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最近都好嗎?我是巴茂,口試結束的幾週除了修改論文,還有好多待辦事項。逃離地獄研究室後,要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重整論文,面對傷疤,規劃人生,打工存錢,處理周遭的輿論等,時間完全不夠用啊啊啊!最近很緊張論文改不完,家人還大生病,長輩長照問題不斷,經常要家裡學校兩邊跑,也忙著讓自己畢業後的職涯與租屋有落腳之處,前陣子租好畢業後的房子了!生活果然一直都是戰爭,我常常在倒下和爬起之間反覆來回,所幸尚未陣亡。
壹、導讀前言
指導關係是我逃獄後一直想更加了解的,過去在讀研究所時,總是只想著學習,增進能力然後有天能自我實現,不太曾想過和指導教授之間的權力關係與保障等。今天導讀一篇期刊文章,為丁學勤與楊忠傑(2011)發表的《指導教授與研究生間關係結合的形態及其效果》,研究根據98學年度的大專校院各校科系別學生數統計結果,以153000位研究生作為研究之母群體,分層抽樣蒐集到404份有效問卷。作者主要用管理學中的消費服務過程來看研究所的指導關係,說明指導教授與研究生之間有哪些關係結合,這些關係結合會對研究生帶來什麼影響。
貳、指導教授與研究生之間的關係結合
作者提到,企業為了培養顧客的忠誠度,會用三種關係行銷結合將提供給顧客的服務做分類,分別是財務性結合(financial bond)、社交性結合(social bond)、結構性結合(structural bond)。作者認為,指導教授提供給研究生的服務,也可以產生以上三種關係結合。在指導關係上,財務性結合包括提供研究生助理職位、薪資等實際財務上的支持;社交性結合包括平時的關心照顧、噓寒問暖、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建立情誼;結構性結合包括提供指導上的差異化服務,以指導特色與風格吸引研究生。作者因而推導,以上三種結合方式,亦可以應用在研究所的教育場域中。參、三種關係結合會對研究生帶來什麼影響
一、研究架構的組成
由於在管理學的研究中,關係結合會影響消費者對服務提供者的功利價值(utilitarian value)和享樂價值(hedonic value),以上兩種價值會影響滿意度,滿意度影響信任,信任則影響對提供者的忠誠度;在教育學的研究中,信任是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因素之一。故作者將三種不同的關係結合,以上兩種價值,以及滿意度、信任、忠誠度,視為此項研究中的八個研究變項,並交相結合組成研究架構。

引自「指導教授與研究生間關係結合的形態及其效果」,丁學勤、楊忠傑,2011,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7(4),146。
在此研究中,功利價值=屬於任務導向、偏理性的。包括指導教授提供給研究生有具體效用的服務所產生的價值,如獎學金、助理工作、完成論文等;享樂價值=屬於個人請感、非理性的。包括指導教授對學生的關心、照顧、噓寒問暖,以及人際方面的協助,可讓學生感到愉悅的價值。
二、研究結論
透過研究,研究所提出的所有假說均獲得支持。作者認為,此研究證實所推導的指導教授與研究生關係結合的模型可以在教育界中使用。研究得出三點結論,分別是「1. 指導教授與研究生的師生互動之關係結合對功利價值與享樂價值有正向的影響」;「2. 指導教授與研究生的師生互動的功利價值與享樂價值對滿意度有正向的影響」;「3. 研究生對其與指導教授互動的滿意度會影響信任,進而影響忠誠度」。
此外,針對第三點結論,作者提到研究生和指導教授的相處時間不短,信任關係的培養有其必要。研究生對指導教授越信任,忠誠度越高,也會越願意幫指導教授說好話,推薦教授給其他人。研究也發現信任是滿意度會正向影響忠誠度的因素之一。

引自「指導教授與研究生間關係結合的形態及其效果」,丁學勤、楊忠傑,2011,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7(4),152。
肆、讀完之後我覺得…
一、推導較缺乏說明與理論基礎
作者直接將管理學中的關係結合套用於指導關係中,雖然了解過往沒有類似的研究,但如此的推導較缺乏理論基礎,讓我在讀的時候不禁疑惑為什麼用這三種關係結合?或許可多加說明將管理學與指導關係結合的背景原因會好一些。
二、研究推導的模型應該較難對應指導關係-研究生對教授有忠誠度不只因為信任啊!
研究結果都支持作者提出的假說,作者提出的模型也能被研究證實。可是只有信任和忠誠度會有直接影響關係嗎?消費服務關係的理論適合套用在研究所的指導關係上嗎?巴茂認為在指導關係中,權力的不對等與研究生所付的指導費之少,完全是消費關係結合中沒有討論到的。以巴茂自己的經歷而言,在臺灣讀研究所其實花費很少,所謂給指導教授的指導費也是由學校給付,大約5000元左右。如何類比消費關係中提供服務者為了鞏固客源,為了賺錢而願意千方百計為顧客著想的型態呢?
另外在過去導讀過的莊宗翰(2009)論文中提到究生與指導教授雙方是不對等,況且研究生能否畢業還掌握在教授手中呢!好想建議作者應該把權力關係之類的變項納入討論,畢竟有時候我們也不是因為信任才對教授有忠誠度,而是為了想要畢業啊!我換老師前夕對前老闆的信任度每日都在降低,最後信任度全無,也對她毫無尊重,但她簽換教授同意書前,當然得維持表面和平,忠誠度也當然要看起來有表面效度啊!故對於此模型,我認為或許可以再增加變項探討,可能更符合研究所的指導關係。

引自「指導教授與研究生間關係結合的形態及其效果」,丁學勤、楊忠傑,2011,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7(4),146。
感謝大家收看,如果大家有任何建議或想法都歡迎多留言。下週將由薩奇分享一些教授不會教的學術大小事,歡迎大家下週光臨,多蝦!
導讀文獻
丁學勤、楊忠傑(2011)。指導教授與研究生間關係結合的形態及其效果。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7(4),131-164。
參考文獻
莊宗翰(2009)。研究所教育中指導關係之探究-Freire批判教學論的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