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討論表面問題!本文將分享如何區分「真實命題」與「具體標的」,讓你的每一次溝通都能直達核心,真正解決問題。
一場會議最常見的困境是:明明大家在討論同一個專案,卻感覺每個人想解決的問題都不一樣。這正是多數職場溝通失效的根源——我們都在處理「標的」,卻忽略了背後真正的「命題」。
為了讓一場溝通真正有效,在開始前,你必須先花時間釐清這兩件事。【核心觀念】用「命題」與「標的」重新校準對話
你可以用一句話快速理解它們的關係:命題是你想解決的「本質問題」,標的是你這次要處理的「具體對象」。
- 命題 (Proposition) = 真正要處理的「核心議題」
- 它是這次溝通背後的目的或挑戰本質,通常是抽象、跨部門的。
- 例如:「為什麼團隊無法合作?」
- 標的 (Object) = 要處理的「具體載體或表現」
- 它是你這次實際溝通的人、事、物、專案,是命題的「落點」或「入口」。
- 例如:「小張一直遲交。」
如果只討論標的(小張遲交),卻不觸及命題(團隊合作模式),問題就永遠無法真正被解決。
【常見的溝通陷阱】三個「標的」與「命題」錯位的實例
1. 討論「專案 Bug 很多」(標的)
- 很容易被帶偏到:人力不足、時間太趕。
- 真正的命題應該是: 為何需求都邊做邊改?流程設計是否有預期錯誤的緩衝機制?
2. 討論「產品賣不好」(標的)
- 很容易被帶偏到:功能不夠強、UI 不夠美。
- 真正的命題應該是: 我們的產品價值主張是否成立?目前的轉換漏斗哪一段最斷裂?
3. 討論「引流做不好」(標的)
- 很容易被帶偏到:預算太少、平台選錯。
- 真正的命題應該是: 我們的流量策略與品牌價值是否對齊?我們到底想針對哪群人做哪種轉化?
【你的溝通設計三問】
在每一次重要溝通前,你可以自問這三個問題,來釐清你的策略溝通設計:
- 我真正想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命題)
- 這次希望討論和解決的,是什麼內容?(標的)
- 有哪些議題是這次「不處理」的?(切割問題)
只要定義清楚這幾件事,整場溝通就會從「彼此猜測」變成「共同推進」。
(延伸閱讀與下一步)
當你設定好「真實命題」後,下一步就是如何設計一場對話,讓所有人能共同建構出可執行的方案。想了解更多,歡迎閱讀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 ▶︎ 延伸閱讀:【深度溝通3】不是談出共識,而是共創一套可被傳遞的理解與行動設計
下一步,您可以選擇:
1. 探索我的核心方法論
如果你對我解決所有複雜問題的思考框架感興趣,想了解這背後的「深度洞察、破窗思考、系統設計」的完整邏輯,建議你從我的定錨之作開始。
▶︎ 前往【思考框架與解決方案】
▶︎ 前往【商業模式與產品價值重構】
▶︎ 前往【高效團隊與組織系統設計】
2. 了解服務與合作方式
如果你想了解我的專業背景,以及我能為你的企業提供哪些具體的服務方案(如一對一診斷、工作坊、長期顧問等),歡迎前往我的「關於我」與「服務」頁面。
▶︎ [點此了解我的背景與服務項目]
3. 直接預約初步診斷
如果你正帶著明確的商業挑戰而來,並希望直接與我對話,找出問題的破局點,歡迎預約一次 30 分鐘的免費線上對談。 ▶︎ [點此預約 30 分鐘初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