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心靈需要「排氣閥」,
呼吸也是吐氣再吸氣。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感受:「如同一個過度充氣的氣球,內心被各種無形的壓力緊緊填塞,卻找不到一個可以釋放的出口」?
其實,我們的情緒就像呼吸一樣,只是一味地吸入,卻從不允許自己好好地吐出,長此以往,又怎麼可能不感到窒息呢?
/每一天,我們都努力地吸收生活中接踵而至的各種要求:
工作上堆積如山的壓力,人際關係中難以避免的矛盾,家庭中沉甸甸的責任,社群媒體上無時無刻不在上演的比較,以及內在對自我近乎苛刻的高標準……
我們不斷地吸納,不斷地吞嚥,將所有的期待、責任和壓力都往心裡塞,然後不斷地告誡自己:「要撐住」、「沒那麼嚴重」、「先處理完眼前的再說」。
但是,你是否有仔細地審視過自己的內心?
我們是如此努力地吸入這世界的各種需求,卻又是如此鮮少地允許自己「吐」出來:不曾好好地向人傾訴疲憊,也不曾真正地展露內心的恐懼;不曾承認自己也想停下腳步,不再奮力前行,甚至不敢讓眼眶中的淚水輕易滑落。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了堅韌與忍耐,將所有的情緒都小心翼翼地包裹起來,不讓它們輕易地洩漏。然而,我們卻往往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情緒也像我們攝入的食物一樣,需要被「消化」與「代謝」。
這就像呼吸,如果只是一味地吸氣,卻從不將廢氣排出,久而久之,我們的肺部不但無法持續運作,還會讓內心的密度越來越高,最終導致我們喘不過氣來,身心俱疲。
明明已經感到筋疲力盡,卻強裝鎮定地說著「我沒事」;明明內心渴望放聲哭泣,卻覺得自己沒有資格軟弱;明明想要停下腳步好好休息,卻又害怕會因此落後於身邊的人群;明明心裡早已亂成一團,卻還要努力維持著「我很好」的堅強表情。
這樣的長期壓抑與虛假的偽裝,不僅會讓人感到身心俱疲,更會在無形之中,如同不斷堆積的二氧化碳一般,讓內在的情緒密度越來越高,最終超出我們所能承受的極限。
就像我們賴以生存的呼吸一樣,如果只吸不吐,再強壯的肺也會因為無法進行氣體交換而逐漸衰竭。同樣地,如果我們的情緒長期處於只進不出的狀態,所有的壓力、委屈和負面感受都淤積在內心深處,我們的內在終將失去平衡,甚至徹底崩潰。
願你能夠記得,除了「吸氣」還要「吐氣」,這才能真正地活著。
我們不會因為一次深呼吸就奇蹟般地解決所有的壓力,但每一次有意識地將內在的濁氣「吐」出來,都讓我們向更健康、更平衡的狀態靠近一點點。
你可以很努力地去追求目標,但也可以在偶爾感到疲憊的時候,允許自己停下腳步,好好地休息一下;你可以展現出堅強的一面,但也可以在情緒湧上心頭的當下,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你可以為了夢想而奮力奔跑,走得很遠很遠,但也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停下匆忙的腳步,給自己一個深呼吸的時間。
因為情緒從來不只是需要被壓抑的負擔,它更是我們身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的證明,是我們與內在真實自我連結的重要橋樑。
願你在每一次努力「吸」入生活氣息之後,都有勇氣和智慧將內心的感受好好地「吐」出來,與自己的情緒溫柔地共處,真正地、好好地,與自己的情緒活在一起。
/A healing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