要藉寶寶老師在閱讀課後播的那首歌,在孩子們去日本前給他們一個祝福。
Thumbnail
Tony和小品老師引導孩子面對情緒的方式,是透過同理、眼光,引導孩子認識責任,讓孩子看見自己一層層情緒背後的委屈與用心,因為老師和孩子在同一艘船上,他們才能一起划向更好的地方。
Thumbnail
Tony和小品老師引導孩子面對情緒的方式,是透過同理、眼光,引導孩子認識責任,讓孩子看見自己一層層情緒背後的委屈與用心,因為老師和孩子在同一艘船上,他們才能一起划向更好的地方。
Thumbnail
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都有被小孩惹毛過的經驗。在發飆過後,後悔自己剛剛的暴怒,甚至發飆只是造成小孩更嚴重的哭鬧,到頭來什麼問題都沒解決。 關於小孩教養的書,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則是以更白話的方式,分享如何把怒氣轉為正向教養。書中提到,其
Thumbnail
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都有被小孩惹毛過的經驗。在發飆過後,後悔自己剛剛的暴怒,甚至發飆只是造成小孩更嚴重的哭鬧,到頭來什麼問題都沒解決。 關於小孩教養的書,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則是以更白話的方式,分享如何把怒氣轉為正向教養。書中提到,其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