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睡是壞習慣嗎?瑞典研究:適度貪睡可能並非壞事

貪睡是壞習慣嗎?瑞典研究:適度貪睡可能並非壞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常見困擾:

早上鬧鐘響起,你也會習慣按下「貪睡(snooze)」鍵,讓自己多躺5到10分鐘嗎?


很多人擔心這樣會打亂生理節律、引發睡眠惰性(sleep inertia)、甚至影響大腦功能與壓力指數。 但根據最新研究,這樣的擔心其實不完全必要。



✅ 瑞典最新研究怎麼說?

2023年,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睡眠研究團隊(Sundelin et al.)發表於《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的一項研究,首次以實驗與問卷方式深入探討「貪睡行為對睡眠與認知的影響」


🧪 研究重點摘要:

🧭 第一階段:國際問卷調查(n = 1,732)

  • 69% 的受訪者表示「會貪睡」,平均每次延後起床 22 分鐘。
  • 貪睡行為在年輕人與晚睡型(evening-type)人群中特別常見

🧪 第二階段:實驗室研究(n = 31,皆為貪睡習慣者)

  • 在允許貪睡與強制立刻起床的情境下交叉比對
    • 貪睡期間的總睡眠時間減少約6分鐘,但避免了從深層睡眠被喚醒的機率。
    • 起床後的認知反應速度、注意力與記憶表現並未下降,甚至略有提升。
    • 血壓與皮質醇(壓力荷爾蒙)並未顯著上升,表示貪睡未造成明顯生理壓力。

✅ 研究結論是什麼?

這項研究的重點結論如下:

  • 適度貪睡行為在習慣者身上並不造成認知或生理傷害
  • 貪睡者可能在喚醒過程中逐步過渡到清醒狀態,反而降低睡眠惰性與強烈的生理反應
  • 對多數現代人而言,貪睡是「可接受」的微型睡眠策略,而非絕對需要戒除的壞習慣。

✅ 結語: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一聲鬧鐘立刻跳起床」才能證明睡得好。

對多數習慣性貪睡者來說,這樣的行為可能是過渡清醒的自然節奏,若不影響日間功能與總睡眠長度,就無須過度矯正。



📚 參考文獻:

Sundelin, T., Landry, S., & Axelsson, J. (2023). Is snoozing losing? Why intermittent morning alarms are used and how they affect sleep, cognition, cortisol, and mood.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32(6), e14054. https://doi.org/10.1111/jsr.14054


關注好夢醫師,這裡總有一個讓你好睡的方式。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C37jGgahmLC/

FB: https://www.facebook.com/morpheus0125

好夢醫師睡眠周報.醫學知識不漏接:https://dr-morpheus.kit.com/427f9a2a46

avatar-img
你的好夢醫師 Dr. Morpheus
7會員
31內容數
昨晚睡得好嗎?我是你的好夢醫師Dr. Morpheus 這裡專注分享各種與睡眠醫學相關的知識,解決你失眠的困擾 關注好夢醫師,這裡總有一個能讓你好睡的方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重力毯,內含玻璃珠、塑膠顆粒或鋼珠等材質,提供深層壓力刺激,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舒緩焦慮。研究顯示,其能促進血清素及褪黑激素分泌,減少皮質醇,增加慢波睡眠時間。適用於輕度至中度失眠者、焦慮症患者、自閉症及ADHD患者等。建議選擇體重7%~12%的重力毯,並注意呼吸道疾病患者不宜使用。
週末補眠真的有效嗎?許多人認為週末補眠可以彌補平日睡眠不足,但最新研究顯示,週末補眠無法修復睡眠剝奪造成的代謝傷害和生理失衡。研究發現,睡眠不足者即使週末補眠,也無法改善胰島素阻抗,反而可能導致更嚴重的晚間暴食和胰島素反應惡化。
睡眠衛生(Sleep Hygiene)是指一系列有助於建立良好睡眠品質與規律作息的生活行為習慣與環境調整策略。這些原則最早由臨床心理學家 Peter Hauri 博士於1977年提出,目前已成為失眠非藥物治療的基礎之一,也是認知行為治療失眠症(CBT-I)中必備的一環。
重力毯,內含玻璃珠、塑膠顆粒或鋼珠等材質,提供深層壓力刺激,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舒緩焦慮。研究顯示,其能促進血清素及褪黑激素分泌,減少皮質醇,增加慢波睡眠時間。適用於輕度至中度失眠者、焦慮症患者、自閉症及ADHD患者等。建議選擇體重7%~12%的重力毯,並注意呼吸道疾病患者不宜使用。
週末補眠真的有效嗎?許多人認為週末補眠可以彌補平日睡眠不足,但最新研究顯示,週末補眠無法修復睡眠剝奪造成的代謝傷害和生理失衡。研究發現,睡眠不足者即使週末補眠,也無法改善胰島素阻抗,反而可能導致更嚴重的晚間暴食和胰島素反應惡化。
睡眠衛生(Sleep Hygiene)是指一系列有助於建立良好睡眠品質與規律作息的生活行為習慣與環境調整策略。這些原則最早由臨床心理學家 Peter Hauri 博士於1977年提出,目前已成為失眠非藥物治療的基礎之一,也是認知行為治療失眠症(CBT-I)中必備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