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聽到的。
第一種釋放情緒的方法:寫日記
對於活在痛苦的人,沒有地方可以釋放情緒,寫日記是最快的 -- 網路上是這麼說的。
老實說,我就算知道這方法,我也不會寫,因為會怕被看到,怕被人知道我的真實想法,這感覺真的很奇怪。
假設我剛剛被家人打了,然後我在日記上寫我被打了,我有多痛苦。
寫完之後,就會這樣想:
這能改變甚麼嗎?
還有曝露的風險,想想這東西如果被家人看到,他們會怎麼想?又是被打、被罵。
又是一個新的恐懼。
所以,我不會寫,這就像是要留證據一樣,讓人發現的感覺,所有事都留在心裡就行了,很多東西停止在我這裡就可以了。
但,長大以後,發現它還在,而且真的會累積到無法承受,最後怎麼辦 -- 自殺。
死了這些東西就不會流出來,因為...
我還是不想讓人知道。
我曾想過,要是失憶就能忘記所有的一切。
直到我看到網路上的案例,一個失憶症的老人家,甚麼都忘記了...
唯獨自己最痛苦的記憶沒忘記。
他每天睜開眼都是,自己那段最痛苦的回憶,不斷重播,而且還記不得其他的事情。
所以說,寫日記會釋放情緒,其實我覺得這要看寫甚麼。
個人經驗,單純把事件寫出來,把當下的感受寫出來...並不能釋放情緒。
這很像某種心理學派作法,不斷回想你最痛苦的經驗,從頭到尾,不斷回想,直到你不在痛苦,我就曾經經歷過這種痛苦,而且還不是我主動想去想的。
這裡不聊我的痛苦,我是想說這方法不太對的,而且痛苦時間很長,就像沒有盡頭一樣。
說說我對世界上痛苦機制的想法:
就是要讓你有『反應』。
不是要讓你痛苦,而是要讓你對這件『會讓你痛苦的事』產生反應,像憤怒呀,哭泣呀,就是要去用各種方式表達出來,讓這件事出現在現實世界,讓它存在。
所以日記怎麼寫,是寫你對這件事情的『想法』,這裡不是說感受。
而是,你覺得不公平的地方,憤怒的地方,厭惡的地方,不能接受的地方。
這些寫出來,才叫做釋放情緒,而不是單純的敘述過程。
你可以自私,可以憤怒,這才是你真實的個性。
『你之前都太乖了。』
當你開始寫出真實情緒,表露出真實性格,你現實也可能開始表現出力量,開始敢說,敢對抗。
這就是痛苦的存在意義,就是要讓你有反應。
然後,如果覺得表現情緒會讓對方痛苦,這就是要來取得『平衡』的事情。
不可能設計只有你一個人承受痛苦的。
是相互感受彼此痛苦,取得平衡的過程。
回到寫日記,這是最低調的作法。
如果不想引起紛爭,這是能延長隱忍能力的做法,至少有一個抒發口。
不想讓人看到,選擇能夠加密的APP是最好的。
將所謂的痛苦,轉變成『憤怒』的詞語,因為痛苦不是一種能釋放出來的情緒。
哭泣也是一種,但如果是像我一樣,哭了就會被罵,然後更痛苦的人,憤怒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再來,聊聊第二種的方法,我的個人想法。
第二種釋放情緒的方法:運動、出去走走。
其實我心情低落,不會想動。
我之前的想法是...動了又能怎樣。
之前的狀況,我出去繞一圈,我心情沒變好,我就更低落,要是遇到不好的事情,我心情更低落。
我都已經這樣,我還出去釋放負面情緒。
這是我之前的狀況,所以通常憂鬱症不會想動,大概是這種想法。
要說運動能釋放情緒...感覺就跟打遊戲一樣的效果,讓當下腦袋甚麼都不想就不會痛苦,但是如果不玩,就會開始想痛苦的事情,是這一種循環的狀態。
其實讓自己甚麼都不想,解決不了一切,只是我當時沒有更好的方法。
先聊三種。
第三種釋放情緒的方法:找心理諮商
我沒找過心理諮商,我來說說為甚麼我痛苦成這樣,我還不去找心理諮商的內心想法。
首先,我一開始的想法是:
我不想讓人知道。
連朋友跟家人都不會說,跟外人更不會說,我覺得這痛苦我一個人知道就好了,沒必要告訴別人吧。
我之後有去看醫生的時候也是說:
我覺得這不是甚麼好事,跟別人講很奇怪。
其實我到最後也沒有醫生講,他問我,希望怎麼幫你的時候,我就只是說...開藥就好。
錢的問題我也有想過,也聽說有政府免費的心理諮商,但最後我還是沒去找心理諮商。
我看了網路上的打給生命專線的人,說對方只會你要加油,你還年輕,他覺得沒有幫助。
都是同一套說詞。
當時那狀況就是,甚麼鼓勵的話都會變成負面的,負面的話更負面的狀況,就是聽不進任何的話。
真的有必要找心理諮商嗎?聊了也改變不了現實狀況。
我只是說說我的真實想法,說不定心理諮商對一些人是有幫助的,但就是對一些人沒用。
最後,我不是甚麼學心理相關的人,所以我只能說說我看到這些『釋放情緒的方法』的時候,當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