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繫辭下傳第九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本章是說明易這一本書是追溯源頭,考察結尾的成果,以此來做卦體內容的特點。六爻卦辭陰陽剛柔交錯,代表著它們交互錯雜,在一定時間內的不同事物象徵。初爻是開端,難以知曉意義,上爻就容易知道了,初爻的卦辭比擬事物的意義,上爻的卦辭代表事物完成的結果。也就是事物的本末,也是起始與結束。事物的象徵複雜具備什麼樣的象徵,如果不具備這些象徵,就有可能產生吉凶的變化了。有智慧的人看那解釋全卦的彖辭就明白道理了。初爻和上爻的變化在於二、四和三、五爻辭的變化,不同位置,陰柔不同,陽剛亦不同,所產生的變化貴賤之分也不同,所以是柔,是剛,是陰,是陽,變化無常因以危險自居。

 

一件事的發生都是有始有終的,沒有起始,也不會有結果,當我們開了頭,就會出現結果。不過有時候結果也會出現變化,對事情的看法和做法的不同,所產生的結果也會不相同。這是觀察一件事物的本末,初爻卦辭到最後的上爻卦辭這是易經卦辭的本末也就是始跟終。

 

這裡有點像是佛法裡說的因果關係。有什麼樣的因就得什麼樣的果,有造什麼業,成什麼果。當你說的一大堆道理,得到的就是大家對你提出一大堆問題的反問,當你肚子餓了,就會去買飯來吃,肚子餓是因,吃飽是果。

 

繼續說下去,中美關稅戰,百分之一百二十五的關稅,最後降下了,這個爻辭卦象變化代表事物變化的開始產生了結果。至於中美貿易錯綜複雜的象徵是什麼?沒有人可以看的出來,繼續走下去,所產生的吉凶就在於每一個人的認真對待,目前似乎看的出來有軟化的關稅戰,對應之前強硬的關稅戰,這就是易經卦辭在事物發生呈現出來的剛柔相濟的變化似乎有一定的規則變化只是我們看不清楚。道德經第十六章提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觀其復。」及第二十九章「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因此中美貿易戰繼續看下去就可以知道易經卦象中的爻辭的變化了,呈現出道德經第三十二章所說的:「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謝立婷隨寫人生沙龍街
50會員
395內容數
1.各類自然文化與社會政治議題 2.各類生活關察文 3.講不完的教育專題文章 4.各類主題徵文 5.菩提道次第廣論 6.現代詩 7.現代小說
2025/05/24
易經的奧妙在於其變動不居的特性,唯有適應變化才能趨吉避凶。本文以汽車暴衝及中美貿易戰為例,說明如何透過瞭解易經的原理,在變動的局勢中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決策。
Thumbnail
2025/05/24
易經的奧妙在於其變動不居的特性,唯有適應變化才能趨吉避凶。本文以汽車暴衝及中美貿易戰為例,說明如何透過瞭解易經的原理,在變動的局勢中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決策。
Thumbnail
2025/05/20
本文探討易經中關於憂患意識與道德修養的哲理,並結閤中美貿易戰案例,反思現代社會缺乏憂患意識的現象。文章闡述易經六十四卦中部分卦象所蘊含的道德觀,例如履卦、謙卦、復卦等,並強調在上位者應具有憂患意識,體恤民情,才能有效治理國家。
Thumbnail
2025/05/20
本文探討易經中關於憂患意識與道德修養的哲理,並結閤中美貿易戰案例,反思現代社會缺乏憂患意識的現象。文章闡述易經六十四卦中部分卦象所蘊含的道德觀,例如履卦、謙卦、復卦等,並強調在上位者應具有憂患意識,體恤民情,才能有效治理國家。
Thumbnail
2025/05/18
本文探討易經中的乾坤卦象,以及其在當前中美貿易戰中的應用。文章指出,易經的卦象變動反映了天地、陰陽、剛柔以及人心的變化,因此對貿易戰結果的預測具有不確定性。作者引用易經和道德經的哲理,闡述貿易戰可能導致的兩種結果:共享世界的福祉或少數人的奢華。
Thumbnail
2025/05/18
本文探討易經中的乾坤卦象,以及其在當前中美貿易戰中的應用。文章指出,易經的卦象變動反映了天地、陰陽、剛柔以及人心的變化,因此對貿易戰結果的預測具有不確定性。作者引用易經和道德經的哲理,闡述貿易戰可能導致的兩種結果:共享世界的福祉或少數人的奢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吉、兇、悔、吝者,生乎
Thumbnail
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吉、兇、悔、吝者,生乎
Thumbnail
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財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
Thumbnail
前言:易經包括「經」跟「傳」兩個部分內容。「經」是全書的核心,「傳」則是解釋「經」的。一般認為「經」是周文王和周公共同著的,「傳」則是後人累計並由孔子整理而成的。   原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財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天心:不過我覺得還是注經比較重要。
Thumbnail
天心:不過我覺得還是注經比較重要。
Thumbnail
天心:「經學家有兩種,一種為思想家型,他們受了經學典籍的基本教育,而經學典籍在他們思想中發生各種程度不同的作用,他們並非以傳經為業的經學家型人物。而由二戴《禮記》、《易》十《翼》、《春秋》三《傳》可知另有一批經學家,以某一經為中心,作了許多解釋和創發的工作。他們順着所治的經以形成他們的思想⋯⋯
Thumbnail
天心:「經學家有兩種,一種為思想家型,他們受了經學典籍的基本教育,而經學典籍在他們思想中發生各種程度不同的作用,他們並非以傳經為業的經學家型人物。而由二戴《禮記》、《易》十《翼》、《春秋》三《傳》可知另有一批經學家,以某一經為中心,作了許多解釋和創發的工作。他們順着所治的經以形成他們的思想⋯⋯
Thumbnail
1、詩經、詩、詩三百、三百篇、葩 (ㄆㄚ) 經、風詩:中國最早的韻文,最早的四言詩,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最早的純文學作品;其地域以黃河流域ㄧ帶為主,是中國北方文學代表,大都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人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Thumbnail
1、詩經、詩、詩三百、三百篇、葩 (ㄆㄚ) 經、風詩:中國最早的韻文,最早的四言詩,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最早的純文學作品;其地域以黃河流域ㄧ帶為主,是中國北方文學代表,大都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人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家歆按:這是我第一本書《楚辭九章集釋》的〈自序〉,張貼在這裡,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本書依王逸本次序分為九章,各章均先校字,次注解,後釋義。校字以四部叢刊之明覆宋刊本為底本,參以洪興祖、朱熹及近人校補,擇其正確者,寫於譌字之下,並以括弧標明。注解採古今之注,並間及東瀛學者岡松辰之《楚辭考》,
Thumbnail
家歆按:這是我第一本書《楚辭九章集釋》的〈自序〉,張貼在這裡,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本書依王逸本次序分為九章,各章均先校字,次注解,後釋義。校字以四部叢刊之明覆宋刊本為底本,參以洪興祖、朱熹及近人校補,擇其正確者,寫於譌字之下,並以括弧標明。注解採古今之注,並間及東瀛學者岡松辰之《楚辭考》,
Thumbnail
傅佩榮:「《易傳》很明顯是屬於儒家思想,尤其當中出現的「君子」概念,完全符合儒家的要求。」
Thumbnail
傅佩榮:「《易傳》很明顯是屬於儒家思想,尤其當中出現的「君子」概念,完全符合儒家的要求。」
Thumbnail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第二)。 一世有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百世就是三千年。『損』和『益』都是易經中的卦象。孔子晚年專注于注釋《易經》,相傳《易經》中的《易傳》即為孔子
Thumbnail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第二)。 一世有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百世就是三千年。『損』和『益』都是易經中的卦象。孔子晚年專注于注釋《易經》,相傳《易經》中的《易傳》即為孔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