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fore
按理來說,實在應該把兩本書的讀後筆記拆開來的。但是正因為讀了這兩本書,讓我決定第一步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打開方格子先寫再說。希望你們和我一起概覽筆記時能感受到我何以產生此種體悟。
人生4千個禮拜則是看到固定追蹤的KOL的讀後感,才決定買來一閱。
會讀兩本書產生興趣,自然是因為這幾年我重複遇到同樣的問題,或者說,是從未有效解決過的問題:我有意識地讓自己大量輸入,但從來不輸出;我對時間管理和生產力有一定的見解,但從未安撫焦慮。
下列內容節選自原文,不盡然表達筆者原意,主要以自己理解跟想要記憶的方向為主軸紀錄。
概要筆記
《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
將文章結構拆到最小化,讀起來很輕鬆簡易,每個小節都配有簡單易懂的圖文,貫徹筆者提倡的視覺輸出效果。但考量到筆者國籍與出版年份距今已有差距,裡面有不少建議在今日已有更好的輸出方式,閱讀時請不要照單全收。
- 正面語言必須要是負面語言的三倍以上
- 一個議題不可能衍生出無限個問題。只要針對10個問題事先準備好答案,就能應付70%的狀況了。
- 只要覺得自己似乎有能力控制,就能大幅減少心理的不安和壓力。
正好是近期的自我議題,我想要降低自己對所有一切渴望100%掌握,藉此防衛內心的做法。
- 比起語言的意思內容,一般人更相信視覺上及聽覺上的情報。
- 讓抽象想法做自由發揮的過程,屬於傳統作業;將想法轉化為具體呈現的作業,屬於數位作業。
覺得自己可以繼續保持發想時手寫,統整時電子化的作法。我還是比較喜歡用各種表格和連結線處理大綱。
- 比起閒聊的內容,次數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這一年因為心理因素,已經很久沒有主動打招呼了。第一次進入外面公司上班的時候,我給自己的要求就是不管心情如何、第一個碰到的人是誰,一定要揚起笑容說早安。我喜歡這個要求,我希望自己有勇氣再次執行。
- 「向自己提問」,能大大刺激大腦活動,去尋找更多必要的情報。
- 放鬆才能獲得創意
- 大腦的預設模式網路正活躍運作中,在無意識間針對情報進行重新整理和連結。
同意,所以希望自己能繼續保持好習慣,保留好讓大腦自行發酵點子的時間。
- 筆記全部寫在同一本上
- 內容份量控制在一個跨頁以內
- 寫下三個「覺察」、三點「Todo」
開始寫子彈筆記後已經很習慣把東西全都寫在同一本本子上了,但我沒有特別控制過在一個跨頁內,可以多多嘗試。覺察與Todo是我聽講座或上課時經常寫在旁邊的東西,通常會跟我手上正在寫的作品相互連結,但我之前沒有特別意識到這件事,讀到這個段落時有種驚醒的感覺。
- 決定自己人生的「優先順序」。
- 「確實婉拒」,工作肯定會一個接一個找上門。
過去十年我做得最最最糟的部分,正在努力執行。
- 建議可以玩推特。
只是想起前陣子看加恩的卡片盒筆記也提到,他的一張卡片完成後剛好就會是一則Threads的長度,可以拿去發文,一魚兩吃。其實重點就是如何寫出摘要、精華,兩者異曲同工之妙。
《人生4千個禮拜》
坦然接受生也有涯,人生就是有限。坦白說閱讀過程中確實讓人頻頻點頭,但就跟諮商一樣,除非你自己決定有所改變,不然點頭完之後依然為時間與人生的追逐感到焦慮。如果是渴望得到解答的人,並不推薦閱讀。但還是記幾個讓我點頭或笑出來(?)的地方。
- 成功有過更多美好的體驗之後,你就會開始覺得除了已經擁有的一切,你有能力或者應該再多要一些,結果就是讓活不過來的問題越演越烈。
- 暴躁情緒的高峰多半出現在先前我最執著於生產力的時期。
- 定下來是現代相當常見的恐懼。
- 「等我終於OOO之後......」,沉溺於這種心態的人相信,他們沒能感受到幸福與滿足,是因為尚未完成某些事。事實上,只會永遠不滿足。
- 副業是一種類似嗜好的活動,只不過明確追求利潤,也解釋為什麼有副業的尷尬程度低很多(前文敘述有嗜好的人在現代像是個怪咖)。嗜好也挑戰我們注重生產力與績效的主流文化:你可以很菜沒有關係,笨手笨腳甚至更好。
我想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當我每天鉤針四小時、連續鉤了半年之後精進過頭(跟新手相比起來),現在似乎也進入煩惱循環了。所以我只得開始去尋求其它可以成為嗜好,但我最好不要做得太好的新技能。
After&Todo
4千個禮拜我讀得很斷續,花了一年才看完(顯然前面全都忘光了),但接續讀完OUTPUT後產生很類似的情緒與想法,所以才決定一起完成讀後筆記。
想要督促自己嘗試以下幾件事:
- 做下一件最重要的事:
- OUTPUT說到,開始的最好辦法就是直接開始做五分鐘,而4千個禮拜也提到的一個實行方式就是「只要做下一件最重要的事」就好。
- 目前實行效果不錯,至少我有稍微少賴床一點點(吧)。
- 我很清楚但已經許久未執行的50-50:
- 寫稿50%,修稿50%,不追求一開始就完美。
- 是我一直在警醒自己的方式,我現在也確實是維持這種節奏,但最近寫稿時間越拖越長,明顯壓縮到修稿時間了,要注意再注意!
- 輸入法的常用字詞:
- 作者提到他用日文輸入法弄了很多快速輸入的字詞,我一開始看過去覺得有點荒謬,但想想這明明是超簡單就能讓自己不那麼煩躁的方式&我的一日打字量超高,我真的需要用盡一切辦法壓低選字次數才對。先從家裡電腦開始試試。
- 讀後輸出:Before&After&Todo
- 輸入三本但輸出一本,不如輸入一本且輸出一本。
- 所以本篇就是看完之後,立刻照著OUTPUT提到的格式,限制一小時內一定要完成這兩本的讀後心得。
最後的最後
真的是沒想太多,埋頭寫了一小時。希望明天開始工作也能像這樣埋頭寫下去,別想那麼多,就不愧對我讀完這兩本書了吧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