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挺神奇的,最近閱讀時,出現了「共時性」的現象!
就在此時,發現涼爽的新書《再困難的問題都有100種解法:終結內耗的破局思考練習》。
這本書的核心概念,就是以四象限思考的邏輯,來解決各種生活的問題。更巧的是,它的簡體書名就是《當鑽牛角尖遇到四象限》!
《再困難的問題都有100種解法》這本書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讓愛鑽牛角尖的人,學著讓繁雜的事情,變得有序且有趣。更有甚者,能夠把所有事情都變成好事!
真有那麼厲害嗎?不讀則已,讀了之後才發現,只要使用矩陣思考,居然大部分的問題都有解!
先前有讀過作者的兩本書,也都很喜歡,分別是《你怎樣過一天,就怎樣過一生》以及《把自己重養一遍》。但沒想到的是,作者還是四象限控。在《再困難的問題都有100種解法》書中,她把生活中所遇到的很多問題,一ㄧ用矩陣思考分析、羅列。
為什麼要使用矩陣呢?
因為矩陣可以讓思考,從一維升級到二維。讓人從內耗的鑽牛角尖,轉變為清晰的思考模式。進而讓生活,從一地雞毛,轉變成一目瞭然!
以下舉作者自創的「成事四象限」為例,與大家分享。作者自創的「成事四象限」,坐標軸分別是「想做的事」和「必須做的事」。
1.第一象限:想做又必須做的事
作者稱這個象限為「人生基本盤」,會選擇用精力充沛、效率最高的時段,來做這類事情。
從事第一象限的工作時,很容易進入心流,因為它兼具重要性、意義感和愉悅性。若在一天之中,能把它做好,會感覺這天過得充實且收穫滿滿。
對我而言,目前這件事就是閱讀和寫作。我會把握一天中,精力好,又無人打擾的高效的時段,努力在孩子們放學之前,完成一定的進度。
生活瑣事就屬這類,即使不想做,還是必須得做。對我而言,就屬每天重複又繁瑣的家事。
對於這象限的事情,作者建議我們,盡量不要帶著情緒去做,也不要拖延。更高的境界,則是把第二象限的事情,轉化成成第一象限。不僅不帶情緒,還能找到捷徑。
比如:上司交代一個數據處理和分析的工作,但你有辦法用程式或辦公軟體,輕鬆的將它處理完成。
關於家事,我的做法是,邊聽學習音頻,邊做家事。一來可以讓眼睛休息,二來也不會感覺浪費時間。此外,準備三餐時,賦予自己使命感,盡量帶著對家人的愛去烹飪。把原本不想做的事情,變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作者將這個象限的事情,分為兩類:
大部分第三象限的事,是受人委託的事。面對這類事情,我們需要的是拒絕別人的勇氣。否則,會讓自己,長期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耗費大量的精力。
作者認為這個象限,也是「轉機象限」。當你嘗試去做,原本從來不會去做的事情時,可能突然會發現,自己很喜歡。若是察覺自己不喜歡,也可以馬上停止。
因此,第三象限可謂是進可攻、退可守的象限。
這種就是看到別人做,於是產生好奇心,觸發內心想去做的心情。比如作者一直想要寫一本小說,但因為總是忙著人生中的其他事情,而一再推遲。
於是她想著,可以把大目標拆解,先做現在可以做的事情。譬如沒時間寫長篇小說,就先寫短篇小說;沒時間寫小說,可以先看小說尋找靈感。
重點是,不要延遲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做的事,趕緊去做,以免日後徒留遺憾。
總之,當我們將生活中雜亂的事情,一一分門別類後,做事有了章法,自然事多也不會壓身!
作者在遇到困難時,習慣先畫出四象限。觀察自己正處於哪個象限,之後希望往哪裡去?又有哪些方法,可以讓自己往更好的象限移動?
透過作者的文字,塔妮雅發現,她除了實踐力非常強以外,同時也是積極思考的人。
為了解決一個問題,不惜遍讀群書。搜尋到各式方法後,再有目標、有計劃的落地實行、測試。接著,去蕪存菁,留下對自己真正有效的方法。
就這樣一點一滴的,解決生活的問題。努力把所有的事,都變成好事,讓自己的人生穩步升級。
最終,正如作者所說的:「不僅視野更開闊、身心更健康,也找回了人生的掌控權與幸福感。」
所以,當你遇到問題或鑽牛角尖時,不妨也畫個四項線,試試《再困難的問題都有100種解法》書中終結內耗的破局思考練習吧!
(本文有 贈書活動 ,詳見 塔妮雅的異想世界 粉絲頁)
#塔妮雅閱讀
#2025年第29本
#時報出版
《再困難的問題都有100種解法》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easymall.co/3JlMy
塔妮雅的閱讀沙龍:https://vocus.cc/salon/tanja_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