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問:咩叫提供「沉浸感」?點樣同時減低「選擇疲勞」?感謝大家喜歡上一篇文章,等我就住呢兩個問題補充一下。簡單嚟講,提供「沉浸感」同時減低「選擇疲勞」(decision fatigue),其實係一個好巧妙嘅系統設計原則,目的就係令你更容易入狀態,又唔使浪費精神力諗「今日做邊樣好?」。
🌀 咩叫「沉浸感」?
「沉浸感」指嘅係一種「心流」(flow) 狀態,當你做緊某樣嘢嘅時候完全投入咗,唔會分心、唔會抗拒,仲會有啲好似「玩緊遊戲」嘅感覺。
✅ 例子:- 一整天專注做內容創作,唔覆 email、唔睇 WhatsApp、唔聽電話
- 做住做住唔覺唔覺時間過得好快
- 做完有種「完成任務」嘅滿足感
😵 咩係「選擇疲勞」?
選擇疲勞係當你一日內要決定太多事情,會消耗大量意志力,到最後反而咩都唔做。
例如:
- 朝早開電腦:要諗做內容?回覆客戶?寫 proposal?處理財務?
- 任務太散,無從入手 → 焦慮 → 拖延
🧠 將兩者結合 = 更有效率、更少壓力
你可以用以下方法:
✅ 用「主題化日子/週期」減選擇:
- 例如:
- 週一:📣 Connect Day(社群互動/回覆)
- 週二:✍️ Create Day(內容生產)
- 週五:📦 Flow Day(整理帳目/清 backlog)
→ 咁樣你每日淨係專注做某類任務,一打開電腦就知道今日做咩,進入狀態就快好多。
✅ 加入 Gamify 元素提升沉浸感:
- 每完成一組任務就解鎖勳章/打卡
- 有專屬 emoji、任務名(例:「創意任務卡」)
- 每週完成可換一個小獎賞(例:出街 chill 一陣/食杯雪糕)
簡單講:沉浸感 = 令你 enjoy,選擇疲勞 = 令你想逃避。
設計得好,就會令你「玩住做嘢」,唔再每日開住 Notion 純粹呆望。
點樣將你現有嘅每日任務流程 gamify 化?以下係幾位大師級嘅點子供大家參考:
1️⃣《Actionable Gamification》– Yu-kai Chou 周郁凱
📌 重點概念:
Octalysis 八角動機模型
- 講到人類行為嘅驅動力,其實有 8 個核心(包括成就感、所有權、社交影響同埋不可預測性等)
- 如果系統設計淨係用「分數/勳章」嚟推動,好容易就會冇晒動力,一定要配合內在動機先得
📖 書中例子:
- Dropbox 用「所有權感 + 社交影響」嘅概念,透過邀請朋友嚟換取更多容量
- LinkedIn 嘅 profile 進度條就係用嚟刺激「成就動力」
💡 一人創業應用:
- 設計自己嘅工作系統時,可以加入呢啲元素:
- 🔁 用進度條去顯示每日任務完成幾多
- 🏅 整個小徽章系統,達到 milestone 就可以獎勵自己
- 🧠 將平平無奇嘅工作流程變成有意義嘅任務冒險(例如:連續 7 日完成內容任務就可以解鎖「內容流星人」嘅稱號)
2️⃣《Reality Is Broken》– Jane McGonigal
📌 重點概念:
遊戲比現實更令人投入,因為設計得更清晰、有回饋、有意義感
- 好多現實工作令人沮喪,就係因為:缺乏進展感、即時反饋同埋清晰目標
📖 書中例子:
- 作者為咗康復抑鬱症而創造「SuperBetter」任務系統,將每日基本行為 gamify 化(例如:出門、飲水、笑一笑)
💡 一人創業應用:
- 將你討厭但必須做嘅工作(回覆客戶、寫財務報表)→ 轉化成「任務卡」
- 完成每個任務就獎勵自己(可視化追蹤、emoji 勳章、生活小確幸)
- 建立「創業冒險地圖」,等自己每日都感受到進步
3️⃣《Atomic Habits》– James Clear
📌 重點概念:
習慣塑造嘅關鍵係「微小行動 × 系統設計 × 身份認同」
- 「你唔係失敗咗,只係你嘅系統設計仲未夠好」
- 建議用「習慣堆疊」(habit stacking)、環境誘因同即時回饋去設計成功行為
📖 書中例子:
- 想養成寫日記習慣,就將筆記簿擺喺刷完牙後必經嘅位置,仲要預先打開
- 每次完成之後畫個「勝利圈」或打個剔,即刻增加正面回饋
💡 一人創業應用:
- 設定「每日 Highlight 任務」配合習慣堆疊(例:食完早餐 → 開 IG story 分享今日進度)
- 用 habit tracker 表格去記錄每週完成幾多次
- 建立「行為循環」:完成 A 任務(出內容)→ 自然過渡到 B 任務(分享同回覆)
4️⃣《Building a Second Brain》– Tiago Forte
📌 重點概念:
將思考流程外包俾「第二個腦」,你會更輕鬆創造同決策
- 用 PARA 系統(Project / Area / Resource / Archive)去分類所有資訊
- 所有內容都要為「行動」服務,唔係淨係儲起嚟就算
📖 書中例子:
- 將閱讀筆記加上關鍵字,儲入「Resources」區
- 將未完成嘅任務放入「Project」欄,咁就唔會漏
💡 一人創業應用:
- 用 Notion 建立「內容創作資料庫」、「靈感收集箱」同「客戶流程工作區」
- 睇 IG / YouTube 唔係浪費時間,而係主動分類搜集 → 要用得返先叫有價值
- 每次交付嘅成果,都可以變成下一次產品/服務升級嘅資源
5️⃣《Make Time》– Jake Knapp & John Zeratsky
📌 重點概念:
每日只需要 focus 一個 Highlight 任務,其他都係 bonus
- 用意識化選擇,減少干擾(特別係嚟自 app/social media)
- 創造「laser mode」專注時段
📖 書中例子:
- 作者每日喺本簿仔寫低「今日最重要嘅任務」,例如「完成 pitch deck 第 1 版」
- 然後將 email、社交媒體嘅干擾統統關閉一段時間
💡 一人創業應用:
- 每朝開 Notion 寫低今日嘅 Highlight 任務,例如:「完成 IG carousel 草稿」
- 運用你設計嘅「遊戲卡」方式打卡 → 完成就獎勵自己(行 15 分鐘/放鬆下)
- 建立「專注時段」策略(例:每日 11:00-13:00 專門用嚟深度創作)
總結嚟講,將工作「遊戲化」唔係想將工作變得輕佻,而係讓你更有系統咁投入工作。當你將工作設計成有意義嘅「任務」,配合適當嘅獎勵系統同進度追蹤,你會發現:
- 工作變得更有趣,因為每個任務都有明確目標同回饋
- 效率提升咗,因為減少咗選擇疲勞同分心嘅機會
- 持續性更強,因為你建立咗一個可以長期維持嘅系統
記住:呢個系統唔係為咗限制你,而係為咗釋放你嘅創意同生產力。等你慢慢將工作變成一場好玩又有意義嘅冒險啦!
—
我係 Kevin,一人創業者,呢個係我嘅《👽創業星人玩出商機》系列📝。每日我會分享我嘅創業心得同埋挑戰,希望可以同大家一齊行,一齊玩,一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