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毒的心若生了根,發怒、憂愁的速度會愈發加速,彷彿世界與你做對

學校裡無處可去的少年們
我們常以為情緒的累積是一場獨自的災難,但它源於長期的無解與未被理解。當那份苦毒深埋於心底,它會悄悄地將人推向極端,對他人、對社會,也對自己。
《學校裡無處可去的少年們》是講述關於排擠、霸凌與暴力的書籍,乍看書名會以為僅講述關於「校園」、「青少年」,但其實如同書封上所言「學校根本是社會的一面鏡子
」,身為社會上的一份子,都適合閱讀,內容以小說的方式呈現,分別寫了五個故事。知道了,然後呢?
紀錄新聞從不報導的人們遭遇的不公事件。___ 選自《學校裡無處可去的少年們》
小說中有主角,但讀著讀著,我看見除了主角還有在故事中沒有任何出場也沒提及的角色,那就是「普通人」,就是那些「和我們擦身而過、毫無交集」的「路人」,「路人」他們不會主動去傷害他人,他們可能也很善良、守規矩,他們也許知道或不知道主角所發生的事情,但,這不是被傷害者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每個人的事情。
當我們看見那些隨機傷人的事件,我們保護自己的方式是去更多的關心那些被社會遺忘的人?還是希望設立更嚴峻的法律?又或是和那些人保持距離?那些新聞事件確實令人生氣、難過與不解,看完後心裡可能想「他為什麼要去傷害無辜的人?為什麼不去找當初傷害他的那些人」或是「萬一自己孩子在學校遇到霸凌怎麼辦?」等等。
這些事件若能攪動我們的擔心與情緒,代表它與我們的生命有關。
監牢關得住犯人的身,關不住罪惡的根源
當還不懂怎麼面對、處理某些事情時,挺身而出也許會將自己陷入危險,那...我們該怎麼辦?
書中描述許多情況,在現實中確實常見:
- 不選邊站可能被霸凌、排擠的就是自己
- 告訴老師,但被輕描淡寫帶過,學校深怕校譽受損,自己反被孤立
- 在學校遇到人際關係問題,但爸媽只在乎成績、升學
- 在家被暴力對待,卻被認為是愛鬧事的孩子
- 發生利益衝突時,從朋友變成敵人
是事實,還是謊言?
當我們做一件確實是正確的事情,卻反被傷害、誤解,例如拾金不昧卻被懷疑偷竊、幫助他人卻被牽連成加害者、真心對待卻是一場騙局……我們開始懷疑,到底還有什麼值得相信?
這樣的傷痛往往走向兩個極端:
- 封閉自己:不再相信他人,只相信自己與物質
- 失去自己:開始檢討自己,過度討好,失去界線,迷失自我
這兩種極端最終會讓人失去喜樂。
帶給你傷害的,不是因為你做對了事,而是做錯事的人選擇錯待了你
不要停止去做正確的事情,也必須能從被傷害中成長才行。我們需要在其中學習智慧,學習保護自己,例如工作上對方口頭承諾的事情,也要有正式文件的簽署,或是mail的往返記錄,你依然要對他人付出真心,才能懂得什麼是愛,也才有機會得到真正的愛。
「成績差的學生就沒有自尊心了嗎?妳成績好,有自尊心就可以,我成績差,連自尊心也不能有嗎?」___ 選自《學校裡無處可去的少年們》
面對一些人的言語,若我們能夠看得更深,發現他的脆弱,是否能減少我們想反擊的慾望?從而產生理解與同情。
第一篇《小丑和我》中的善奎生長在很不錯的家庭,雖然篇幅很少提及善奎媽媽,但從善奎與他媽媽的對話中,反應出大多數家長為孩子著想以及想為他安排的心情,卻也不小心傳遞給他「好成績、好學校最重要」的想法,並非成績與學校不重要,而是「關係」應該才是最重要
。
善奎交了朋友,媽媽在意的不是善奎與朋友相處如何,在學校有什麼有趣的事情,而是成績。在他人眼中善奎算是在有愛的家庭裡成長,但在善奎心裡,自己與班上罹患肌肉萎縮症的邊緣人政宇似乎有類似的一種感受,好像有被在乎,但被在乎的...好像沒那麼純粹。
那些自願想當政宇小幫手的同學,是真的關心政宇?還是為了自己升學需要的那張楷模獎?如同善奎媽媽真的希望善奎未來進入好學校,還是善奎進入好學校能讓自己有面子?
有些事情很難,是難在「沒那麼不對」卻感到說不上來的「不對勁」
正確看待自己的眼光
有些抱怨、怒罵,其實是受傷的心在呼喊
「那成績差的學生在學校受到差別待遇就只能默默忍受嗎?等到以後成績好了,再把自尊心找回來?像話嗎?所謂的學校,不是該更用心幫助我們這種成績差的學生嗎?每次補課,我都覺得自己跟垃圾一樣,所以更討厭念書了。」___ 選自《學校裡無處可去的少年們》
在「差別待遇」中被視為較差的一方,會感受到「被放棄」或是「相對剝奪感」,這種感受在學生時代有,出了社會後,也可能仍然有,只是可能遇上好的待遇,或不好的待遇。
第三篇《守護夢想的相機》中,亞嵐對於學校差別待遇的做法,內心感到十分受傷。在社會上也存在著「不公平」,只是換了形式罷了,問題是,當我們還無法改變政策時,怎麼辦?
如果你和亞嵐一樣,注意到自己內心的受傷,那或許是好事,至少沒有被「差別待遇」洗腦或是認為自己真的是應該「被放棄」的。亞嵐的老師有段話說「察覺不到這一點的同學說不定才有問題」。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觀念,當你察覺到自己的受傷感,也許代表你還保有自尊與反思的能力。這,是一種值得珍惜的清醒。
「我覺得很不公平。就算教室不夠用,學校也不會讓名牌班的同學去那種地方上課。學校把成績差的學生當成累贅,無視我們,讓我們成為他人取笑的對象。我只是英文成績差,學校卻用英文成績判斷我是一個無可救藥、毫無用處的人。如果我參加補課,等於是自己承認了這一點,所以我才不想參加。」___ 選自《學校裡無處可去的少年們》
亞嵐很幸運的是她清楚自己的夢想,也不願被歸類是毫無用處,也幸運的遇見懂她的老師,還有她堅強的心態,而當她選擇不參加補課後,感覺又更邊緣了,她的朋友最後選擇參加補課,又感到被背叛了,明知道朋友的決定並不是錯的,那些糾結都是人身上會有的感受。
有人會在他人眼中找尋自己的價值,但危險的是,你的失落感也往往會來自他人,起起伏伏,若過度關注自己,自己定義自己,也需要留心變得自我與驕傲。
我們都在一次又一次的經驗中學習,沒有人完美,自己也不完美,只要往好的方向前進就好,若我們比別人更堅強,那就扶他人一把,若我們痛苦到都沒力量了,也不用勉強自己非要堅強。
結語
社會有所謂的「社會安全網」,但有時它接不住脆弱的人,如果人的心也能有一座「安全網」,在你面對外界的痛苦時,它能發揮一些果效來接住自己。
即使我們不是那個被霸凌的人,也可能是擦身而過的「普通人」。但願我們不再是冷眼旁觀,而是能對他人的痛保有感覺。也許不能改變制度,不能制止每一場不公,但可以選擇不讓自己的心被苦毒吞噬。
願心有一張柔軟的網,先接住自己,也慢慢接住別人。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___〔箴言4:23〕
歡迎加入我的沙龍,你的追蹤、愛心與每月小額訂閱,對我都是很重要的鼓勵!
如果你也喜歡植物與花藝作品,也歡迎追蹤我的IG: 喜歡花藝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