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那位病痛中堅持考試的國中女生,也寫給所有被稱為「太懂事」的孩子
最近在滑手機時,我被演算法推了一則新聞。
一位國中女生,在會考那幾天胃出血住院。她堅持應試,原因是——要完成與癌逝母親的約定。
底下的留言很多都在說她「很懂事」、「很有意志力」、「太厲害了」。
但我,只感到憤怒。
我在等一句話,等她的父親說:
「我有勸她,健康更重要。會考明年還可以考,我們沒有非要她冒險不可。」
但整篇報導,沒有這句話。
我不知道是那位父親講過但記者選擇不報,
還是他根本沒說過。
但無論是哪一個版本,
我的立場都一樣——
這件事,完全不值得被歌頌。
當一個孩子學會了為了承諾而忽視自己的疼痛,
當她寧可讓胃出血的身體去硬撐一場考試, 而整個社會只告訴她「你好堅強」, 我們到底在對她施加怎樣的價值觀?
我們用「懂事」、「孝順」、「意志力」這些包裝得光鮮的詞彙,
讚美了一場生命忽視的行為。
這不只是病態的制度,更是一種病態的集體。
我不怪這位孩子。
我相信她並不知道自己身體的界線在哪裡, 因為從小到大,她可能一直在學習怎麼撐、怎麼乖、怎麼照顧別人的期待。
但我想說的是:
在你成為母親的女兒、考生、學生之前, 你首先,是你自己。
你是那個擁有完整生命的人,
不是誰的遺願延長線,也不是誰的信念投影面板。
我衷心希望,這孩子未來會遇到好的朋友與同儕,
能親眼見到那些在健康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是怎麼笑的、怎麼睡得安穩、怎麼相信自己本來就值得被愛。
她會明白,
不是每個來自父母的期望都應該實現; 不是沒做到,就代表你不好; 不是犧牲才是愛, 有時候,活著、健康、快樂本身,就是對愛最溫柔的延續。
如果她是真心快樂地選擇了那場考試,
如果她在做出這個決定時,沒有掙扎、沒有自責、沒有焦慮—— 那麼我祝福她。
因為真正的選擇,不該是來自恐懼或綁架,
而是來自一種平靜的確信與自由的意志。
但如果不是,
如果她心裡有一絲哪怕很微弱的聲音,在說「我好像好累」 那我希望,總有一天,她可以聽見它。
我希望她有機會停下來,想想:
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嗎? 還是我只是太早被教會怎麼去「完成別人的期待」?
以一個曾經病過、也為健康付出高昂代價的人來說:
我想說,那樣的生活方式我不再渴望了。 我不想再為了任何表現和榮耀去燃燒自己。
我選擇的是另一種樣子:
平安、健康、喜悅——
這些才是我願意傾一生去守護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