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思考 F.I.X.住了:破解主觀閉合的三個枷鎖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解鎖卡點高光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就知道他又搞砸了。」

會議一結束,你一邊闔上筆電,一邊在心裡翻了個白眼。不是早就提醒過了嗎?果然又出包。你甚至沒細問細節,就已經默默把責任貼在某個人身上。

但三天後,狀況真相大白——
問題的源頭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而是流程設計出了漏洞。

你愣住了,忽然不確定:自己到底是根據事實判斷,還是早就「自以為看懂」了全貌?

raw-image

我們常常不是看錯了,而是太快決定自己「已經看懂」

在職場上,資訊太多、時間太少,我們早已養成一種應對機制:

快速判斷、快速定位、快速行動。


但這樣的「快思維」在某些時候,卻變成一種無形的思考枷鎖,讓我們錯判情勢、誤解他人、甚至錯過學習機會。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主觀閉合(Subjective Closure)

當我們對某件事還沒真正理解,就急著下結論、貼標籤、說服自己是對的


為了讓你快速記住主觀閉合的三大心理枷鎖,我們用一組簡單的縮寫:F.I.X.


🔒 F = Fast|驟下定論:快,不等於準

當我們面對模糊或壓力場景時,最常見的反應就是「趕快有個答案比較安心」。

這種「快點結束思考」的習慣,讓我們以為自己效率很高,實際上卻可能跳過了真正該深挖的部分。

例如:

  • 開會時聽到一句話,就立刻腦補出結論。
  • 客戶提出異議,還沒搞清楚意思就急著回應。
  • 團隊出錯,第一直覺就是「他以前也這樣」,於是不再追究細節。

🎯 提醒自己:「快」是效率,「穩」才是準確。決定前,多停三秒,問問自己:「我是真的看懂了,還是只是想快點結束這個不確定?」


🔒 I = Instinct|先入為主:第一印象,最容易誤導你

我們的大腦很懶,會盡量用熟悉的模式理解世界。所以,只要看到某個人、某件事、某種表現,我們就很容易自動套用「印象分類法」。

這些「分類」可能來自:

  • 過去的經驗
  • 過往的偏見
  • 他人的評價

但問題是——情境在變,人也在變,印象卻可能卡死判斷。

例如:

  • 「他以前都拖進度,這次大概也是他害的」
  • 「她平常很安靜,應該沒什麼想法吧」
  • 「這種需求客戶一定是想砍價」

🎯 提醒自己:經驗是輔助,不是證據。與其套用過去,不如問自己:「這次,真的和上次一樣嗎?」


🔒 X = eXcuse|防禦性合理化:想贏,卻失去了理解的機會

當別人質疑我們的決策或觀點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常常不是「你說的有道理」,而是「你不了解我」。

這種防衛心不是壞事,它來自保護自己。但如果過度,就會形成合理化防線,讓自己聽不進任何不同的聲音。

常見語句包括:

  • 「我這樣做是因為你之前都沒配合」
  • 「這不是我的錯,是那邊沒先講清楚」
  • 「我們公司以前也都是這樣做」

你看似在說明,實際上卻是築起一道牆,把他人的觀點擋在外面。

🎯 提醒自己:理解不是投降,修正不是否定。真正的成長,是從「你說得也許有一點道理」開始。


🧠 小結:打開 F.I.X. 的鎖,找回彈性的思考空間

主觀閉合不是錯,它只是大腦的節能機制。

但如果你總是習慣快速結論、先入為主、自我辯護,那思考的門就會悄悄關上。


思考不是為了馬上找到答案,而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問題。

留一點空白、容許還不懂,就是打開彈性與理解的鑰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84會員
322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5/08
情緒不是壞東西,它只是需要你聽見。不開心時,先問自己在怕什麼、急什麼,才能找到出口;開心時,別急著說「還好啦」,停下來感受一下,它會成為你下一次的勇氣。這篇文章,就是要陪你練習:讓情緒成為幫手,不再只是壓力的來源。
Thumbnail
2025/05/08
情緒不是壞東西,它只是需要你聽見。不開心時,先問自己在怕什麼、急什麼,才能找到出口;開心時,別急著說「還好啦」,停下來感受一下,它會成為你下一次的勇氣。這篇文章,就是要陪你練習:讓情緒成為幫手,不再只是壓力的來源。
Thumbnail
2025/05/03
有時候,不是事情難,是我們的情緒和想法全打成一團。非暴力溝通的 OFNR 幫你一條條拆開:看到事實、說出感受、找出真正需要,再溫柔地表達請求。當你能分清楚「我在經歷什麼」,你就有選擇,不再只靠壓抑或爆炸來應對。
Thumbnail
2025/05/03
有時候,不是事情難,是我們的情緒和想法全打成一團。非暴力溝通的 OFNR 幫你一條條拆開:看到事實、說出感受、找出真正需要,再溫柔地表達請求。當你能分清楚「我在經歷什麼」,你就有選擇,不再只靠壓抑或爆炸來應對。
Thumbnail
2025/05/03
「卡住的不是事,是混在一起的感受」我們不是太情緒化,而是把太多東西混在一起了。別人的反應、自己的想法、過去的經驗、做過的努力、感受到的情緒……通通擠在心裡,難怪會累。SPACE 是一個幫你理清思緒的好工具,從「這是我,還是別人?」「這我能控制嗎?」開始,慢慢抽出線頭,讓你喘口氣,重新做選擇。
Thumbnail
2025/05/03
「卡住的不是事,是混在一起的感受」我們不是太情緒化,而是把太多東西混在一起了。別人的反應、自己的想法、過去的經驗、做過的努力、感受到的情緒……通通擠在心裡,難怪會累。SPACE 是一個幫你理清思緒的好工具,從「這是我,還是別人?」「這我能控制嗎?」開始,慢慢抽出線頭,讓你喘口氣,重新做選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1.   頻繁更新你的社群資料,向其他朋友去打聽你的事情、最近在做什麼,關注你的一舉一動。 2.   刻意模仿你很多事情。 3.   他和別人滔滔不絕地談話,但你一出現他就靜默。  4.   對於你做得不錯的事情自動略過,或刻意稱讚。 5.   當你遇到好事時,他會假裝一點也不在乎。
Thumbnail
1.   頻繁更新你的社群資料,向其他朋友去打聽你的事情、最近在做什麼,關注你的一舉一動。 2.   刻意模仿你很多事情。 3.   他和別人滔滔不絕地談話,但你一出現他就靜默。  4.   對於你做得不錯的事情自動略過,或刻意稱讚。 5.   當你遇到好事時,他會假裝一點也不在乎。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做事,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 ➡️因為我們不是他/她,事情處理模式不會一樣相同。 若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 ➡️因為問題就出在自己身上。 高度不一樣,胸懷和格局就不一樣。 ➡️開闊心胸,心自然開懷。 心小,任何事情都是大事。 ➡️鑽進牛角尖,悶死自己。 心大,任何事情都
Thumbnail
這種差異不在於誰對理論的理解更深,而在於我們的心智品質。 無論你是經理過什麼樣的問題,例如經常為情所困性、在生活中猶豫不決、或感到莫名孤獨,都可以參與《豐盛金流藍圖》的探索。
Thumbnail
這種差異不在於誰對理論的理解更深,而在於我們的心智品質。 無論你是經理過什麼樣的問題,例如經常為情所困性、在生活中猶豫不決、或感到莫名孤獨,都可以參與《豐盛金流藍圖》的探索。
Thumbnail
在連假期間,我探索了「知識詛咒」這個話題,揭露了專家在分享知識時常見的盲點。提出了三大觀點來應對:情境導入,讓知識有著落;探討不同情境下可能的結果,展現靈活思考;並且至少提供兩種例證,增強說服力。這篇分享不僅是自我反思的成果,也希望能給大家在溝通和知識分享上一些新的啟示。
Thumbnail
在連假期間,我探索了「知識詛咒」這個話題,揭露了專家在分享知識時常見的盲點。提出了三大觀點來應對:情境導入,讓知識有著落;探討不同情境下可能的結果,展現靈活思考;並且至少提供兩種例證,增強說服力。這篇分享不僅是自我反思的成果,也希望能給大家在溝通和知識分享上一些新的啟示。
Thumbnail
瞭解解決問題的前提,避免篡改事實認知,並減少個人偏見。本文介紹提升洞察力與思維靈活性的方法,以及突破思維的發想,包括自我決定論對人類需求的定義、過度自信的形塑認知偏差、情感與信仰對人的影響力等。
Thumbnail
瞭解解決問題的前提,避免篡改事實認知,並減少個人偏見。本文介紹提升洞察力與思維靈活性的方法,以及突破思維的發想,包括自我決定論對人類需求的定義、過度自信的形塑認知偏差、情感與信仰對人的影響力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