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沉默的人,只是她從不覺得需要聽我說話
一直到很後來,才終於能把這段感覺說出口
原來我從小生活的地方,不是我的家,只是我不得不待著的地方
那裡沒有惡言相向,沒有肢體暴力
但我始終覺得不舒服,說不上來的那種
直到我長大,開始學會傾聽自己的感受
我才發現, 原來那種感覺,叫做不被尊重
-
我媽習慣用命令式的語氣對我說話
叫我幹嘛就是幹嘛,沒有一個「請」字
我曾經受不了對她說:
「妳很像在把我當小弟在使喚」
她竟然回我:「你就是我的小弟啊」
那一刻我呆住了
那不是一句玩笑話,那是我鼓起勇氣說出感受後,得到的回應
這樣的回答,不只是冷漠,還帶著一種把你壓回去的控制
彷彿在說:
你沒資格覺得不舒服
你的感覺不重要
我要你怎樣你就得怎樣
-
小孩不會說,但會感覺
他對我的態度,總是上對下
語氣、行為、日常安排裡,充滿一種「你就應該這樣被我對待」的氛圍
對一個孩子來說,那是很隱微的不舒服,小孩說不出哪裡不對,卻早已記在身體裡
她從沒覺得這樣有問題,我也曾懷疑是不是自己太敏感
但其實是我一直在不被尊重的環境裡,還努力想活得有尊嚴
-
她對客戶可以笑臉迎人,對我卻只剩下急躁、命令與否定
我連她「演出來的好脾氣」都沒分到
在這樣的相處裡,我學會了觀察氣氛、壓抑需求、預測風暴
只因為:我太想避免被傷害了
這不是愛,是一種支配
-
她從不道歉、不認錯,甚至不覺得自己哪裡有問題
我嘗試靠近、對話、和解,但她從來不願傾聽
後來我發現,我不能再用我的真心,去敲一扇永遠不會打開的門
「有些人,即使你已經說出來了,他還是聽不見你」
那是他的侷限,不是我的錯
-
有些痛,是沒有結局的
不是每一段關係都能像我和伴侶那樣,有調整、有修復、有靠近的空間
我媽和我之間,是一段我努力過卻沒結果的關係
所以我明白,穿越痛,不是為了修復關係,而是為了自己
不是為了等她變好
而是為了不讓這段傷繼續影響我未來的關係、自我價值與生活
更是為了是回頭抱住當時那個無人可依的自己
-
現在的難過,是一種誠實的療癒
代表你願意靠近那個曾經被否定的自己,代表你還記得你努力過,也願意為自己難過
這是重新拿回力量的過程
不是一瞬間自由,但每一次感受與靠近,都是一步療癒的路
-
我沒有等到她改變,但我自己長大了
她可能永遠不會認錯,因為承認代表要面對「我傷害了我的孩子」
她選擇否認、推卸、合理化,把一切當作理所當然
但我不一樣
我選擇了誠實,我選擇了感受,我選擇了離開
從一段吞噬我能量的關係中,努力掙脫出來
-
這段經歷對我造成了什麼影響?
過度自我要求,因為太怕被說不夠好
習慣壓抑自己、過度照顧別人
尊重極度敏感,因為我曾被剝奪過
變得願意去理解別人,因為我知道不被理解有多痛
-
我選擇讓難過轉化成了力量,而不是重量
選擇了面對痛而不讓它毀掉我,反而成為我的燃料
每一次心碎,我會把碎片收好,黏成一盞燈
在脆弱中站起來,伸出手去扶別人一把
這樣的自己,值得驕傲
-
如果你也在一段關係裡常常感覺「說不上來的不對勁」⋯⋯
也許你也正經歷一段曾經讓你壓抑、忍耐、不被看見的關係
我想對你說
那是你開始知道,自己值得更好的對待
我們都值得一段,不需要縮小自己去適應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