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語退散,但誰是支語?從「小賣部」事件看地緣政治、支語焦慮與在地化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前陣子在Threads上有個關於出版翻譯用語的戰場。

尖端代理的《交錯之吻》(ちぐはぐなキス),有一句角色台詞寫成「小賣部」,被部份台灣讀者認為是譯者使用了「支語」,罔顧台灣本地的用語和讀者文化習慣。台灣人更常使用的是「福利社」「合作社」

(尖端親上火線回覆,責任編輯有去查教育部辭典,確認有收「小賣部」,所以才尊重、保留了譯者的用法。)

但這樣的評論引起部份香港讀者的不悅,認為香港人也有使用「小賣部」這個詞,台灣人把自己不熟、非台灣慣用語的語詞都稱為「支語」,是否反應過激、有歧視之嫌。

又,如果台灣出版社拿到的是「繁體中文版權」而非「台灣版」,那憑什麼可以不顧香港讀者的需求?寫「福利社」或「合作社」根本只有台灣人才看得懂。罵著罵著,甚至連「台灣出版社比較財大氣粗」都說出口了XD

這件事情,雖然我看起來真的覺得很奧妙,尤其是台灣出版社拿到繁體中文版權,卻要被批評沒有遷就其他繁中地區的語言習慣做翻譯,簡直太過莫名又荒唐。不是台灣出版社財大氣粗,而是在台灣出版,本來就要因應台灣主要讀者的習慣來思考。​但這波爭論,其實也突顯了幾個值得討論的現象:

一、華文出版市場與地緣政治問題

台灣作為出版自由度最高、內容最豐富的華文市場,一直以來都是香港、馬華地區華文圖書的供給來源。但受到中國地緣政治的影響,不僅是實體出版,就連網路上的言論自由都多少受到緊縮。在這樣的情勢之下,台灣出版市場和香港、華文地區的連結,比過往更為緊密。香港讀者對台灣出版的依賴可能變得更重。地緣政治因素對內容生產和流通的影響持續擴大。

二、支語焦慮

同樣是在地緣政治的脈絡下,中國當代語言文化入侵的速度和力道,對台灣的影響越來越大。台灣讀者近年來對本地語言使用的敏感度變高許多,就對抗中國用語無限侵入的意義而言,這絕對是好事。

具體而言,不只是網路上展開許多討論(和支語警察的活躍),更多讀者對某些簡轉繁的出版品直接保留中國用語的作法,也一直有在閱讀社群中表達不滿。身為編輯,此時應該更深刻地體認到校對和本地用語的調整工作到底有多重要了。

但在這之前,我們是否真的有把自己的本土用語搞清楚?很多關於支語的討論是把某些罕用的華文書面語拿出來當支語在打,結果反而引來反效果,著實可惜。

語言的流動和變化很快速,不同世代對外來語的接收和內化程度,落差也很大。假如要認真對抗中國用語,我們自己要更積極做準備。沒有把握就多查多問。

要注意,教育部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站也有收錄中國常用語彙。台灣用語要查「簡編本」。另外有兩個好用的網站可以參考:

  1. 兩岸常用語詞對照表
  2. 支語警察

三、台灣優先,語境的適用性

以「小賣部-福利社」這一題來說,其實非常微妙。因為在台灣也已經不是所有學校都有「福利社」(目前倒閉消失將近一半)。而且「福利社」這個名字,其實是從國民黨來台灣之後,為了服務待遇較低的軍公教所設立的專屬購物中心作為「福利」而來的。它其實不是一般的純商業單位。

換言之,「福利社/合作社」是一個專屬於台灣幾個世代的學校經驗才會知道的用語。日後它也會慢慢走入歷史。如果選用這個詞,要應對的讀者群其實非常明顯。

但前面說到,台灣出版社優先「因應台灣主要讀者的習慣」絕對有正當性,而且這波爭論也表示讀者就是「福利社」世代的人。如果是這種很特殊的狀況,寫「福利社」再加個小小註解,也許可以解決雙邊的需求。

有些漫畫中會因應語文翻譯的必要性加一點註解。但如果加太多,恐怕也會影響閱讀。在繁體中文複雜的閱讀市場和政治情勢當中,雙方讀者如果能對想守護自己語文的努力和焦慮有多一點了解和共鳴,才有機會討論怎樣共享好作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編出版會客室
2會員
10內容數
從對天吶喊、理智斷線的出版日常中精鍊出來的編輯豆知識、硬觀點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近日,在報章媒體和社群平台熱議,要把「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的事情,想必很多人心中會有許多疑問,因此在這裡,我根據我對這個議題的理解,簡單白話整理了9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近日,在報章媒體和社群平台熱議,要把「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的事情,想必很多人心中會有許多疑問,因此在這裡,我根據我對這個議題的理解,簡單白話整理了9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近日教育部公告將臺灣閩南語「正名」為臺灣台語,引起軒然大波,正反雙方紛紛採在自己的政治立場上熱議紛紛。身為一個語言學專業的學生,我原本以為這是一個冷門到不能再冷門的科目,但想不到與政治沾上邊之後,可以如此「熱門」。不過,既然是語言學專業的學生,總是得提一提自己的見解。
Thumbnail
近日教育部公告將臺灣閩南語「正名」為臺灣台語,引起軒然大波,正反雙方紛紛採在自己的政治立場上熱議紛紛。身為一個語言學專業的學生,我原本以為這是一個冷門到不能再冷門的科目,但想不到與政治沾上邊之後,可以如此「熱門」。不過,既然是語言學專業的學生,總是得提一提自己的見解。
Thumbnail
揆諸晚近自「國家語言發展方案」以來的「台灣台語」一詞,本土化的末流可說是沉迷於意識形態的迷幻快感。
Thumbnail
揆諸晚近自「國家語言發展方案」以來的「台灣台語」一詞,本土化的末流可說是沉迷於意識形態的迷幻快感。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到中間的時候,正巧碰上台灣的國會改革大事,讀著讀著特別有感,不禁心想,如果各黨派的人在發言前都可以保有「對話」的基本觀念,那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啊,雖然我覺得生活即政治,但心得還是先不提台灣目前的問題。回到重點.....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到中間的時候,正巧碰上台灣的國會改革大事,讀著讀著特別有感,不禁心想,如果各黨派的人在發言前都可以保有「對話」的基本觀念,那國家一定會走向更好的未來。 啊,雖然我覺得生活即政治,但心得還是先不提台灣目前的問題。回到重點.....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示範台灣「本土」腔調時,是不是會聯想到「台灣苟蟻」?究竟台灣人說話時有什麼樣的特點?台灣不僅以人文底蘊、美食文化和美麗風光聞名於世,其語言的獨特性也同樣讓人著迷。語調和聲音,是我們生活記憶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傳承的特性。隨著新移民及外來常住人口的持續增加,大陸SNS影響社會,「台灣腔」其實也正在轉變。
Thumbnail
示範台灣「本土」腔調時,是不是會聯想到「台灣苟蟻」?究竟台灣人說話時有什麼樣的特點?台灣不僅以人文底蘊、美食文化和美麗風光聞名於世,其語言的獨特性也同樣讓人著迷。語調和聲音,是我們生活記憶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傳承的特性。隨著新移民及外來常住人口的持續增加,大陸SNS影響社會,「台灣腔」其實也正在轉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