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和許多人的小時候一樣,我常聽著媽媽抱怨爸爸,看著姊姊叛逆離家出走,自己歷經幾段感情,在失戀的旋渦中盤旋,又奮不顧身地投入下一個混亂。當時歷經過疑似暴力傾向的對象、沒有獨立自主能力的前任、讓我深陷自我懷疑的劈腿渣男,以為這些就是人生中最黑暗的樣子了,殊不知還有更值得去克服的困境在等著我。
而後的我,意外得知家裡負債累累、父母在我身在異鄉時決定離異、同母異父的姊姊為了維護媽媽的立場和爸爸不相往來、自己的婚姻最終走向破裂、因不忍家人負債反而讓自己存款歸零、父親突如其來的小中風,在失去了親情、愛情、金錢之後,我在絕望裡試著讓自己活下來。
歷經了以淚洗面、無法控制地哭泣,到接受自己的悲傷、試著嘗試一些新活動,到願意走進人群,重新開始新的人生。這一切的轉變,對於當時低潮時的我是多麼的艱難與遙遠,但就這樣一天一天、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揮別那個懷疑自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的時光,我珍惜我還擁有的工作、住所、理解我的另一半、三隻可愛的貓貓、健康健在的父母。
剛決定結束婚姻關係時,我試圖想讓自己好起來,就像過往的每一段戀情一樣,我知道我自己會好起來的,但是我越努力,我就越徬慌、越無助,我試著在網路上找尋解答,找尋如何讓自己好起來的特效藥。事實是,走出低潮沒有特效藥,我們只能接受事情的發生,並且試圖與之共存。但當時找到的一些資訊,還是讓我做出了一些嘗試,我想在這裡一一記錄。
對於悲傷的階段,有學者提出了類似悲傷五階段(庫伯勒-羅絲模型 / Kübler-Ross model),後續調整為悲傷七階段,這裡我想以我自己的狀態變化來描述,我在不同狀態下嘗試過的方法與瓶頸,希望能提供深陷低潮的你,一點想法,或是一絲希望?
- 失落的初期 - 無法控制的悲傷與哭泣
在歷經家裡經濟狀況、父母關係的變化、自己在異地的不安,其實身心早已處於緊繃狀態的我,在另一半堅持想去嫖妓、尋求開放式關係的情況下,我選擇了放過彼此,也許我們都沒有錯,只是我們要的不一樣,分開對彼此是最好的選擇,我的理性是這麼告訴自己的。(相關文章:愛,該繼續還是放手?每個改變都是重新選擇的機會 )
但感性層面的我,卻是不斷指責自己,一定是我不夠好,我的家庭因素讓我走向離異;我不夠努力,所以對方看不到我的優點;我的外在不夠完美,所以另一半才會想要尋求不同的女性。因救助家人的經濟,我失去了積蓄,我已經沒有能力再去享受曾經在國外衣食無缺的美好生活了,我悲觀地對自己說。每天以淚洗面,面對家人的關心時,還是得擠出一點笑容,說著我沒事,想要放聲大哭,卻還要顧及旁人的感受。
這時的我腦中不斷的冒出各種負面的想法,儘管我一直以來,都是以樂觀的心態在過日子的,此時的我選擇了
- 安心的空間:
因原先是在國外生活,只是短暫回台,因此一開始是住在父母家。發生令人心碎的事件後,猶豫是否要回到芬蘭,還是留在台灣。最終決定留下,並且在去芬蘭前的工作職場附近租了房子,回到原先的職場工作,並且能夠在自己的空間裡,安心地放聲大哭。

- 療癒心靈的書單:
購買了很多也許平常人看了會說是心靈雞湯的書籍,但對當時的我,書中的一字一句,都像是無聲的擁抱著我,告訴我,它都懂。隨著文字,把所有的委屈和不安的情緒都釋放出來,我很感謝這些文字的陪伴。
這邊條列我當時的書單:
《面對失去,好好悲傷》
十分推薦這本書,作者主要傳達了正視悲傷的重要,也讓我明白,為什麼有時聽到別人的安慰會這麼刺耳,透過作者溫柔的口吻,讓我也漸漸接受了我的情緒。
《你不是失敗,你是值得更好的》
《時間,才是最後的答案》
《我就是我,不是誰的另一半》
《逆思維/THINK AGAIN》
以及朋友送的 《關係結束後,成為更好的自己》
- 貼近自己處境的歌曲:
很多人說失戀情歌,雖然很老套,但是透過音樂的旋律唱出自己的心聲,隨著音律發洩自己的委屈,也是一種很棒的陪伴。這是我每夜失眠,陪伴我的歌曲清單:
〈不想回家〉
〈你不是第一個離開的人〉
〈我睡不著〉
〈冰河時期〉
- 談論低潮的相關YouTuber:
有時道理我都懂,但需要不斷地被提醒,也許可以聽聽這些YouTuber,不論是分享自身的經歷或是以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都是幫助自己明白,自己不孤單的方式。這些是當時很喜歡的幾個YouTuber,以及幾個影片連結:
《葳老闆的辣雞湯🌶️》
- 怎麼面對低潮、走出傷痛?怎樣才能真正的療傷?走出傷痛原來是這樣!?
鄧惠文精神科醫生、蘇絢慧心理師等等。
在下一個階段,我開始嘗試一些活動,下一篇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