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對混亂症上癮──書名《把時間買回來》
——很多災難來臨前,你根本沒發現;等你發現,事情已經變大條了。
這本書提到,許多企業家在經營過程中,會不知不覺落入五種錯誤的行為模式。
我雖然不是創業家,但竟然中了四個,而且每一個我自己都知道是問題,只是一直沒好好解決。
這篇就來分享書中提到的幾種「時間殺手」,也順便坦白一下我的壞毛病。
▎扼殺時間的殺手
1. 拖延狂(我有)
書:「面對重大決定時,總是猶豫不決,最終拖垮自己的成就。」
我:我就是那種遇到選擇就會「卡住」的人。
尤其,當決策和自己權益有關時,常常會陷入過度思考。
每次要決定 A 還是 B,我腦袋會自動模擬選擇後的未來情境,結果一件小事可以卡住半小時甚至一小時。
更麻煩的是,我還會後悔。
選了 A,發現 B 比較好,就開始懊惱:「早知道…」、「我當初應該…」
後來我設下一個原則:
只要事情是對我「有幫助」的,就先答應下來,剩下再來處理。
但這又帶來下一個問題:事情一多,我就爆炸了……
2. 速度狂魔(我有)
書:速度狂魔會讓你相信,決策要下得快狠準,才可能成功。
例如:不管是找人、挑平台、做決定,總是挑第一個看見的。這會讓效率看起來很高,但其中潛藏大量風險。
我:我曾經接下過多的任務,導致工作量難以負荷,所以選擇「能解決問題就好」的心態。
看到第一筆資料,就直接複製貼上交差了事。
結果很多問題和細節沒處理好,被退件、被重改回到原點,浪費的時間比原本多好幾倍。
現在我學會篩選事情,只要「喜歡或擅長」的想法同時出現時,才會答應。
其他就留白,不再貪多。
3. 盯場狂人(我有)
書:不是管人太寬,就是完全接手他人的工作。
我:我就是這樣的人。
做小組報告時,表面上有分配任務,但我心裡總擔心對方做不好,忍不住一直問進度、不放心,甚至乾脆接手全部做完。
結果變成每個環節我都插手,最後累的是我,別人也學不到東西。
現在我嘗試放手,把事情交給對方後就「不多問」,有問題再一起調整就好。
後來我學會,信任他人,也是讓團隊成長的一種方式。
4. 守財奴(我有)
書:只願意省錢,不願投資工具或找人幫忙,最後花了大量時間做瑣碎事。
我:網路科技這麼發達,有問題上網找資料就能解決,何必花錢請人幫忙,或是買工具呢?
當我有這樣的心態,看到需要錢的產品都會一律拒絕,找有沒有可用的替代方案,不然乾脆我自己手動去完成。
像是學剪片,剛開始手動處理每一段影片、錄音、字幕、上特效,搞了一整天才剪好一分鐘的內容。
後來我買付費方案,字幕、翻譯、錄音等一次搞定,一樣一分鐘的短影片一小時就能完成。
這件事讓我體會上一篇提到的:「錢是可以再賺的,但時間回不來。」
5. 自我療癒大師(我沒有)
書:簽到大合約?喝酒慶祝。丟了大合約?喝酒療傷。
作者提到:
當時創業的他,某天大學致電請他安專軟體程式,結果他太興奮,吃壽司喝酒慶祝,結果當天睡過頭沒能處理好,打電話請病假,最終錯過了大好機會。
這樣的行為,像是在調適情緒,但這是一種逃避與錯誤代償。
雖然我沒有這個習慣,但這提醒了我:
當情緒需要調節時,應該選擇能幫助自己「走出來」的方式,而不是只會麻痺。
▎面對心魔,才有進步的可能
俗語說:「裝睡的人叫不醒。」這句話顯得特別貼切
很多問題你其實早就知道了,卻一直不肯正視。直到事情真的變嚴重、失控、爆炸,才發現「早該處理」。
所以我現在開始嘗試:
1. 把別人提醒我的問題「記錄下來」。
2. 去判斷哪些是我真的該調整的。
3. 然後主動去改變、觀察改善後的變化。
甚至,我會直接問那位提醒我的人:「你覺得這樣的行為,帶給你什麼感受?」
這不只幫我釐清問題,也能讓別人看見你的誠意與成長。
▎最後提醒自己
你不是被忙碌打敗,而是被「不想面對問題」打敗。
混亂不是常態,認真處理混亂,才有餘裕讓生活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