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的追問:從表象的療癒語言,走向主體的自由實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我曾以為,愛自己是一件簡單的事

讀書會中的學員,常用「我每天參加活動」、「送自己一份禮物」、「享受spa時光」、「吃好一點」、「做最美的自己」等等的話語來表達如何愛自己,就連我自己也曾有段時間,習慣以「我要對自己好一點」做為衝動消費的潛台詞。

這些話語聽起來溫暖、自在、鼓勵人放鬆與自我照顧;有時,它們確實帶來片刻的安慰 —— 但在我更深入地觀察自己與他人的慾望結構時,便開始好奇:

這樣的「愛自己」,是來自我內心的需求嗎?或是某種預設的社會腳本?

當「犒賞自己」變成例行的補償性消費,當「做自己」總是指向達成某種特定形象時,我覺得自己並沒有真的靠近「愛自己」的核心,反而是進一步服從了社會對某個「值得被愛的我」的想像。

 

不是被壓抑,而是被馴化

Michel Foucault 在《性史》裡顛覆了性壓抑的觀點,他指出:現代社會並不是壓抑性,而是透過對性說話的方式,製造出人們的身份與慾望

權力並不是以叫你閉嘴的方式展現,而是鼓勵你說,但要用它設定給你的語言來說

我反思:當說出「我要愛自己」、「我想活得像我自己」時,這些語言真的來自於我的自由意志嗎?還是它們一早就被設計好,等著我去配合演出?

我們說出的,不一定是真我,而可能是某種預設的主體模型

於是我開始反問自己:

  • 我所追求的「自我療癒」、「精緻生活」,會否只是行銷話術下被洗腦的產物?
  • 我的慾望,是來自身心底層的聲音?亦或是社群媒體不斷餵養的幻想?


自我是由語言所建構

Judith Butler 延續了 Foucault 的思路,指出主體並非是本質性的存在,而是透過語言的重複與引述,不斷「被建構」出來的角色。

當人們總是說著「我就是比較笨」、「我就是這樣的個性」、「我不能太強勢」—— 這些話,不單只是描述,更是在建構「我是誰」

既然自我是由語言所建構的,同理:

只要你能「玩語言」,就有機會鬆動這些規範性的身份。

  • 你可以拒絕用「溫柔」去定義你的人際風格;
  • 你可以在「專業」裡加入幽默與情緒;
  • 你可以說出新的語句,讓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分類(女強人、弱女子、母性光輝)變得模糊、可笑、甚至是將它重新編碼。

這種語言的戲仿,是一種深刻的自由行動。


自由,從行動到認知

哲學家 Charles Taylor 認為,自由的關鍵不是「只要我喜歡,做什麼都可以」,而是我是否能辨識出我在選擇時所依據的價值層次。

他稱之為「強評價(strong evaluation)」—— 一種能分辨何者比較值得追求、何謂淺層喜好、何謂深層信念的能力。

這個理論點醒了我:寫作的靈感,就是來自這個不斷進行的價值反省與選擇過程。

我曾經一度卡在很想寫作,卻總擔心寫不好、寫不對、寫了沒人看的困境裏;愈是想寫些有營養的內容對他人產生影響,就愈是詞不達意、愈是思緒紛亂、愈是搞不清自己究竟想表達什麼。

藉著 Taylor 的論點,我開始思考「我為什麼想寫下這段話?我從哪裡學會這樣形容自己?是否有其它觀點可以被我接納?與我不同的觀點有哪些?」時,寫作的世界彷彿開啟另一扇大門,許多不同維度和視角開始出現,創造出那些不再被語言推著跑,而是可以駕馭語言的空間。

這是我初嚐自由的所在 —— 在反省與重構價值觀的過程中,我成為自己主體性的參與者,而不是一個建構的被動角色。

 

什麼是真正的「愛自己」?

對我來說,愛自己不再是:

  • 讓自己開心的行為清單;
  • 一套既定的自我照顧公式;
  • 或是社群演算法推播的「溫柔且堅強」性別模板。

愛自己是:

一場「持續對規範進行自我提問」的過程。

  • 愛自己,是在面對不足時,能說:「我可以不完美,依然值得被愛」;
  • 愛自己,是在面對批評或挑戰時,不以受害者自居任由情緒吞噬,也不急著證明什麼;
  • 愛自己,是在「妳應該如何如何」的聲音出現時,堅定地說:「謝謝你的意見,我會自己決定要不要參考它」。

 

從表象語言到深層主體的覺醒

Foucault 指引了一種歷史感的洞察 —— 所謂的「自然」、「真我」,往往是某一時代的語言效果。
Butler 帶來了一種語言感的自由 —— 我們可以演譯,也可以重寫任何語句。
Taylor 開啟了一種價值感的深度—— 選擇與決策,是一種精神技術。

而我在寫作裡找到的,不單是情緒與觀點的出口,更是一種主體性的鍛鍊。在單純的愛自己之外,我其實是在思考:這個「我」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選擇活出自己、又該以何種姿態來回應那些定義我的規則。

這,是吸引我持續探索的「愛自己」之路。



✦ 推薦:關鍵思想家的簡介與代表著作

1.    Michel Foucault(米歇爾・傅柯):權力與主體性的解構者
法國哲學家、歷史學家與思想考古學家,以對知識、權力與主體的批判性分析著稱。他認為權力不是來自壓制,而是透過制度與話語「生產」人們的身份與慾望。他對「性」、「瘋狂」、「監獄」、「醫療」等主題的研究,深刻改變了現代人對自我的理解。▸ 代表著作:《性史》(The History of Sexuality)、《監視與懲罰》、《知識考古學》

2.    Judith Butler(朱蒂斯・巴特勒):性別是一場表演
美國哲學家、性別理論家,以性別建構理論與酷兒理論影響深遠。她認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透過文化語言不斷重複與演出的產物,主張透過語言的「戲仿」與「滑動」,人可以突破規範,重構主體身份。▸ 代表著作:《性別麻煩》(Gender Trouble)、《身體之重》、《我之所以能說話》

3.    Charles Taylor(查爾斯・泰勒):自我與價值的哲學守護者
加拿大哲學家,以文化認同與現代主體性為研究核心。他主張真正的自由並非隨心所欲,而是來自於個體對「何者值得追求」的深層價值判斷,其思想是批判現代個人主義的深層回應,強調人類對意義的渴望與倫理定位的重要性。▸ 代表著作:《自我的根源》(Sources of the Self)、《現代社會的世俗時代》

4.    Mariam Thalos(瑪莉安・薩洛斯):自由是一種關係的創造性回應
當代表現派哲學家之一,專注於自由、社會互動與認知邏輯的關聯性。她提出自由不在於逃脫社會限制,而在於如何以創造性的方式回應這些限制,令主體得以自我定義與選擇。▸ 代表著作:《自由的社會理論》(A Social Theory of Freed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筠晴的花路沙龍
27會員
53內容數
活成一朵花,人生處處是花路。 歡迎如花般精采的你,進來坐坐,一起分享花香吧~
筠晴的花路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16
本文探討性別平等的議題,從「重男輕女」到「重女輕男」,指出性別偏好並非真正的性別平等,而是性別偏見的翻轉。作者批判社會的性別規訓,如何限制個人發展與自我認同,並呼籲建立一個能容納多樣性、模糊性、流動性與變化性的社會文化,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展現自我。
Thumbnail
2025/06/16
本文探討性別平等的議題,從「重男輕女」到「重女輕男」,指出性別偏好並非真正的性別平等,而是性別偏見的翻轉。作者批判社會的性別規訓,如何限制個人發展與自我認同,並呼籲建立一個能容納多樣性、模糊性、流動性與變化性的社會文化,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展現自我。
Thumbnail
2025/06/15
在教練工作的過程中,我發現人們在面對悲傷和死亡時,常常將彼此視為「角色」而非「人」,導致關係中的誤解和衝突。文章探討如何透過看見對方的個體性,而非其角色期待,來建立更真實、更平等的人際關係,並在面對生命困境時,以尊重和理解彼此。
Thumbnail
2025/06/15
在教練工作的過程中,我發現人們在面對悲傷和死亡時,常常將彼此視為「角色」而非「人」,導致關係中的誤解和衝突。文章探討如何透過看見對方的個體性,而非其角色期待,來建立更真實、更平等的人際關係,並在面對生命困境時,以尊重和理解彼此。
Thumbnail
2025/06/15
本文探討在面對癌症末期母親的離世時,兒子努力的定義從抗拒死亡轉變為陪伴與成全的過程。文章以敘事醫學和關懷倫理的觀點,反思我們對「努力」的刻板印象,並提出關係合作而非對立的觀點。
Thumbnail
2025/06/15
本文探討在面對癌症末期母親的離世時,兒子努力的定義從抗拒死亡轉變為陪伴與成全的過程。文章以敘事醫學和關懷倫理的觀點,反思我們對「努力」的刻板印象,並提出關係合作而非對立的觀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經常說要愛自己,才有人會愛你,才懂得愛別人,但其實很多人都不明白什麼是愛自己。 我認為愛自己可以用照顧好自己來理解。例如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感受、能量、能力、人際關係等,以上都是人生中的重要範疇。如果你真的想找到一個愛你的人和擁有幸福,一定要真正的理解愛自己到底是什麼,因為人生當中的不同領域都是
Thumbnail
經常說要愛自己,才有人會愛你,才懂得愛別人,但其實很多人都不明白什麼是愛自己。 我認為愛自己可以用照顧好自己來理解。例如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感受、能量、能力、人際關係等,以上都是人生中的重要範疇。如果你真的想找到一個愛你的人和擁有幸福,一定要真正的理解愛自己到底是什麼,因為人生當中的不同領域都是
Thumbnail
愛自己不僅是追求外在的享受,更是學會擁抱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去關注內在的小孩子。本文將分享如何愛自己的方法,包括花時間陪伴自己、探索內在需求,以及照顧自己的五個方法。
Thumbnail
愛自己不僅是追求外在的享受,更是學會擁抱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去關注內在的小孩子。本文將分享如何愛自己的方法,包括花時間陪伴自己、探索內在需求,以及照顧自己的五個方法。
Thumbnail
努力討好自己就好~ 討好自己不是變得自我,也不是刻意冷漠無情,而是真誠對待自己的心意,忠誠的按照自己的內心做選擇與拒絕~ 當下最棒的狀態,就是不需刻意、不帶勉強的舒適關係,敬重自己的心意,也尊重他人做自己~ 記得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從容地去遇見每一個願意當下一起交付時光的人,就這樣
Thumbnail
努力討好自己就好~ 討好自己不是變得自我,也不是刻意冷漠無情,而是真誠對待自己的心意,忠誠的按照自己的內心做選擇與拒絕~ 當下最棒的狀態,就是不需刻意、不帶勉強的舒適關係,敬重自己的心意,也尊重他人做自己~ 記得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從容地去遇見每一個願意當下一起交付時光的人,就這樣
Thumbnail
愛自己不是一種精神口號,而是日日的自我應證。
Thumbnail
愛自己不是一種精神口號,而是日日的自我應證。
Thumbnail
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清理」不對的頻率~ 你愛你自己嗎? 大部分的人自小被教育,應該要如何才是優秀,應該要獲得什麼才叫尊榮,那一點一滴深刻的刻劃在潛意識,當沒有到達那樣的程度,就批判自己、虐待自己,認為這樣的自己不配擁有所有的好,也認為這樣的自己得不到別人的真心對待~ 其實,真正在傷害你自己的,
Thumbnail
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清理」不對的頻率~ 你愛你自己嗎? 大部分的人自小被教育,應該要如何才是優秀,應該要獲得什麼才叫尊榮,那一點一滴深刻的刻劃在潛意識,當沒有到達那樣的程度,就批判自己、虐待自己,認為這樣的自己不配擁有所有的好,也認為這樣的自己得不到別人的真心對待~ 其實,真正在傷害你自己的,
Thumbnail
今天療癒主軸我從愛自己開始,到底什麼是愛自己?我探究了很久,每個人認為的愛自己都不一樣,但大方向跟原則我想是一樣的,就是「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靜下心來問自己,跟自己對話,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跟自己溝通。還有「不委屈」,不委屈其實不容易,生活在物質世界中,為了和諧所以妥協,為了妥協所以委屈,但有沒有雙贏
Thumbnail
今天療癒主軸我從愛自己開始,到底什麼是愛自己?我探究了很久,每個人認為的愛自己都不一樣,但大方向跟原則我想是一樣的,就是「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靜下心來問自己,跟自己對話,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跟自己溝通。還有「不委屈」,不委屈其實不容易,生活在物質世界中,為了和諧所以妥協,為了妥協所以委屈,但有沒有雙贏
Thumbnail
今天回覆一下顯化班同學的問題,有幾個同學會問我「教練,大家不是都說要愛自己,我覺得我很愛自己啊,為什麼大家都不愛我,我另一伴都不愛我,大家都不關注我,不尊重我??我是不是不夠愛自己,可是我覺得我很愛自己耶」 📌同學們,上面的問題有沒有哪裡有問題呀,有看過我愛自己的補充課,有真的看懂,應該就知
Thumbnail
今天回覆一下顯化班同學的問題,有幾個同學會問我「教練,大家不是都說要愛自己,我覺得我很愛自己啊,為什麼大家都不愛我,我另一伴都不愛我,大家都不關注我,不尊重我??我是不是不夠愛自己,可是我覺得我很愛自己耶」 📌同學們,上面的問題有沒有哪裡有問題呀,有看過我愛自己的補充課,有真的看懂,應該就知
Thumbnail
整合到核心的動機與信念,就是「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我認同怎樣的典範?」
Thumbnail
整合到核心的動機與信念,就是「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我認同怎樣的典範?」
Thumbnail
我的療癒課程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大家都能"愛自己、心疼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換句話說,就是"不要害怕愛自己",有不少人剛聽到時,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後退一步,因為東方文化認為,追尋自己的快樂是一種自私甚至大逆不道的行為,這種偏差的觀念,限制了許多人的幸福或是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機會 個人的幸福和快樂必
Thumbnail
我的療癒課程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大家都能"愛自己、心疼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換句話說,就是"不要害怕愛自己",有不少人剛聽到時,都會在心裡默默地後退一步,因為東方文化認為,追尋自己的快樂是一種自私甚至大逆不道的行為,這種偏差的觀念,限制了許多人的幸福或是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機會 個人的幸福和快樂必
Thumbnail
愛自己≠自我,對自己好一點≠自私。
Thumbnail
愛自己≠自我,對自己好一點≠自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