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錯了,你只是太快怪自己了!
有沒有發現,每當一件事情出狀況,你的第一個反應,總是問自己:
「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還沒搞清楚發生什麼事,心裡的小法官已經拍案定罪:
是你太敏感、是你反應太快、是你不夠成熟、是你太難搞。
我們以為這是成熟,是自省,是負責任。
但久了以後,這種「習慣性自我檢討」,會變成一種難以察覺的內傷。
我就是這樣。
明明只是心裡有一點點不舒服,卻立刻翻出自己過往的「缺點清單」來審判自己:是不是我又說錯話了?是不是我太不體貼?是不是我太玻璃心了?
我們活得好像很有覺察,其實只是太熟練於——責怪自己。
韓劇《未來的首爾》,有一句話像一記溫柔的敲門聲:
每當我感到不安,我都覺得自己錯了,但原來我並沒有錯,我只是忘了自己是誰。
「你沒有錯,你只是忘了你是誰。」
那一瞬間,我的心有一種輕輕的震動。
原來我不是犯了什麼錯,而是又一次,離自己太遠了。
不是不夠好,而是太怕不被喜歡;
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太急著證明自己沒問題。
我們太熟悉「自我檢討」,但忘了怎麼「自我安慰」
有些人,一不開心就會罵別人。
有些人,一不安就會怪自己。
而後者,通常是那些太努力成為「好人」的人。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結果真的做到了——對別人超寬容,對自己超嚴格。
我們太知道自己哪裡不夠好,所以批評起來,一刀刀都直搗內心最軟的地方。
而且還以為,這叫「成熟」。
但其實,真正的成熟不是每次都怪自己,而是能夠分清楚:
這件事,我真的該負責嗎?還是我只是太害怕失控,才急著找人負責,而那個人剛好是我自己?
健康的反省 VS. 不健康的自責
健康的反省,像一盞燈,照亮盲點,也照亮出路。
不健康的自責,像一場審判,把自己打入冷宮,還關上燈。
健康的反省,會讓你更清楚,不是更混亂。
健康的反省,關注行為,而不是否定你整個人。
健康的反省,幫你成長,不是讓你羞愧。
而那些「我又搞砸了」「都是我不夠好」「我太差勁了」的聲音,
它們也許不是反省,而是你內在那個總是怕被責備的小孩,在搶著先責備自己。
成長不是靠鞭打,反而靠理解
我們當然會有說錯話的時候、做得不夠好的時候,
會後悔、會想改變——那很好,那是活著的證明。
但請記得:
犯錯不等於你不夠格。
遲疑,不等於你沒價值。
反省,不需要帶著刀。
我們不是為了避免錯誤而活著,
我們是為了,在每一次迷路之後,還願意牽著自己的手,再走回來。
下次當你又開始責怪自己的時候——
可以慢一點,先不要急著審判。
那個立刻跳出來說「都是我不好」的聲音,也許只是你太怕失去什麼了。
不如先深呼吸一下。摸摸自己的胸口。
問問那個正在心慌的自己:「嘿,你怎麼了?」
有時候,不是你做錯了什麼。
只是你太用力想要證明你是對的,是好的,是值得留下來的。
親愛的,
你一直都值得,不需要那麼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