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問「你懂嗎?」──用 GAPS 提問幫部屬建立認知掛勾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職場打怪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提問不是確認「聽到了沒」,而是牽起「想清楚了沒」的思考


「你懂嗎?」

你可能也說過這句話。

交代完任務後,時間緊迫,你轉頭問了句:「懂嗎?」
對方點頭如常:「懂了。」
你鬆了口氣,覺得可以放手讓他執行。

結果幾天後回來一看,方向整個走偏,細節亂成一團。
你語氣不自覺地拉高:「這不是說過了嗎?」
對方皺著眉,還帶點委屈:「我當時真的以為你懂的是這個意思啊……」


你無奈,他也困惑。
這樣的誤會,在你我熟悉的職場裡,反覆上演。

raw-image

🎯 第一層:那句「你懂嗎?」其實是一個鬆脫的掛勾


我們都以為,問問題代表「有互動」。
但那句「你懂嗎?」,就像一根太細的鉤子,沒勾住任何實質的理解,只勾住了禮貌和習慣性的點頭。

它太快、太淺、太模糊,讓部屬想趕快結束對話,不是真的想釐清想法。
甚至有時候,他們根本也不敢說不懂,怕被貼上「程度不好」、「怎麼連這都要問」的標籤。

這樣的提問,就像是把一顆還沒定型的念頭強行用膠帶貼住,表面看起來黏住了,其實裡面還在滑動。

主管說「你懂嗎」的同時,也錯過了幫助部屬真正「看懂」的機會。


🧠 第二層:什麼是認知掛勾?為什麼主管應該學會這件事?


認知掛勾,是一個讓人暫停、轉頭、思考的瞬間。

一個好的提問,不是「你會不會」,而是「你想到哪裡了」。

它的目的不是測驗,而是把對方的腦拉回「還沒連上的地方」。

比如:

  • 你問:「還有哪一塊你覺得資訊不夠清楚?」
    對方開始主動釐清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
  • 你問:「如果你是客戶,會不會在意我們的做法?」
    對方開始跳出自己原本的視角,學會思考更多層次。


這時候,他不再只是「聽從指令的人」,而是「開始連結的人」。


🔍 第三層:用 GAPS 問問題,比「你懂嗎」更有勾力


GAPS 是一組四種常見的落差切入點,它幫助我們問出讓對方開始思考而不是只是回應的問題。


1. Gap(資訊落差)


🗣️ 「你覺得還有哪些關鍵背景,是你需要補齊的?」

有些部屬自認經驗足夠,聽幾句就開始做,但實際上很多細節他根本沒接觸過。

這個提問讓他自己意識到:「喔對,我沒處理過這種類型的客戶。」

📌 這不是查核,而是幫他補齊起跑點。


2. Ambiguity(語意模糊)


🗣️ 「我們說的『有效率』,你腦中浮現的是什麼畫面?」

部屬可能以為「快」就叫有效率,但主管想要的是「準確、不反工」。

這類提問可以揭露雙方語言背後的想像差異。

📌 你說蘋果,他也說蘋果,但你想的是富士,他想的是青蘋果。


3. Priority(排序落差)


🗣️ 「這週幾件事裡,哪一件你打算先做?為什麼?」

你說「這很重要」,但在他心中,重要的是另一件對他KPI有關的事。

這個提問不是要他答對,而是讓你看見他的排序邏輯

📌 好的優先順序,不是從命令排出來,而是從理解對齊出來。


4. Stance(視角落差)


🗣️ 「如果你是合作夥伴/另一組的窗口,你會怎麼看我們這個進度?」

當部屬一直站在自己的角色思考問題,就很容易陷在「做得對但對不上」。

這個提問逼他「走出去看」,提升視野,也減少溝通誤差。

📌 你幫他打開一扇窗,不是換掉他的想法,而是讓他看見原來有別的看法。


💡 第四層:提問不是為了答案,是為了他開始想


好的主管提問,不是要「快問快答」,而是要「慢下來、轉過來、想進去」。

當你改變問法,部屬的思維也會跟著轉動:

  • 他不會只說「懂了」,而是說「我現在想到這裡,還有一段我不太確定」
  • 他不再等你說明每一步,而是開始自己去找沒講清楚的地方
  • 他不是被你推著走,而是自己也在主動連線、對焦、問問題

✨ 結語:提問是給對方的空間,不是給自己的確認

「你懂嗎?」這句話,像是主管心中那一扇自我安慰的窗——問完就覺得安心,彷彿責任已經交接完畢。

但真正有效的提問,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當你用 GAPS 問出讓人「看見認知缺口」的問題,

你不是在測試對方,而是在陪他一起補齊那塊還沒掛上的認知拼圖。

而這,才是帶領的本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84會員
320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4/24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Thumbnail
2025/04/24
真正的高手,不是學得多、做得多,而是懂得「給自己出題」。他們不等主管交任務,而是主動從每次工作中挖出可以練習的角度,讓自己越做越深、越走越穩。出題力代表你能看懂問題本質,延伸練習,主動成長,這是從熟手變高手的分水嶺。
Thumbnail
2025/04/17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Thumbnail
2025/04/17
用 ALERT 讓對方警鈴響起! 你講的明明是關鍵,但對方總是一臉無感?因為大腦會自動忽略模糊又沒壓力的訊息。用 ALERT 五原則——抓注意、說清楚、舉例子、講理由、挑時機,幫助對方感受到:「這件事我得處理!」讓每一次提醒不再白說,真的轉化成行動。
Thumbnail
2025/04/14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2025/04/14
我們常以為自己懂了,其實只是太快套用舊經驗。真正的理解,不是反應快,而是能停下來想:「我真的弄懂了嗎?」用 GAPS 框架幫自己釐清資訊落差、語意模糊、優先順序與視角不同,你會發現,不夠懂的地方,才是進步的起點。能誠實說「我還不太確定」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Thumbnail
常常聽到大家的對話,不經意說著「他/她應該.......」、「你/妳應該.......」,乍聽下這樣的對話是帶著關心建議,但若拆解語言背後的結構,是經由說話人的潛意識消化後,所拋出的鏡像語言。   基本上「應該」這二字本身就帶著自己的觀點、期許,而個人觀點的形成,是建構在生命過去經驗的內化,以及
Thumbnail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確認偏誤,當我們想要別人支持我們的想法或者是意見,我們會舉很多有利的例子來說服對方,讓對方說出你想聽的話。
Thumbnail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確認偏誤,當我們想要別人支持我們的想法或者是意見,我們會舉很多有利的例子來說服對方,讓對方說出你想聽的話。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看事情的格局要怎麼區別高低呢?有些專家,總是能夠非常精準的切入重點,並把問題拆解得很清楚,如果要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問對問題,如果問問題有等級,我粗略地分為四個層次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看事情的格局要怎麼區別高低呢?有些專家,總是能夠非常精準的切入重點,並把問題拆解得很清楚,如果要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問對問題,如果問問題有等級,我粗略地分為四個層次
Thumbnail
這種差異不在於誰對理論的理解更深,而在於我們的心智品質。 無論你是經理過什麼樣的問題,例如經常為情所困性、在生活中猶豫不決、或感到莫名孤獨,都可以參與《豐盛金流藍圖》的探索。
Thumbnail
這種差異不在於誰對理論的理解更深,而在於我們的心智品質。 無論你是經理過什麼樣的問題,例如經常為情所困性、在生活中猶豫不決、或感到莫名孤獨,都可以參與《豐盛金流藍圖》的探索。
Thumbnail
遇到問題總會去追查探究事物的根本,在事情微有徵兆而未發生之時便能事先觀察,而了解契機所在。這樣心思細膩、觀察入微,凡事追根究底又能洞察先機的特質。把它用在研究或學習上就會得到很好的發揮。但如果將它放在日常與人相處或思考自己的問題時,就會被視為思慮過重、鑽牛角尖 ,打破砂鍋、執著及糾結。 找到一件感
Thumbnail
遇到問題總會去追查探究事物的根本,在事情微有徵兆而未發生之時便能事先觀察,而了解契機所在。這樣心思細膩、觀察入微,凡事追根究底又能洞察先機的特質。把它用在研究或學習上就會得到很好的發揮。但如果將它放在日常與人相處或思考自己的問題時,就會被視為思慮過重、鑽牛角尖 ,打破砂鍋、執著及糾結。 找到一件感
Thumbnail
你是一個邏輯清楚的人嗎? 每次與人溝通都可以先把所有事情想清楚嗎 那會不會常常發現大家跟不上你的節奏 反而落得一個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囧境呢   其實當發生大家說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時候 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是你真的邏輯沒有清楚,所以大家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第二種則是你的邏輯因為先想過
Thumbnail
你是一個邏輯清楚的人嗎? 每次與人溝通都可以先把所有事情想清楚嗎 那會不會常常發現大家跟不上你的節奏 反而落得一個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囧境呢   其實當發生大家說不知道你在說什麼的時候 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是你真的邏輯沒有清楚,所以大家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第二種則是你的邏輯因為先想過
Thumbnail
這個問題的答案會是什麼呢? 再次在心中想著這個「問題」, 然後, 。 。。 。。。 。。。。。 。。。。。。
Thumbnail
這個問題的答案會是什麼呢? 再次在心中想著這個「問題」, 然後, 。 。。 。。。 。。。。。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