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對小時候的他可以笑笑的,現在卻那麼容易抓狂?」
「為什麼我這麼容易生氣?」
因為孩子長大以後
你對他的期待,也悄悄變重了
從原本的「他還小沒關係」
變成「你應該要懂事了吧?」
-
有時候我們會忘記
孩子的惱人,其實也是一種年紀限定的可愛
嬰兒把飯吃得滿臉、滿桌、滿椅子底下
你會覺得「好可愛~在探索世界!」
但青少年的房間亂七八糟時
你卻皺眉說:「你這樣像話嗎?」
-
隨著孩子長大
你的教養態度是不是也越來越嚴肅?
我們往往對年紀越小的孩子有更多寬容
但適齡行為,應該在不同年齡都被理解與接納
如果能練習保持「覺得他很可愛」的心情
你會發現那些讓你抓狂的時刻
其實也有它的溫柔版本
當你開始這樣想:
滿臉都是食物 → 是在學習用餐
椅子下滿地殘渣 → 是在探索手眼協調
青少年的房間像垃圾場 → 是在學習自我掌控、自我定義
你會發現:「啊,原來這也算是一種可愛啊」
-
當你覺得孩子很煩的時候
不如笑著想:「啊~是這個年紀專屬的小混亂啊!」
你正在幫助他長大
也在練習用溫柔,翻譯那些被誤會的行為
孩子越大,你是不是越難溫柔?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有些情緒需要翻譯
11會員
21內容數
如果你曾經有過這樣的感覺,你會知道我在說什麼
#方格新手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常會感到焦慮與困惑。然而,這些改變與無法掌控是很正常的,意味著孩子開始學習為自己的言語跟行為負責。理解孩子,讓孩子有機會理解父母,互相理解,相信關係將會有所改變。

我們就是情感豐富的人,這可以是我們的優勢。只要我們學會不讓情緒成為絆住我們的阻礙,在感同身受之餘學會更多應對策略,就不需要用盔甲來武裝自己的心了。

我們就是情感豐富的人,這可以是我們的優勢。只要我們學會不讓情緒成為絆住我們的阻礙,在感同身受之餘學會更多應對策略,就不需要用盔甲來武裝自己的心了。

兒子咻一下就快兩歲了,覺得很難想像,彷彿他出生只是才剛過不久的事情,怎麼現在就已經很會講話而且還很會走路了呢?孩子的成長速度很令人吃驚,孩子聰明的學習能力也很令大人羨慕,看著他一天一天都在進步,就覺得很開心,也覺得很感動。
現在也正經歷分離焦慮的高峰期,兒子非常的黏媽媽,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兒子咻一下就快兩歲了,覺得很難想像,彷彿他出生只是才剛過不久的事情,怎麼現在就已經很會講話而且還很會走路了呢?孩子的成長速度很令人吃驚,孩子聰明的學習能力也很令大人羨慕,看著他一天一天都在進步,就覺得很開心,也覺得很感動。
現在也正經歷分離焦慮的高峰期,兒子非常的黏媽媽,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