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親師生三贏不是對立,是制度的挑戰與機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昨晚在 Dcard 上看到一篇文章,引起了我很大的思考。

該文作者質疑現今教育現場是否仍過於偏袒教師,並提到學生可能會因被記過而導致升學受影響。他認為有些老師過於主觀、動輒記過學生,甚至懷疑是否有教師會利用資源、關係來操弄調查程序或媒體輿論,以壓下學生或家長的投訴。整體語氣中帶有對教師群體的不信任與不滿,引發不少討論。

看到這樣的觀點,我想從另一個角度提出補充。我相信作者提出這些質疑,是出於對學生權益的重視與保護,這樣的出發點本身並沒有錯。但在作者對教師集體提出質疑的氛圍中,我也想分享一些身為教育現場成員所觀察到的現實與隱憂。

我同樣支持學生與家長擁有檢舉、申訴,甚至啟動調查的權利,這些制度的建立,代表社會正在朝進步的方向邁進——我們不再因為孩子年紀小就忽視他們的聲音,而是願意相信:每個人都應該被尊重,無論年齡大小。

然而,再完善的制度也可能被誤用。現在常見的情況是:有人在誤解或情緒激動之下,沒有先與老師溝通,就直接投訴;或者出於護子心切,讓老師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承受調查壓力。

我相信,確實有些教師應接受調查,因為不適任的存在不可否認。但更多時候,是那些認真教學、關懷學生的老師,被誤解、被投訴,甚至在網路上遭到輿論審判。他們一方面理解家長是出於保護孩子的本能,另一方面卻也深感無力與憂慮。

畢竟,他們除了備課、上課、輔導學生、處理行政、帶班級,現在還得額外承擔「證明自己清白」的壓力。

那篇文中提到「找議員施壓、操弄輿論」,但這些真的不是第一線老師能做的事,尤其是基層、小小的導師。

正如前面所說,讓學生與家長有申訴與監督的管道,本質是好的。但當制度被過度使用或遭到濫用時,最大的傷害,往往落在那些真正關心孩子的老師身上。他們可能因此心灰意冷、請長假,甚至離開教育現場,這對整體教育品質是無聲卻沉重的打擊。

目前會有這麼多老師選擇站出來發聲,正是因為這樣的制度濫用情況越來越頻繁。我們希望看到的,不只是保障學生與家長的權益,也希望制度能同樣保護關心學生、默默付出的老師。

今天早上看到雄中莊福泰校長說:「別以為經過調查程序還老師清白之後,那個老師還會正常,還會一樣熱情。」這句話說出了很多教師的心聲。因為受傷的,不只是一位老師,更可能是一整個班級的學生。

另外也想提醒,在目前正向管教政策下,教師若要記錄學生行為或處分,必須經過「屢勸不聽」的輔導與紀錄階段。在這樣的制度保障下,將學生的功過納入升學評比,其實是一種對行為負責的機制,也有公平性。而且學生也具備申訴與銷過的機會。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表達:在學生與家長權益已高度保障的情況下,若社會仍對教師存有過度質疑,這本身就反映出教師所處的困境與壓力,值得我們一同正視。

我們相信,真正理想的教育環境,應該是讓孩子能安心學習,家長能放心託付,而老師也能無後顧之憂地全心投入教學。這樣的相互理解與支持,才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完美俱樂部
0會員
8內容數
誠實說,我不是神隊友,也不是神老師, 我只是班上三十個、家裡兩個都想搞懂的普通人。 這裡是《不完美俱樂部》, 我們聊親子教育,也聊體制困境;聊日常裡的情緒,也分享家裡飯菜的溫度,歡迎來坐坐,一起喘口氣。
不完美俱樂部的其他內容
2025/05/22
「老師,這個還要看多久?」上學期因應SDGS課程,播放紀錄片給學生,結果沒想到學生的反應是這樣,我聽了也只是略略安慰他「快結束了,大概再30分鐘。」結果他長嘆了一口氣,好像我罰了他勞動服務兩小時那種感覺。這是現在的教育現場,教書十年,我可以打包票的說,十年前的狀況和現在非常不同,那時的學生,巴不得可
2025/05/22
「老師,這個還要看多久?」上學期因應SDGS課程,播放紀錄片給學生,結果沒想到學生的反應是這樣,我聽了也只是略略安慰他「快結束了,大概再30分鐘。」結果他長嘆了一口氣,好像我罰了他勞動服務兩小時那種感覺。這是現在的教育現場,教書十年,我可以打包票的說,十年前的狀況和現在非常不同,那時的學生,巴不得可
2025/05/19
最近這段時間,可能是因為教師罷工連署的影響,也可能是部分老師將「濫訴問題」整理後在網路上廣泛流傳,讓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開始發聲,希望社會能正視教師當前所面臨的困境:學生權益日益高漲,但老師卻幾乎失去了管教的空間;Z世代習慣仰賴手機和平板,來自師長與父母的提醒往往成了背景音;社群媒體的過度使用,也導致
2025/05/19
最近這段時間,可能是因為教師罷工連署的影響,也可能是部分老師將「濫訴問題」整理後在網路上廣泛流傳,讓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開始發聲,希望社會能正視教師當前所面臨的困境:學生權益日益高漲,但老師卻幾乎失去了管教的空間;Z世代習慣仰賴手機和平板,來自師長與父母的提醒往往成了背景音;社群媒體的過度使用,也導致
2025/05/12
記得以前唸研究所的時候,教育哲學的教授就有讓我們討論過教師罷工權的問題,當下的討論氛圍,大都支持教師擁有罷工權,大家認為這是所有工作的必備權利。 十二年過後,我也當了十年的正式教師,終於看到有人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了教師罷工權這件事,我看了覺得感謝也感動,欣賞起這些願意為了教師行業發聲的
2025/05/12
記得以前唸研究所的時候,教育哲學的教授就有讓我們討論過教師罷工權的問題,當下的討論氛圍,大都支持教師擁有罷工權,大家認為這是所有工作的必備權利。 十二年過後,我也當了十年的正式教師,終於看到有人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議了教師罷工權這件事,我看了覺得感謝也感動,欣賞起這些願意為了教師行業發聲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老師可能會需要改進的地方 : 尊重學生:老師應該尊重所有學生,避免針對特定學生或群體。 某些學生被老師針對,這是不應該的。 公正公平:老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 學生交了作業,但老師卻說沒交,並給你們打了低分,這是不公
Thumbnail
老師可能會需要改進的地方 : 尊重學生:老師應該尊重所有學生,避免針對特定學生或群體。 某些學生被老師針對,這是不應該的。 公正公平:老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 學生交了作業,但老師卻說沒交,並給你們打了低分,這是不公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跟隨老師轉變職場的心情抒發,分享了作者在調整課程和工作安排中的困難與感受。本文充滿個人情感,並表達了對未來教育事業的美好期許。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跟隨老師轉變職場的心情抒發,分享了作者在調整課程和工作安排中的困難與感受。本文充滿個人情感,並表達了對未來教育事業的美好期許。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其實這篇的標題也可以叫做: 如果家長抱怨學校時,該怎麼做比較好?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一個班級裡這麼多學生, 每個學生又的那麼多家長, 所以, 難免(遲早)會遇到「家長抱怨學校的不是」的時候! 該怎麼做比較好? ❦情境一:一起互相抱怨取暖 學校的暗黑面,
Thumbnail
其實這篇的標題也可以叫做: 如果家長抱怨學校時,該怎麼做比較好?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一個班級裡這麼多學生, 每個學生又的那麼多家長, 所以, 難免(遲早)會遇到「家長抱怨學校的不是」的時候! 該怎麼做比較好? ❦情境一:一起互相抱怨取暖 學校的暗黑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