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朋友,是在參加完「職場資源盤點工作坊」後,進一步參加「3對3職場對話實驗室」的其中一位參與者。這段對話過程,讓我印象極為深刻,因為這是許多默默做事的資深專業工作者的共同樣貌。也許我們可以一起在他的故事中看到自己,得到些啟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年的努力,埋頭苦幹但少有人知這位朋友在職場已經超過二十年,從專科畢業後,就投入科技製造產業,先是擔任工程師,後來轉任PM。這麼多年來,他始終待在大型企業體系裡,歷經兩岸轉調、集團內輪調,但從未離開這條職涯主軸。
他說自己學歷不是什麼名校,一直以來也沒想過再去進修。因為他的專業表現始終獲得主管的肯定 : 穩定、可靠、交辦任務都能落地實現。他以為會就這樣直到退休。然而,這一切在這一兩年出現了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主管來了,局勢跟著轉變
單位來了一位新主管。這位主管上任後,引起不小震盪,讓他第一次產生「是不是該離開熟悉環境、尋求新發展」的念頭。但困難也馬上浮現,投出了不少履歷,都石沉大海。沒有面試邀約。
他問:「是不是因為我不是名校畢業?是不是48歲了,人資一看到學歷跟年齡就直接pass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履歷的重點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是怎麼做的,以及為什麼只有你能做到
在我們的對談中,我問了他一個問題:
「你寫的這些專案成果,如果不是你做,別人也能做出一樣的結果嗎?」
他思考了一下說:「應該可以吧……我只是剛好在那個領域做久了而已。」
但隨著他細細描述專案的展開方式、流程控管、預算管理、人力資源調度、技術協調、風險預判……我聽到了更多:
✅ 他其實非常擅長風險預判與流程控管
✅ 他能快速建立跨部門協作關係
✅ 他熟悉從技術到商務語言的轉換
✅ 他知道怎麼推動案子在預算與時程內完成
✅ 他總是那個會先跳出來補位的人
✅ 他擁有多年集團內轉調與適應多變環境的韌性
這些企業很重視的特質,卻都沒有出現在履歷上。
因為他只寫了:「參與專案 A、B、C」,卻沒寫出「我在其中扮演什麼關鍵角色、解決什麼問題、創造什麼成果」。而這,正是讓履歷脫穎而出的關鍵。
😅履歷沒問題,但缺了靈魂:那些「只有你做得到的事」
履歷的重點從來都不是「你做過哪些事」,而是「你解決過哪些別人不一定能解的難題」。你的履歷要說出你獨特的決策邏輯、推進專案的風格,以及你是怎麼做成這件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往前一步:你做得好沒錯,但公司還需要這件事嗎?
另一個讓他卡關的點是 : 他沒有注意到「主管為什麼會調來這個部門」。
在我們一起回顧近期部門的變化時,他才發現一個關鍵:
「也許這位新主管的任務,不只是經營既有項目,而是負責推動策略轉向。」
我們猜測,這位主管背後可能帶著「不能說的任務」:例如事業體重整、資源轉移、預算壓縮甚至團隊裁併。
在這樣的環境下,再怎麼努力完成舊有專案,也可能被視為「不合時宜」。
😅當你只專注在專案,而沒有抬頭去看公司的方向,你就會錯過那些「局勢轉變」的徵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這位朋友來找我們時,是帶著兩個問題來的:
🤔問題1: 我是否應該去念一個「大家都認可」的研究所?
在他的產業裡,名校背景確實在大多數時間還是會被當成入場券,這是一種”人際脈絡”。
我先跟他說了一個故事~
我有一位很喜歡的馬來西亞籍的前任總經理,他的學歷是高中,在馬來西亞讀大學是很貴的,為了不增加家裡的經濟負擔,他選擇了就業,他選了一條艱難但快速的道路: 在畢業兩年內就要拿到國際會計師證照,然後進入國際級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後來轉至企業端,歷經了財務分析、銷售分析、業務主管、最後升任分公司總經理後來也輪調至台灣擔任總經理一職。
他從不掩飾自己的學歷,反而讓它變成一個可以跟所有員工對話的橋樑。
所以我也問他:
「你的學歷,有沒有可能也變成一個勵志故事?如果還沒這份自信,還沒這個底氣,換作是我,我會去唸研究所。」因為「我不是為別人唸的,我是為了讓自己有底氣。」
讀研究所,對資深工作者來說,可以是一段拓展人際脈絡、明確職涯方向、增加角色轉換籌碼的歷程。如果要朝更高階的角色邁進,它能成為一段累積影響力與方法論的歷程。
如果你能自信地把你的故事說好,就不一定要補學歷。如果你說不出來,那麼讀研究所也許會是讓你建立自信跟自我肯定的一條清楚的路。
🤔問題2: 為什麼我投了很多履歷,卻沒人找我面試?是不是我的履歷寫錯了什麼?
你確實地列出了"你的過去",但沒有把"你的好"說出來。
你要寫出「為什麼只有你能把這個案子做成」,而不只是「你做了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們對話的最後,他說:
「我很高興自己今天有來參加活動,我有得到我要找的答案,也清楚確認接下來我要做什麼了。」
我很為他開心,也相信接下來他的每一步都會更有自信地往前邁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許你也和這位朋友一樣,默默耕耘多年,卻不確定下一步該往哪走。
想清楚你要的是「證明自己」,還是「讓自己有更多選擇」。這兩者方向不同,但都值得被好好看見。
當你把自己有多好「翻譯」出來時,那一刻起,職涯的選擇權就會慢慢回到你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