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吵的孩子有糖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記得有一天帶著孩子和朋友出遊,朋友好奇地問著:「一般的小孩通常都會一直吵著要買什麼,要玩什麼,可是你們家的小朋友比較不會耶!為什麼啊!」我們笑著回應著:「可能因為他們自己會衡量吵可能也沒有用吧!不過,其實多少也都會啦!只是相對比例上比較少。」想到這樣的議題,不禁想著其實常常在玩具賣場看見小朋友大吵大鬧,就為了讓爸媽同意購買他們想要的東西。每次發生這樣的情境,我心中的心理學細胞遂立刻蠢蠢欲動,只要時間允許,我通常會靜靜地待在一旁觀察故事情節的發展。究竟這場戰爭,是會吵的孩子贏了,手裡拿著心中所想要的玩具,開開心心地回家;還是孩子輸了,憤怒的表情伴隨著淚水在眼眶打轉;抑或者這裡頭還隱含著兩方都滿意的結果,父母牽著孩子的手,雙方都開心地離開。

「會吵的孩子有糖吃」,這是許多人都知曉的情境,然則可曾想過為何會如此呢?顯然這裡頭的關鍵因素在於「吵是有用的」。當孩子們在年紀幼小的時候,他們對於行為對錯的理解很單純,他們僅是用能否「達到目的」做為判斷的標準,這裡頭不會有太多道德與行為是否合宜的考量。就甭說還有大人會期望孩子們能夠體諒父母的賺錢的辛勞,以孩子們的年紀來說這實在太強人所難了。

這幾年當父母之後,最深刻的體悟大概就是孩子的行為,父母要佔一半以上的責任。可是,父母往往不自覺地將所有的責任歸諸於孩子。尤其是我們處在一個極度熱愛比較的社會,身為父母的人,當不經意遇到其他年紀相仿的親子,往往比評之心就會立刻升起。比輸了,孩子們就遭殃了。「為什麼你沒有像某某某那麼愛看書?你看誰誰誰都能夠自己早起。…」怕輸的心裡,幾乎是每個大人在成長過程中所受的創傷,讓人擔心害怕的是,這療癒不僅沒被正視,甚至透過孩子們去緩解。想當然爾,當這個緩解的方式失去了效用,那痛楚往往立刻轉換成憤怒,而孩子們則成了無辜的對象。更值得去反思的是,其代價也許超過我們的想像,因為除了孩子們感到不安,親子關係也往往傷痕累累。

當然我的意思絕對不是說當父母的不可以有任何的比較之心,因為這同樣也是強人所難。每次分享教養的許多想法時,往往都會提醒著心焦的父母,當然這也包括我自己,我們都不是聖人,也都不完美,所以仍不免陷入一些麻煩之中。尤其是這些年關於教養的書籍琳瑯滿目,很多人越看越心慌,因為擔心自己做不到。允許與包容不單單是對孩子,也是對自己。知曉是一個反省的開始,也是一個改變的開端,需要的是持續的自我觀照,而不是一個立刻脫胎換骨的巨變。

這是父母的難,我們往往被許許多多的擔心所綁架,可是若我們停下來好好地思考往往會發現,那樣的擔心未必能夠達成預期的結果,更多時候往往成了讓人動彈不得的桎梏。比如說當父母很多時候,會面臨兩難,一如這兒所要談的孩子藉由吵鬧來達成目的的方式。父母面對孩子們的哭鬧,其實心情是複雜的,一方面覺得憤怒,可是一方面也會覺得心疼。尤有甚者,身為父母往往很難抵擋答應孩子之後,他們燦爛的笑容。於是,那樣的兩難不免陷入拉扯。可是這會兒得要想想拉扯的過程,其實是很傷人的。

我們或可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看,當他們提出他們的想望時,父母若立刻嚴厲的拒絕,而後他們開始藉由哭鬧的方式來傳遞他們的需求。父母先是憤怒,然後妥協。那像是在告訴孩子,從表達到哭鬧再到滿足,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於是他們面對過程中父母的憤怒,也就覺得那是過程的一部分。熬過了這個部分,就能夠得到心中所想要的結果。

這也就不難想像,往往當父母在表達拒絕與憤怒之後,沒有答應孩子們的需求,反而嚴厲的拒絕孩子,孩子的哭鬧行為就更為劇烈甚至脫序。因為對孩子們來說,一開始父母表達憤怒是他們能夠接受的,可是接續而來的該要是答應與妥協,反想到竟然沒有安照他們所預期的狀態發展。這會兒他們心中的失落才真正的表達出來,而且裡頭還含括滿腹的心酸與委屈。亦即前面的哭鬧或許是慣性的表達,甚或是一種沒有太多自覺的手段,後面的哭鬧則是被拒絕後的沮喪與絕望。同樣是哭泣,可是兩者之間是很不一樣的。

偏偏如果在那當下,父母無法看清整個過程,反而認為自己明確拒絕甚至表現出憤怒的神情,孩子不僅沒有因此而退縮,反而更加無理取鬧,那將衝撞著自己的威信,也不經意地碰觸到心中原存的傷口。暴怒與心傷,遂成了最容易呈現的情緒反應,殊不知對孩子來說,那是更加讓他們不安的。因為他們心中同樣的充滿了迷惘與傷悲。

其次,很多時候父母往往會認為答應孩子們的物質需求能夠建立較好的親子關係。然則也許得先要回過頭想一想,孩子們若每求必應,那麼其將視為理所當然,很難去珍惜與思考親子之間的互動。而透過爭吵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則又不免讓孩子得要去經歷完緊張關係後,才能夠達成心願,其相對代價是會慢慢地變得不在乎父母的憤怒,因為那原是一個得要去經歷的過程,當這一切被視為必然,其也就容易輕忽。最糟的狀況是,吵鬧不一定可以得到,也就是因為父母心情上的落差,或者因為孩子們所想要購買的物件的不同,父母的反應不盡相同。而孩子若無法懂得,那麼將造成他們無法依循的不安,也將造成他們一直無法順利建立起面對需求的表達模式。而且這也將造成孩子們在面對親子關係時,因為無法預期而感到不安。

是故,回到關鍵的議題,當要教導孩子的先決條件一定得是在情緒平和的狀況中,因為當情緒是處在不安的狀況時,往往很難學習與理解我們所要傳達給他們的想法。所以,抽離當下的處境,甚或多給孩子一點時間讓他們情緒緩和下來,再來討論溝通彼此的想法是必要的。當然,很多人會說可是孩子們在那當下哭鬧,根本無法帶離,那麼得要去想的是,如果因為哭鬧而滿足,那麼父母其實是不斷強化他們藉由此一手段得償心願的幫凶。即便願意滿足他們的需求,都得試著改變他們的表達方式,而這過程勢必得要經歷過一段陣痛期。這段陣痛期,父母試著得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因為如果過往的模式是當父母開始發怒,孩子會更加哭鬧,然後父母妥協。試想,就孩子的觀點來說,父母的發怒反而是得到所求的第一步,他們當然得要跨入父母最為頭疼的第二步。於是,重複的情境將再度上演。

此外,試想如果孩子們在表達心中的欲求,可是卻不見得每次都能如願,她也不清楚其間的差異。那麼很顯然地就落入了機率的想法之中,也就是他們知道不是每次都能達成心願,可是會有幾次是能夠成功的。假設你是孩子,那麼你會怎麼辦。你會不會提高索求的頻率,因為當頻率欲高,那麼達成心願的機會也欲高。可是這偏偏是父母所不樂見的,所以如何讓他們建立適切的價值觀,讓他們心中有把尺,知曉為何有些父母會答應,有些父母不會答應其中的差別,就可以讓他們漸漸擺脫散彈打鳥,需索無度的困境。

所以,再次強調這裡頭最關鍵的一件事,在於我們希望能夠讓孩子願意去表達他們的想望,而當他們的想望無法滿足,我們也得清楚地讓他們知曉,這裡頭父母的考量點為何。漸漸地他們也就能夠學習到衡量的方法。比如說過去經濟尚未如此寬裕的時候,往往孩子們是在特殊的日子才能購買禮物,然則現今一方面物質的誘惑更甚以往,一方面少子化,所以父母往往較常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可是,少掉了理由,那麼孩子們在這過程究竟學習到什麼,其實是值得好好反思的啊!



延伸閱讀

關於一個父親的叨叨絮語這一系列文章的介紹與總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師的海洋之心
73會員
181內容數
書寫的內容,原則上仍以書籍、電影、旅行、攝影、心理為主軸,而因為己身為心理師,所以往往在思考的面向上會從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期待能夠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感受與反思。
2025/05/09
總是牢牢地記得研究所的指導教授柯華葳老師在談及教養的議題時曾經反覆地提醒著:「千萬不要小看孩子」。不要讓自己心中的框架限制了孩子的發展,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空間,讓他們得以展現他們的獨特與精彩。也因此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也總是要求自己身體力行,而他們也一次又一次地展演出讓人驚嘆的成果。
Thumbnail
2025/05/09
總是牢牢地記得研究所的指導教授柯華葳老師在談及教養的議題時曾經反覆地提醒著:「千萬不要小看孩子」。不要讓自己心中的框架限制了孩子的發展,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空間,讓他們得以展現他們的獨特與精彩。也因此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也總是要求自己身體力行,而他們也一次又一次地展演出讓人驚嘆的成果。
Thumbnail
2025/03/22
深夜坐在案前,心裡頭感觸頗深,也許是因為剛剛去參加了小蓁蓁與小亮亮的班親會,老師分享了兩個小朋友在學校的表現,旋即聯想到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突然覺得,這兩姊弟懂事多了。聽著老師對於兩個小寶貝的讚美,心裡頭不免甜甜的。然則也許是這個暑假花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對他們的成長也有更多的體悟。
Thumbnail
2025/03/22
深夜坐在案前,心裡頭感觸頗深,也許是因為剛剛去參加了小蓁蓁與小亮亮的班親會,老師分享了兩個小朋友在學校的表現,旋即聯想到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突然覺得,這兩姊弟懂事多了。聽著老師對於兩個小寶貝的讚美,心裡頭不免甜甜的。然則也許是這個暑假花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對他們的成長也有更多的體悟。
Thumbnail
2025/01/08
相信自己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得要有實際生命經驗的積累,才能夠去抗衡內心的恐懼與遲疑。內心願意去相信著,經歷過這一次的學習,對他們來說,將擁有更多的自信去面對往後的人生路途,更重要的是,希望他們保有樂在學習的熱誠與初衷。
Thumbnail
2025/01/08
相信自己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得要有實際生命經驗的積累,才能夠去抗衡內心的恐懼與遲疑。內心願意去相信著,經歷過這一次的學習,對他們來說,將擁有更多的自信去面對往後的人生路途,更重要的是,希望他們保有樂在學習的熱誠與初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     讓孩子玩出一片天   每每到外頭喝杯午茶、偷個閒,總會看到一些父母在閒聊,然後一旁的孩子就會開始自顧自的玩耍,每當大人們的交談結束後,我總是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語:「就知道玩玩玩!也不會用點時間讀書!」然後,父母就會擺著臉將孩子帶走。   這個戲碼相信在台灣並
Thumbnail
(本文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     讓孩子玩出一片天   每每到外頭喝杯午茶、偷個閒,總會看到一些父母在閒聊,然後一旁的孩子就會開始自顧自的玩耍,每當大人們的交談結束後,我總是會聽到一句熟悉的話語:「就知道玩玩玩!也不會用點時間讀書!」然後,父母就會擺著臉將孩子帶走。   這個戲碼相信在台灣並
Thumbnail
小時候,我算是那群不那麼幸福的小孩中的一員。爸爸媽媽常常吵架,讓家裡死氣沈沈的。我還小,不敢吭聲,深怕自己說了些什麼會被掃到颱風尾。在學校裡,我和班上的同學玩在一塊,下課時我們聊天、玩鬼抓人和躲貓貓,感情十分融洽。然而,我卻時常從他們嘴中聽到一些刺耳的話語,嘲諷我的外貌。當時的我還小,覺得這都沒
Thumbnail
小時候,我算是那群不那麼幸福的小孩中的一員。爸爸媽媽常常吵架,讓家裡死氣沈沈的。我還小,不敢吭聲,深怕自己說了些什麼會被掃到颱風尾。在學校裡,我和班上的同學玩在一塊,下課時我們聊天、玩鬼抓人和躲貓貓,感情十分融洽。然而,我卻時常從他們嘴中聽到一些刺耳的話語,嘲諷我的外貌。當時的我還小,覺得這都沒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在帶著孩子跑東跑西到處玩的這段時間,當碰到了有玩具的場合,總是會聽到不少"你要分享啊!"、"小氣欸~分人家玩啊!"、"不要吵!分人家一起玩!",隨著孩子長大,長輩們也會開始提醒"可以開始教他分享了!"、"這個借阿嬤玩?不要?!這麼小氣啊!"。 我們害怕孩子變成小氣吝嗇的人,但,我們大人也不論什麼都
Thumbnail
今天探討,身為隱形工具人,在孫子兵法輔助下把該拿到的糖吵到手,安穩的把糖吃下肚。該是你的,誰也不要想拿走。 吵糖三部曲: 一請先自我評估你的勝算有多大 二沒有勝算請你耐著性子先等待 三你可以引誘你的敵人犯錯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 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立志做個善攻者!
Thumbnail
今天探討,身為隱形工具人,在孫子兵法輔助下把該拿到的糖吵到手,安穩的把糖吃下肚。該是你的,誰也不要想拿走。 吵糖三部曲: 一請先自我評估你的勝算有多大 二沒有勝算請你耐著性子先等待 三你可以引誘你的敵人犯錯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 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立志做個善攻者!
Thumbnail
帶小孩去親子餐廳用餐,除了可以用餐外,還可以避免下雨天沒地方讓小朋友放電。然而實際體驗卻帶來了許多問題,包括餐點不適合、喧鬧的環境、管理不善的遊戲區,最終讓家長感到失望。
Thumbnail
帶小孩去親子餐廳用餐,除了可以用餐外,還可以避免下雨天沒地方讓小朋友放電。然而實際體驗卻帶來了許多問題,包括餐點不適合、喧鬧的環境、管理不善的遊戲區,最終讓家長感到失望。
Thumbnail
涼爽的午後, 我和好友在校園的走廊邊聊著大兒的升學去向。 「哎呀!那是她的小孩呀!不見得適合你兒子。聽聽就好~」 「就像我不喜歡一些育兒書,特別是那種憑藉著自己養育孩子的經驗,就產出一堆理論的⋯」 「就是個人的經驗談嘛!又不見得適用在每個孩子!有些看了覺得浪費時間,還製造恐慌
Thumbnail
涼爽的午後, 我和好友在校園的走廊邊聊著大兒的升學去向。 「哎呀!那是她的小孩呀!不見得適合你兒子。聽聽就好~」 「就像我不喜歡一些育兒書,特別是那種憑藉著自己養育孩子的經驗,就產出一堆理論的⋯」 「就是個人的經驗談嘛!又不見得適用在每個孩子!有些看了覺得浪費時間,還製造恐慌
Thumbnail
當帶著年幼的孩子外出用餐時,他們充滿好奇與活力,很難保持安靜。用嚴肅的命令無法達到效果,可以採取遊戲的方式,讓孩子保持安靜,提升親子關係。本文分享帶女兒外出用餐的經驗與方法。
Thumbnail
當帶著年幼的孩子外出用餐時,他們充滿好奇與活力,很難保持安靜。用嚴肅的命令無法達到效果,可以採取遊戲的方式,讓孩子保持安靜,提升親子關係。本文分享帶女兒外出用餐的經驗與方法。
Thumbnail
希望天下父母也可以樂在其中。
Thumbnail
希望天下父母也可以樂在其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