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YT一開始,兩位年輕人問武志紅心理師:
「武老師,如果心理諮詢、精神分析都做了,也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裡,然後呢?」這也是大家最容易面臨到的一個坎
我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但是接下來該怎麼改變?你沒告訴我方法啊
心理師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
他說自己有一天工作完了,想在外地多待兩天,到處走走看看,放自己假。
他慢慢地散步,看看樹、看看風景。
沒想到後來,他跌了一跤,頭上縫了十幾針。
後來他說,其實這類情況偶爾會發生,就是當他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多照顧自己的時候,他會升起一股很深的內疚感。
跌這一跤,有可能和他心裡的內疚有所關連。
這讓我想起身邊許多的女性,有些人是非常典型的、習慣付出、甚至透支自己的傳統婦女,當她們的付出不被認可、有時候旁人沒有給她們想要的反應時,
有些人的憤怒會轉化為抱怨,向外發散,
有些人的攻擊性則會向內、嚴重的責備自己,甚至把自己弄受傷。
就向上面提到的,心理師自己的例子。
雖然,我們的思維希望自己可以立即的達成願望──也就是所謂「不再討好」「照顧自己」的狀態。
然而,上面的故事告訴我們,要非常留意這樣的想法,因為當你想硬把自己從一個極端「扭轉」成另一個極端時,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內疚 (也就是自我攻擊)
討好型人格又如何?
習慣奉獻、付出又如何?
真的不需要否定過去和現在的自己,
如若真的想改變,變得多照顧自己一些,那也不急於一時
慢慢來就好
因為人的內心是一點一滴的塑造的,也需要一點一滴的改變
一切改變,都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