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現狀偏誤」?
現狀偏誤(Status Quo Bias)是一種認知偏誤,指的是人們傾向於維持當前的狀況,即使改變可能會帶來更好的結果,也會選擇「不變」。
這種偏誤讓我們在面對選擇時,更傾向於選擇「留在舒適圈」而非嘗試新選項。換句話說,我們常常不是選擇「最好的」,而是選擇「最熟悉的」。🧪 心理學實驗:巧克力與選擇
行為經濟學家威廉·塞缪爾森(William Samuelson)與理查德·澤克豪瑟(Richard Zeckhauser)曾做過一項有趣的實驗:
他們給受試者三個選擇:
- 接受一筆現金
- 選擇一份投資計畫A
- 選擇一份投資計畫B
結果發現,當其中一個選項被標示為「現狀」,也就是「你現在已經擁有這個方案」,大多數人就會傾向選擇它——即使另一個方案明顯更有利。
這說明了我們對「已有的東西」有強烈的偏好,即使它不是最好的。
💡 生活中的現狀偏誤
1. 老是用一樣的手機品牌
即使某個品牌的手機已經開始卡頓、效能差,你還是會想著:「我習慣這個介面了,換新品牌好麻煩。」
2. 不敢離開不喜歡的工作
你可能每天抱怨工作,但當有人問你為何不辭職時,你會說:「現在穩定啦」、「外面也不一定好找啊。」
3. 懶得換保險、電信方案
明明有更划算的選擇,但你會覺得:「啊,我現在這個也不錯啦,懶得去研究新的。」
4. 感情關係中將就
有些人明知道這段感情已經失衡,卻還是選擇維持現狀,因為「重新開始太難了」。
⚠️ 為什麼會有現狀偏誤?
- 損失厭惡:我們害怕失去現有的東西,即使換來的可能更好。
- 懶得思考:大腦偏好節省能量,改變需要分析與判斷,讓人感到疲累。
- 害怕不確定性:新選擇可能帶來未知風險,現狀則讓人有控制感。
- 情感依附:對於用久的物品、人、習慣會產生情感上的黏著。
✅ 如何克服現狀偏誤?
- 刻意檢視「為什麼不變」
- 問問自己:我是真的覺得這個最好,還是只是「懶得改」?
- 列出利與弊
- 把現狀與其他選擇的優缺點寫下來,用客觀方式分析。
- 設定實驗期
- 嘗試用「暫時改變」的方式來降低風險感,例如:「我先試用一個月新的App看看。」
- 從小改變開始
- 不用一口氣推翻全部現狀,先從一點小事開始,例如換一下早餐、通勤路線等,讓大腦習慣變動。
- 問別人怎麼選
- 有時我們陷在自己的偏好裡無法跳出,這時可以請別人提供不同觀點。
🔚 結語:改變雖難,但不變也有代價
現狀偏誤不代表懶惰,而是一種深植在人類思維中的「自我保護機制」。它幫助我們避免不必要的風險,但也可能讓我們錯失更好的機會。
學會有意識地檢視「我為什麼維持現狀?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是一種自我覺察的開始。
當你勇敢地踏出一步,就有可能遇見全新的、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