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嬌的雛鳥與萬能的魔鏡

撒嬌的雛鳥與萬能的魔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撒嬌的雛鳥與萬能的魔鏡〉2025-04-19

 

  為了要獲得養分與能量,我們每天都需要吃飯。但在這之上,我們又不僅僅是想要填飽肚子。關聯於口味、飢餓程度、甚至天氣、心情、前幾餐吃過什麼,都使得「要吃什麼?」這一看似單純的問題,有時會突然變得意外困難。

 

  此時「隨便」、「都可以」就變成了一種令人感到加倍困難的回答。因為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中,就算一個人說了都可以,基本上也不代表他真的接受一切選項:

 

  火鍋太熱、涼麵蔬菜不夠、炸雞太油……,那間店不錯,但是太貴太遠,想一想還是便當划算,可是整天都吃那個,對專程思考要吃什麼的心情來說,未免過分普通。

 

 

  在這些一一否決的過程裡,我們看到所謂的「隨便」並非真的交付了決定權,而是把決定之中「負責想出答案」的那一塊拆卸出去,只留下否決和同意的最終裁量權。

 

  但與其說那是一種霸道,很多時候,它更像是一種撒嬌、一種遊戲、一種安全感的確認。任性的人往往不是對任性毫無意識,但「在這個人面前可以這麼做」,彷彿重新體驗了童年。

 

 

  一個發生中的趨勢是,AI逐漸扮演了這個幫忙處理「隨便」的角色。這不僅僅是關於飲食,還關於一切我們尚不足夠清楚、或需要從言語中得到更多信心的問句。

 

  當一個人說出「隨便」卻能在之後一一否決提案時,他其實已經帶著某種模糊的期待。他隱約地知道自己想吃的東西大概是什麼或什麼、問題的答案更偏向哪個立場。但他需要有人幫忙推一把,或拉回重心。

 

  AI作為這個協助你釐清你自己的角色,他不會表現出任何不耐煩(畢竟他也不這樣感受)。雖然某種意義來說,這可能會讓互動喪失一些小小的「使壞感」,但很快地,人會因為這種無限包容感到安心,願意更進一步地交付思考、甚至產生「讓它決定也無妨」的感覺,畢竟那就是自己的延伸、是會說出「你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的魔鏡--無論世上是否存在白雪公主。

 

  同時,它也扮演了那個為我們解答一切事情的角色,彷彿它是大人,而我們回到了孩提時期。它永遠不會和你交換角色,不會有一天變成它懶得想、它向你尋求安全感。關係被確立、被固化。

 

  人不知不覺將之自己養成嗷嗷待哺的雛鳥,張嘴、啼叫、拍著小小的翅膀,原地輕跳。我們向科技、向未來撒嬌。會被餵食怎樣的答案呢?「都可以」、「沒關係」、「給你決定」。彷彿不存在任何煩惱,吃完,悠閒睡去。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2會員
853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把AI整併進工作流」聽起來好像很高深,但以個人工作者來說,最核心的那步僅僅是再簡單不過的「把隻言片語打進ChatGPT的對話框」。無論你說得清楚或模糊、AI會給出怎麼的回應,這個行為都已經充滿價值。因為,它首先是一種特別出色的「內在語言外部化」方法。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某種一神論般的浪漫腳本教育人將「愛」理解為一種獨佔的、極度排他的狂喜狀態。但那背後的代價或許是一步步斷絕掉你與其他關係的連結,由於只被允許從對方那裡得到滿足,在現實的無奈與身體性的疲憊之中,人終究必須失望、墜入自我懷疑、相互猜忌與存在主義式的無力悲哀。
  「把AI整併進工作流」聽起來好像很高深,但以個人工作者來說,最核心的那步僅僅是再簡單不過的「把隻言片語打進ChatGPT的對話框」。無論你說得清楚或模糊、AI會給出怎麼的回應,這個行為都已經充滿價值。因為,它首先是一種特別出色的「內在語言外部化」方法。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某種一神論般的浪漫腳本教育人將「愛」理解為一種獨佔的、極度排他的狂喜狀態。但那背後的代價或許是一步步斷絕掉你與其他關係的連結,由於只被允許從對方那裡得到滿足,在現實的無奈與身體性的疲憊之中,人終究必須失望、墜入自我懷疑、相互猜忌與存在主義式的無力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