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筆記:從《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到《人生4千個禮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Before

按理來說,實在應該把兩本書的讀後筆記拆開來的。但是正因為讀了這兩本書,讓我決定第一步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打開方格子先寫再說。希望你們和我一起概覽筆記時能感受到我何以產生此種體悟。


OUTPUT是看見朋友的讀後感才知道的書,同系列的INPUT最高學習法還未閱讀;

人生4千個禮拜則是看到固定追蹤的KOL的讀後感,才決定買來一閱。


會讀兩本書產生興趣,自然是因為這幾年我重複遇到同樣的問題,或者說,是從未有效解決過的問題:我有意識地讓自己大量輸入,但從來不輸出;我對時間管理和生產力有一定的見解,但從未安撫焦慮。


下列內容節選自原文,不盡然表達筆者原意,主要以自己理解跟想要記憶的方向為主軸紀錄。

概要筆記

《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

將文章結構拆到最小化,讀起來很輕鬆簡易,每個小節都配有簡單易懂的圖文,貫徹筆者提倡的視覺輸出效果。但考量到筆者國籍與出版年份距今已有差距,裡面有不少建議在今日已有更好的輸出方式,閱讀時請不要照單全收。

  • 正面語言必須要是負面語言的三倍以上
  • 一個議題不可能衍生出無限個問題。只要針對10個問題事先準備好答案,就能應付70%的狀況了。
  • 只要覺得自己似乎有能力控制,就能大幅減少心理的不安和壓力。


正好是近期的自我議題,我想要降低自己對所有一切渴望100%掌握,藉此防衛內心的做法。


  • 比起語言的意思內容,一般人更相信視覺上及聽覺上的情報。
  • 讓抽象想法做自由發揮的過程,屬於傳統作業;將想法轉化為具體呈現的作業,屬於數位作業。


覺得自己可以繼續保持發想時手寫,統整時電子化的作法。我還是比較喜歡用各種表格和連結線處理大綱。


  • 比起閒聊的內容,次數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這一年因為心理因素,已經很久沒有主動打招呼了。第一次進入外面公司上班的時候,我給自己的要求就是不管心情如何、第一個碰到的人是誰,一定要揚起笑容說早安。我喜歡這個要求,我希望自己有勇氣再次執行。


  • 「向自己提問」,能大大刺激大腦活動,去尋找更多必要的情報。
  • 放鬆才能獲得創意
  • 大腦的預設模式網路正活躍運作中,在無意識間針對情報進行重新整理和連結。


同意,所以希望自己能繼續保持好習慣,保留好讓大腦自行發酵點子的時間。
  • 筆記全部寫在同一本上
  • 內容份量控制在一個跨頁以內
  • 寫下三個「覺察」、三點「Todo」


開始寫子彈筆記後已經很習慣把東西全都寫在同一本本子上了,但我沒有特別控制過在一個跨頁內,可以多多嘗試。覺察與Todo是我聽講座或上課時經常寫在旁邊的東西,通常會跟我手上正在寫的作品相互連結,但我之前沒有特別意識到這件事,讀到這個段落時有種驚醒的感覺。
  • 決定自己人生的「優先順序」。
  • 「確實婉拒」,工作肯定會一個接一個找上門。


過去十年我做得最最最糟的部分,正在努力執行。


  • 建議可以玩推特。


只是想起前陣子看加恩的卡片盒筆記也提到,他的一張卡片完成後剛好就會是一則Threads的長度,可以拿去發文,一魚兩吃。其實重點就是如何寫出摘要、精華,兩者異曲同工之妙。


《人生4千個禮拜》

坦然接受生也有涯,人生就是有限。坦白說閱讀過程中確實讓人頻頻點頭,但就跟諮商一樣,除非你自己決定有所改變,不然點頭完之後依然為時間與人生的追逐感到焦慮。如果是渴望得到解答的人,並不推薦閱讀。但還是記幾個讓我點頭或笑出來(?)的地方。


  • 成功有過更多美好的體驗之後,你就會開始覺得除了已經擁有的一切,你有能力或者應該再多要一些,結果就是讓活不過來的問題越演越烈。
  • 暴躁情緒的高峰多半出現在先前我最執著於生產力的時期。
  • 定下來是現代相當常見的恐懼。
  • 「等我終於OOO之後......」,沉溺於這種心態的人相信,他們沒能感受到幸福與滿足,是因為尚未完成某些事。事實上,只會永遠不滿足。
  • 副業是一種類似嗜好的活動,只不過明確追求利潤,也解釋為什麼有副業的尷尬程度低很多(前文敘述有嗜好的人在現代像是個怪咖)。嗜好也挑戰我們注重生產力與績效的主流文化:你可以很菜沒有關係,笨手笨腳甚至更好。


我想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當我每天鉤針四小時、連續鉤了半年之後精進過頭(跟新手相比起來),現在似乎也進入煩惱循環了。所以我只得開始去尋求其它可以成為嗜好,但我最好不要做得太好的新技能。



After&Todo

4千個禮拜我讀得很斷續,花了一年才看完(顯然前面全都忘光了),但接續讀完OUTPUT後產生很類似的情緒與想法,所以才決定一起完成讀後筆記。

想要督促自己嘗試以下幾件事:


  • 做下一件最重要的事:
    • OUTPUT說到,開始的最好辦法就是直接開始做五分鐘,而4千個禮拜也提到的一個實行方式就是「只要做下一件最重要的事」就好。
    • 目前實行效果不錯,至少我有稍微少賴床一點點(吧)。


  • 我很清楚但已經許久未執行的50-50:
    • 寫稿50%,修稿50%,不追求一開始就完美。
    • 是我一直在警醒自己的方式,我現在也確實是維持這種節奏,但最近寫稿時間越拖越長,明顯壓縮到修稿時間了,要注意再注意!


  • 輸入法的常用字詞:
    • 作者提到他用日文輸入法弄了很多快速輸入的字詞,我一開始看過去覺得有點荒謬,但想想這明明是超簡單就能讓自己不那麼煩躁的方式&我的一日打字量超高,我真的需要用盡一切辦法壓低選字次數才對。先從家裡電腦開始試試。


  • 讀後輸出:Before&After&Todo
    • 輸入三本但輸出一本,不如輸入一本且輸出一本。
    • 所以本篇就是看完之後,立刻照著OUTPUT提到的格式,限制一小時內一定要完成這兩本的讀後心得。

最後的最後

真的是沒想太多,埋頭寫了一小時。希望明天開始工作也能像這樣埋頭寫下去,別想那麼多,就不愧對我讀完這兩本書了吧QQ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玠Jie的沙龍
12會員
4內容數
玠Ji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31
一句話來總結我的2023年就是:瘋狂工作、瘋狂輸入輸出。
Thumbnail
2023/12/31
一句話來總結我的2023年就是:瘋狂工作、瘋狂輸入輸出。
Thumbnail
2023/12/10
使用子彈筆記方法已經有四、五年餘了,要說這方法讓我成為時間管理大師......絕對沒有。不過,讓我更清楚自己究竟過了什麼樣的生活、有沒有往自己更理想的樣子前進,子彈筆記確實有著很大的助益。 加上今年讓我很有感的一件事,更加促使我完成這篇文章:不要畏懼分享經驗。
Thumbnail
2023/12/10
使用子彈筆記方法已經有四、五年餘了,要說這方法讓我成為時間管理大師......絕對沒有。不過,讓我更清楚自己究竟過了什麼樣的生活、有沒有往自己更理想的樣子前進,子彈筆記確實有著很大的助益。 加上今年讓我很有感的一件事,更加促使我完成這篇文章:不要畏懼分享經驗。
Thumbnail
2023/04/22
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任何階段想接觸新事物,我覺得最難的不是開始,而是在接觸期間的千奇百怪問題:一些對進階者而言很基礎、早就忘了這是個問題的問題。 剛好前陣子在噗浪上看到他人分享寫作方式與流程,加上近期工作準備進入新的挑戰期,決定在開始挑戰前也做個回顧與整理,順便思考自己的寫作流程有沒有能改進的地方。
Thumbnail
2023/04/22
每個人都有可能在任何階段想接觸新事物,我覺得最難的不是開始,而是在接觸期間的千奇百怪問題:一些對進階者而言很基礎、早就忘了這是個問題的問題。 剛好前陣子在噗浪上看到他人分享寫作方式與流程,加上近期工作準備進入新的挑戰期,決定在開始挑戰前也做個回顧與整理,順便思考自己的寫作流程有沒有能改進的地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過去我學習的方式的是多閱讀而少輸出,因為覺得自己累積不夠寫不出好文章,再來就是相信讀書是潛意識的潛移默化,曾經聽過一句話: 「你讀過的書,都藏在你的氣質裡。」
Thumbnail
過去我學習的方式的是多閱讀而少輸出,因為覺得自己累積不夠寫不出好文章,再來就是相信讀書是潛意識的潛移默化,曾經聽過一句話: 「你讀過的書,都藏在你的氣質裡。」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知道閱讀的重要!人生的高地就是取決閱讀量,但是當你準備要好好閱讀時是不是會碰到一些問題就好比,我不知道我該讀什麼書又或者是讀完後就忘記內容了跟沒讀過一樣,還有讀完之後知識沒辦法運用在工作跟生活中,然後還有一個大部分人的問題,我沒有時間啊 如果你有以上這些問題我很推薦大家一定要去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如果你討厭制式,卻希望有系統的整理自己的讀書心得的話,這本書的確可以提供一些方法,讓你跟著他的步驟,慢慢將思緒整理清晰、表達完整。
Thumbnail
如果你討厭制式,卻希望有系統的整理自己的讀書心得的話,這本書的確可以提供一些方法,讓你跟著他的步驟,慢慢將思緒整理清晰、表達完整。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可以將一本書先概括性的做筆記,過些日子回過頭來,看完自己摘要後,重讀一遍時,每一章節都做短一點的筆記,然後就可以停,不需要進一步。不是說一定不要,你真的很愛,要反覆看,每一行的紀錄,也是個人自由,這邊講的是一般情況。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作者如何將書籍章節中重要的知識進行條理化整理,並提出效率化閱讀的方法,適用於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習。
Thumbnail
無論是主動或是被動,我們常常會碰到許多閱讀或學習的機會,但如果只有單純輸入,沒有輸出的話,其實等於白白浪費掉當初看書/閱讀/學習的時間了。想提升自己,最有效的鍛鍊方法就是「寫讀後感想」。這篇文章介紹了三種寫讀書心得的方法,讓你能夠從閱讀中獲得更多的學習。
Thumbnail
無論是主動或是被動,我們常常會碰到許多閱讀或學習的機會,但如果只有單純輸入,沒有輸出的話,其實等於白白浪費掉當初看書/閱讀/學習的時間了。想提升自己,最有效的鍛鍊方法就是「寫讀後感想」。這篇文章介紹了三種寫讀書心得的方法,讓你能夠從閱讀中獲得更多的學習。
Thumbnail
本書是本介紹學習方法的書,我將書中提到幾個點列出,並寫些自己的心得,因為課外事情部分,我本身比較有動力,所以以下介紹,我會著重在用於課內學習
Thumbnail
本書是本介紹學習方法的書,我將書中提到幾個點列出,並寫些自己的心得,因為課外事情部分,我本身比較有動力,所以以下介紹,我會著重在用於課內學習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Thumbnail
這本書教導如何以六種不同的閱讀方式有效地提取書中的內容並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書中特別強調閱讀不應只有輸入,也需有輸出,並且行動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完一本書後,制定付諸行動的練習相當重要,並且重複閱讀和覆盤能夠幫助自己實現想要的目標。本書的簡短書評心得也有助於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
Thumbnail
讀完書後什麼也沒記住,是因為人家怎麼寫,你就怎麼讀。
Thumbnail
讀完書後什麼也沒記住,是因為人家怎麼寫,你就怎麼讀。
Thumbnail
INPUT ▋訂目標 以輸出為前提 思考想要的成果 ▋篩選資訊 是否可信 是否完整 ▋學習 開放態度 正反皆讀 高昂情緒 反覆輸出 主動學習 思辨 交流 計畫 放空 資訊分類、連結 ☆健康至上 •睡眠 •飲食 •情緒 OUTPUT ▋輸出 即時記錄 創造附加價值 正向思考 利用便條紙激發靈感
Thumbnail
INPUT ▋訂目標 以輸出為前提 思考想要的成果 ▋篩選資訊 是否可信 是否完整 ▋學習 開放態度 正反皆讀 高昂情緒 反覆輸出 主動學習 思辨 交流 計畫 放空 資訊分類、連結 ☆健康至上 •睡眠 •飲食 •情緒 OUTPUT ▋輸出 即時記錄 創造附加價值 正向思考 利用便條紙激發靈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