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根源與解方:學習與焦慮和平共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我成長系列

焦慮的根源與常見誤解

現代社會裡,焦慮似乎成了「全民症狀」。有人睡不著,腦中轉個不停;有人明明沒事,胸口莫名發緊; 有人見人就笑,轉頭卻忍不住掉淚。

我們常以為,焦慮是一種「不該有」的毛病,應該靠意志壓制,或者用藥物「快速搞定」。但心理學與哲學都提醒我們,焦慮不是敵人,而是一種訊息。

哲學家海德格爾(Heidegger)在《存在與時間》中說:

「焦慮揭示出存在的開放性,它不是病態,而是一種向未完成敞開的情感。」

換句話說,焦慮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我們正身處「無法確定的未來」裡,而這其實是人類存在的自然狀態。

焦慮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誤解了它,以為它不該出現,結果反而陷入更大的控制欲與挫敗感。

常見誤解有:

  • 「我太脆弱了才會焦慮。」
  • 「我應該想辦法趕走它。」
  • 「別人都能應付,我為什麼不行?」

事實上,焦慮不是弱點,而是對不確定性感知過度敏感的一種正常反應。你之所以焦慮,恰恰說明你在意、你希望能掌控好人生。

問題不在焦慮本身,而在於我們如何與它相處。

焦慮與未來的關係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焦慮總是和「尚未發生的未來」綁在一起。

比如:

  • 害怕明天的簡報搞砸;
  • 擔心半年後工作會不會被裁員;
  • 想像別人會怎麼看自己;
  • 憂心未來十年能不能活成想要的樣子。

這是一種「向未來投射恐懼」的心理模式。心理治療師 Claire Weekes 指出:

「焦慮是一種『假如……』的思維陷阱。它讓人活在未來的幻象裡,失去當下的踏實感。」

因此,想與焦慮和平共處,首要是認知它的時間性:焦慮是未來式,不是現在式。

如果能把注意力帶回現在,就能大大減少焦慮的牽引力。

實用抗焦練習

呼吸法:四拍呼吸

焦慮發作時,呼吸通常變淺、急促,進一步引發身體更多緊張。

練習「四拍呼吸」有助於調節自律神經,降低焦慮反應:

  • 吸氣數 4 拍
  • 停留 4 拍
  • 呼氣數 4 拍
  • 停留 4 拍

重複 1~2 分鐘,會感覺胸口慢慢放鬆,腦袋也清明些。


寫作法:焦慮對話練習

將焦慮具象化,寫成一封信:

  • 「親愛的焦慮,你在告訴我什麼?」
  • 「你最怕什麼?」
  • 「我能怎麼幫助你放鬆?」

很多時候,焦慮的核心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內在的「無能感」或「控制欲」。透過書寫,能讓潛意識的恐懼變得清晰,降低模糊感帶來的焦慮。


行為實驗

焦慮常讓我們「預設最壞情境」,但這些假設大多不會發生。

試著設計行為實驗,用行動去檢驗焦慮的真實性:

  • 例如你害怕公開講話會被嘲笑 → 找一個小型場合先練習,觀察實際發生了什麼。
  • 害怕被拒絕 → 刻意練習提出一個小請求,觀察他人反應。

行為實驗能幫助我們用經驗鬆動「焦慮思維裡的災難預言」,讓大腦建立更現實的認知。

焦慮背後的核心信念

每個人的焦慮,背後都藏著深層的「核心信念」:

  • 「我不夠好。」
  • 「我若失敗,別人就不會愛我。」
  • 「一切必須可控,否則會出事。」
  • 「我不能讓別人失望。」

這些信念往往來自童年經驗、過去創傷、社會價值觀。

若不去辨認、鬆動它們,即使短暫放鬆,焦慮很快還是會回來。

認識核心信念的方式:

  1. 當焦慮出現時,問自己:「如果這件事真的發生了,代表什麼?」
  2. 追問三層,直到找到價值判斷層的信念(如:「這代表我沒價值。」)。

之後,透過認知重建、心理治療、深度自我探索,慢慢鬆動這些限制性信念,焦慮的根才會鬆開。

結語:焦慮,是生命的提醒,不是敵人

海德格爾認為,焦慮雖令人不安,卻也是人類存在的必要部分,因為它提醒我們——人生沒有保證,生命本來就是不可預測。

真正的自由,不是沒有焦慮,而是能在焦慮中仍選擇前行。

與焦慮和平共處,就是學會不必消除它,而是理解它、照顧它、與它共生。

下次焦慮來臨時,不妨對它輕輕說一句:

「謝謝你提醒我。讓我們一起慢慢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outhAgora 青築
1會員
23內容數
這個部落格記錄筆者在創業、文學閱讀、自我成長、國際觀察與職場經驗中的思考與實踐。 如果你也有興趣,一起討論對一本書的看法、一起分享一段創業過程的學習、職涯選擇的反思,交流對社會與全球趨勢的觀察,獲得不定期工具模板.... 歡迎你加入 YouthAgora 的世界
YouthAgora 青築的其他內容
2025/07/18
許多人追求靈性成長,卻在過程中陷入「靈性繞道」,以靈性觀點逃避未處理的心理創傷。文章探討靈性繞道的成因、表現及解決方法,強調療癒的過程是整合靈性和心理,接納光明與黑暗的完整之舞。
Thumbnail
2025/07/18
許多人追求靈性成長,卻在過程中陷入「靈性繞道」,以靈性觀點逃避未處理的心理創傷。文章探討靈性繞道的成因、表現及解決方法,強調療癒的過程是整合靈性和心理,接納光明與黑暗的完整之舞。
Thumbnail
2025/07/03
許多人都有 dificuldade em dizer "não", 因為害怕傷害他人或失去愛。這篇文章探討了這種現象背後的心理學原理,例如情緒勒索和自我犧牲模式,並提供建立健康界線的實用技巧,包括明確定義可接受範圍、從小事練習拒絕、簡潔明瞭地拒絕,以及在關係中持續溝通和維護界線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7/03
許多人都有 dificuldade em dizer "não", 因為害怕傷害他人或失去愛。這篇文章探討了這種現象背後的心理學原理,例如情緒勒索和自我犧牲模式,並提供建立健康界線的實用技巧,包括明確定義可接受範圍、從小事練習拒絕、簡潔明瞭地拒絕,以及在關係中持續溝通和維護界線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5/06/25
這篇文章探討慢性壓力如何以身體症狀表現,並提供正念飲食、身體掃描、動態冥想等方法來幫助人們聆聽身體的聲音,重建身體信任感,最終促進身心健康與自我和解。文中也區分了身體智慧與直覺的差異,強調兩者互補的關係。
Thumbnail
2025/06/25
這篇文章探討慢性壓力如何以身體症狀表現,並提供正念飲食、身體掃描、動態冥想等方法來幫助人們聆聽身體的聲音,重建身體信任感,最終促進身心健康與自我和解。文中也區分了身體智慧與直覺的差異,強調兩者互補的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情緒低落或煩躁時,我們可以透過深呼吸和冥想來平靜自己。釐清導致不安的想法,重新調整步調和計劃,並行動,形成良好的循環。生活中起起伏伏是正常的,讓自己多休息,接受情緒的起伏。
Thumbnail
當情緒低落或煩躁時,我們可以透過深呼吸和冥想來平靜自己。釐清導致不安的想法,重新調整步調和計劃,並行動,形成良好的循環。生活中起起伏伏是正常的,讓自己多休息,接受情緒的起伏。
Thumbnail
焦慮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常伴隨著心理與生理症狀。本文將介紹焦慮症的症狀,並探討應對方法。透過瞭解焦慮症,讓讀者能更好地照顧自己。
Thumbnail
焦慮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常伴隨著心理與生理症狀。本文將介紹焦慮症的症狀,並探討應對方法。透過瞭解焦慮症,讓讀者能更好地照顧自己。
Thumbnail
你曾經焦慮嗎?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焦慮症症狀以及如何透過冥想來自我療癒的故事。作者曾因工作壓力而讓焦慮症狀加劇,但透過冥想正念的方法,逐漸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也是焦慮的人,不妨一起來看看作者的改變之路。
Thumbnail
你曾經焦慮嗎?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焦慮症症狀以及如何透過冥想來自我療癒的故事。作者曾因工作壓力而讓焦慮症狀加劇,但透過冥想正念的方法,逐漸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如果你也是焦慮的人,不妨一起來看看作者的改變之路。
Thumbnail
感覺焦慮是現代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許多人都曾經歷過焦慮症狀。如果你正在尋找如何緩解焦慮的方法,這篇文章將為你解答。從了解焦慮是什麼,到辨別焦慮特徵,我們將深入探討各種焦慮症狀,並介紹研究證實有效的6種緩解焦慮方法,幫助你快速緩解焦慮,找回內心一直都在的寧靜。
Thumbnail
感覺焦慮是現代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許多人都曾經歷過焦慮症狀。如果你正在尋找如何緩解焦慮的方法,這篇文章將為你解答。從了解焦慮是什麼,到辨別焦慮特徵,我們將深入探討各種焦慮症狀,並介紹研究證實有效的6種緩解焦慮方法,幫助你快速緩解焦慮,找回內心一直都在的寧靜。
Thumbnail
在討論減輕焦慮的方法前,我們想要先提及「覺察」的重要性。練習覺察,是與焦慮共處前很重要的事情,唯有與自己的情緒狀態有所連結與覺知,我們才能更適切地作出應對策略。這篇文章介紹如何通過好好呼吸來幫助放鬆並管理焦慮。
Thumbnail
在討論減輕焦慮的方法前,我們想要先提及「覺察」的重要性。練習覺察,是與焦慮共處前很重要的事情,唯有與自己的情緒狀態有所連結與覺知,我們才能更適切地作出應對策略。這篇文章介紹如何通過好好呼吸來幫助放鬆並管理焦慮。
Thumbnail
焦慮情緒是一種常見的情緒狀態,當焦慮情緒頻率與強度超出常態時,就會影響生活品質與身心狀態的平衡。這篇文章探討焦慮可能引起的生理、認知、行為等變化,並提醒人們正視自己的身心狀況,並且可能需要更多的放鬆與休息。
Thumbnail
焦慮情緒是一種常見的情緒狀態,當焦慮情緒頻率與強度超出常態時,就會影響生活品質與身心狀態的平衡。這篇文章探討焦慮可能引起的生理、認知、行為等變化,並提醒人們正視自己的身心狀況,並且可能需要更多的放鬆與休息。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焦慮情緒常常出現在我們面對壓力、未知、無法預期、無法掌控的情境時。這些感受雖然是正常的情緒反應機制,但在頻率與強度超出常態時,可能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甚至危害身心平衡。下一篇文章將整理焦慮時的生理、心理和行為變化。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焦慮情緒常常出現在我們面對壓力、未知、無法預期、無法掌控的情境時。這些感受雖然是正常的情緒反應機制,但在頻率與強度超出常態時,可能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甚至危害身心平衡。下一篇文章將整理焦慮時的生理、心理和行為變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