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鍊魂】【附章-愛的論文】第四十二回 9.1馬斯洛需求層次方塊(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9.1馬斯洛需求層次方塊

  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提到:還有種與這些基本需要彼此協作又互相競爭的認知需求。又可分作求知欲(The desire to know)與理解欲(The desire to understand)。

  這兩者自成一個小階層,求知欲先於理解欲。馬斯洛稱這兩者是個小團體,稱那些基本需求為大團體。這兩個集團是相互關聯而不是截然分離的。

  同是此書的第四章〈人類動機理論〉,馬斯洛提到,還有種審美的需要(Aesthetic needs),是自兒童時期便有體現,也是在所有文化、所有時期,甚至追朔至洞穴人時代都有證據發現的基本衝動。

  這也是與前述基本需要、認知需要不可分離的。[218]

  這般推敲後,便知現在廣為人知的需求金字塔並非完整版的需求層次理論。

  因為沒有認知需求及審美需求。

  而依馬斯洛的描述,認知需求及審美需求與基本需求的關係也絕不是層級上的上下關係,而是一種與基本需求發展密切關聯相互影響的關係。

  所以,我們嘗試以新的角度去圖解需求層次理論;其圖形不再是金字塔,而是方塊,可稱為馬斯洛需求方塊。

  綜合上列因素,加上本研究的概念修改後如圖3:

raw-image

  構圖思考步驟如下:

  ●(1)我們認為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外應加上兩個直角三角形,才能表達所謂的「與基本需求發展密切關聯相互影響的關係」這項內涵。

  ●(2)認知需求,馬斯洛認為有兩階層,即求知欲和理解欲兩階層,而就我們的理解:認知總在面對外在世界的未知訊息,故有求知的欲望,然若求知欲一直不得滿足,便無法滿足理解欲,而相關階層的需求便會難以得到滿足,故有此圖構造的安排。

  ●(3)審美需求,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中談得不多,其最後一本著作《人性能到達的境界》(馬斯洛1970年6月8日離世,該著作於1971年後出版[219])也少有相關內容,甚至對於馬斯洛著作做彙整性評述的《走向生命的巔峰: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一書,對審美需求的說明也幾乎沒有。

  故依我們自己對於時尚及藝術品的欣賞,還有創作的經驗,將上述的審美需求分做四個階層:感動、欣賞、詮釋、意義。

  首先是外在已知資訊:

  無論是何種美,如壯美、數大便是美、微珍之美、自然美、機能美、文字章句之美等,都是某種已知資訊經過某種比例協調,用心獨具的方式呈現,或是容易引發官能之美感受的超常刺激(Supernormal Stimuli),例如《綁架本能的世界:影響所有決定的「超常刺激」理論》所列舉的〈假性愛〉、〈過度可愛〉、〈美食街上覓食〉之官能性誘惑訊息(其他章節除了官能性滿足以外還有其他因素,如社交、智性、威脅等與認知需求較為相關) [220],也是一種經過心思調整,或未經心思調整的自然格律所呈現之可被認知的已知訊息。

  姑且不論我們的認知能力如何——如視覺或聽覺障礙與一般人的認知便會有差異——但我們都有相關經驗,知道感官接受到資訊後即可產生某種情感(情緒與感知的聚合資訊),因而產生某種感動。

  而低階需求的感動能量(或稱自內產生的情感信息量)很淺,需求量很少便可滿足,高階需求的感動能量需求量很大,自內產生的情感信息量也很巨大,得到滿足後便會開始欣賞。

  欣賞的能力,高階與低階也會差距很大,而欣賞的知識,高階需求是經過低階、中階需求持續往上發展的,所以高階需求的欣賞能力包含中低階需求的欣賞能力,但低階需求無法俱備高階需求的欣賞能力。

  所以,一件藝術品的欣賞,隨著創作者蘊含的層次越高深,也要有相應層次的欣賞者方能對其做出正確的評價與賞析。

  故此,感受後而可欣賞。

  但相對的,感動不足就無法欣賞。

  而欣賞滿足後會生出對作品資訊的自我詮釋,故而產生詮釋。

  詮釋的能力,需要有更深的功力,甚至是知識量的豐富。

  例如有嘗試過創作者,或使用過相同媒材者,必然會對創作者的功力有更不一樣的看法;譬如寶貝龍自己嘗試過以縫紉機在作品上車線,想在布上描繪圖案,但不夠工整看起來很亂,這卻致使他在現場實際看到三宅一生(Issey Miyake)旗下的包包品牌松村光(Hikaru Matsumura)的傳統工藝包時深受震撼。

  因為,同樣是車線描繪圖案的不工整,但松村光的傳統工藝包整體卻有種協調的美感。

  他還特地比對其他的同類包款,發現真的不是刻意營造的效果,而是一種傳統工藝製作上的人工誤差。

  每個包都有程度不一的工整度誤差,但他無法解釋那種因人工而不整齊所呈現的美感與自己人工所呈現的淩亂差異在哪,因而對這種現象歸功於傳統工藝者的「作品入魂」之表現。

  但這種詮釋並非一般人可以理解,故對於創作興趣或各類型藝術的知識量確實會影響其詮釋角度,以及詮釋內容的層次。

  而詮釋角度與詮釋內容的滿足,即對其作品資訊「玩味」、「玩賞」、「評鑒」之後若能得其滿足,這些產生審美態度的心理與生理之活動的期間,便會被賦予對於自己有某種特定的「意義」。

  而這份意義將會視其層次而定,能夠滋養各個階層的需求之滿足。

  這也表示,同一件東西的審美,高階需求層次圓滿者可能同時接收到生理、安全、歸屬、尊重、實現、超越六種層次的信息量,其意義的含量也會擁有六種層次的滿足感(當然,前提是該作品的訊息層次要高深的足以接受六種層次的檢視與賞析);而同樣是那件東西,低階需求層次滿足者所能收到信息量便僅有生理、安全兩種,其意義的含量也會差距高階需求層次滿足者甚遠。

  這也揭示一種事實——好東西不是每個人都欣賞得了的。

  我們自己的經驗也顯示,同樣一件東西,對於「解放」更高階層者,其顧慮及觀察的訊息量是一層一層增多的。

  例如買衣服,過去需求層次不高時,我們買衣服容易因為可以穿且舒適就好(安全需求)、或這件衣服的顏色鮮豔或裝飾夠多夠特別(生理需求)而買。

  但層次升高後,同是買衣服這件事,我們就會開始顧慮別人的看法與想法(歸屬需求),也會去考慮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及想要傳達的自我內涵(尊重需求)。

  再更高階後,我們買衣服則會去考慮這件衣服背後的意義及價值,這件衣服能不能像我自己,能不能讓我感受到我是有未來,有希望的(自我實現需求),以及這件衣服的製造流程,看不見的成本及對環境的衝擊,或是有沒有可以超乎我想像之外,讓我發現,或成為我自己都不認識的自己等(超越需求)。

  這種狀態,用於認知需求的求知欲及理解欲也是相同的。

  越是高階層的滿足者,「解放」的好奇心與探索的欲望,還有對於真實的追求,在其視野與觀察的能力,即對於「未知」會感興趣的範圍,是較低階層的滿足者大上、也多上非常多的。

  依投射理論來說,在生理需求階層時,只會辨識出這些資訊僅有「生理」屬性,但升上安全階層時,則除了「生理」屬性外,還能辨識出「安全」屬性,同樣的,以此類推後,升上最高階層的超越需求後,對於未知及已知的資訊將可同時辨識出六種屬性。

  這使超越階層的人在視野上頗佔優勢。

  而這也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也是登上山巔之人的視野與仍舊在山下之人的視野的差別。

  這也說明了,何以許多人容易因「超常刺激」而陷入成癮狀態。

  畢竟,生理需求階層的感動滿足與安全需求的感動滿足量是有差距的。

  然而,要滿足生理需求的感動後才會有滿足安全需求之感動的可能。

  如果該已知資訊只是滿足生理需求的感動,其感動的能量再流向欣賞、詮釋、意義後便所剩無幾,即使該當事人的安全需求階層已解放,他依然不會感受到超過生理需求以上的滿足。

  然若當事人連生理需求之滿足都未達圓滿,安全需求階層上未解放,那他也無法感受到超過生理需求以上之感動。

  而我們都有經驗,滿足感官刺激的事物在我們社會中是非常多的。

  因此,我們可以說,觀察這個社會或文化的審美生活態度,我們即可知道該社會所解放的層級為何,也能知道這是否為一個成熟的社會文化。

  ●(4)根據本研究所談及之概念,我們可知細胞最初意念經過集體彙整後方產生人類當前生理之結構,借榮格之觀點,我們稱這個產生各種需求階層的向上原動力為「集體潛意識」。

  這股力量的源源不絕的向上推動,讓人類的需求有持續向上追求之可能產生。

  依到此為止之整理,人類的超越需求階層之存在經馬斯洛揭發後,致今已較普遍被認同為每個人類皆有之的潛在需求了。

  ●(5)如圖所示,除階層向上推展之動力外,來自兩邊的,還有關於未知資訊及已知資訊之相夾的力量。

  這使來自集體潛意識的向上原動力能集中向上而不致於鬆散外放,因而能得到內外相助強化每一層視野及能力的「解放」。

  若以勒溫的生活空間理論來描述的話,此即來自「外殼」──即方塊的邊界之外的壓力。

  ●(6)上述說的都是實質滿足的狀態,但本研究中有所謂的「假性滿足」[221]的概念存在,所以圖3可以說存在表裡兩面,如我們意識空間所談到的「意識」是心靈的表層,其心靈則是意識下潛藏更大之整體的內容。

  而正如7.1愛的意念及7.3愛的能量所揭示的兩面性,每個階層的需要之追求也有其兩面性存在。

  裡層之需要,我們自己稱為裡需要。

  然而就像心靈的虛擬特性,其資訊總量及意識空間之深度與廣度,目前我們的科學仍難全面探知,可說是人類潛在可能的心量有多大,心靈就有多龐大。

  以此類推需求階層的裡需要之需求滿足量,亦可說是心量有多大,裡需要就會有多大的空間需要去滿足。

  但因裡需要與假性滿足的探討並非絕對必要,因此,即使裡需要與假性滿足會影響建設性人格之完成,對於「愛」而言,這也是一種使「愛」的需求陷於汙名的存在,但為聚焦本研究主題,這部分相關概念便從本文中全面刪除,以利本研究調性的進行及篇幅的整修。

  但部分有助於理解,卻又不干涉文脈進行的假性滿足內容依然會有些許加入。

  接著,我們將以馬斯洛需求方塊之概念為基礎,將6、7、8做為愛之源頭的「人」中提及之內容材料,做一我們所能理解之範圍中的整合總結。

  在開始討論前,有些概念先做個區分:

 

[注釋]=================

[218]馬斯洛(A. H. Maslow).動機與人格(M).臺北市:結構群文化.1991.03.20.p68-p73

[219]亞伯拉罕‧馬斯洛(A. H. Maslow).人性能到達的境界(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07.序言

[220]黛迪兒‧芭瑞特(Deirdre Barrett).綁架本能的世界:影響所有決定的「超常刺激」理論(M).臺北市:究竟.2010.07.p041-p225

[221]馬斯洛需求階層的「滿足」概念,依我們自己的實際經歷來說,還有實質滿足與假性滿足的差別──一個人有時認為可以成為什麼,不一定是真的他的本性可以成為的樣子。有時,他只是想成為他的社會及文化希望他成為的樣子。甚至,是某些搜集來的性向測驗、命理資訊、人云亦云,或對影視作品角色產生的認同等,讓他以為自己真有那份潛力去成為,或應該去成為那個樣子。因為這不是深入挖掘自己後,才得到的對自己本性的實際判斷與瞭解,也不是建立在實際經驗上的滿足認知,所以這樣的情況我們稱之為「假性滿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鍊魂師-將痛苦、執著與命運,鍛成意識的自由與選擇的主權。
17會員
268內容數
人工智能普及的未來,靈魂自我的呈現將越來越重要! 靈魂強大的人,一舉手一投足一開口一下筆均氣勢非凡,怎麼鍊成的? 看過雙眼有靈魂智慧的人嗎?內在世界是如何呢? 充滿靈魂力量的商品呢? 歡迎參觀鍊魂師養成工房,找到屬於你的靈魂解答,練成你的靈魂未來!
2025/07/05
八階論述的開場。一開始,還沒有八階層,只有六階層。剩下都將在此篇後續逐漸整理出爐。
Thumbnail
2025/07/05
八階論述的開場。一開始,還沒有八階層,只有六階層。剩下都將在此篇後續逐漸整理出爐。
Thumbnail
2025/07/04
  生命的成長,對超越之人是非常重要,而且,還會透過愛自己的生命,進而愛上全世界的生命——如果全心全意愛自己,如何能不愛這個彙集成自己的一切。
Thumbnail
2025/07/04
  生命的成長,對超越之人是非常重要,而且,還會透過愛自己的生命,進而愛上全世界的生命——如果全心全意愛自己,如何能不愛這個彙集成自己的一切。
Thumbnail
2025/07/02
自己所見一切人事物是自己心理內容的投射,所有人事物的遭遇皆是反射出自己內在的心理內容——有投射、有反射,所以稱為「鏡」。
Thumbnail
2025/07/02
自己所見一切人事物是自己心理內容的投射,所有人事物的遭遇皆是反射出自己內在的心理內容——有投射、有反射,所以稱為「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經濟學教授尤里.葛尼奇研究提供有效誘因的設計,並分享品質與數量的衝突,長短期的目標糾結,認同的社會訊號,混合訊號的問題等多重架構。他強調設計誘因時必須考量對象的認知,展示心理帳戶應用效果,以及用誘因促進行為改變的動力。推薦這本書給對誘因設計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經濟學教授尤里.葛尼奇研究提供有效誘因的設計,並分享品質與數量的衝突,長短期的目標糾結,認同的社會訊號,混合訊號的問題等多重架構。他強調設計誘因時必須考量對象的認知,展示心理帳戶應用效果,以及用誘因促進行為改變的動力。推薦這本書給對誘因設計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商業理財/職場工作術的書,通過深入探討底層邏輯,希望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社會和人生,提供了許多具體的建議和見解。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商業理財/職場工作術的書,通過深入探討底層邏輯,希望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社會和人生,提供了許多具體的建議和見解。
Thumbnail
好奇心,是學習的起點 還記得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嗎?從生理需求到自我實現,層層堆疊出我們對生活的渴望,經理人雜誌對更多的需求模型做過描述。但你有沒有想過,好奇心在這座金字塔中佔據什麼位置? 好奇心是學習的火種,目標是學習的指南針。 事實上,好奇心並未被明確歸類在任何一個層次,因為它貫穿了整座金字
Thumbnail
好奇心,是學習的起點 還記得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嗎?從生理需求到自我實現,層層堆疊出我們對生活的渴望,經理人雜誌對更多的需求模型做過描述。但你有沒有想過,好奇心在這座金字塔中佔據什麼位置? 好奇心是學習的火種,目標是學習的指南針。 事實上,好奇心並未被明確歸類在任何一個層次,因為它貫穿了整座金字
Thumbnail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追求的目標和需求多種多樣,而這些需求的優先順序究竟是怎樣排列的? 馬斯洛需求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框架來理解這一問題。 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的這一理論,將人類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
Thumbnail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們所追求的目標和需求多種多樣,而這些需求的優先順序究竟是怎樣排列的? 馬斯洛需求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框架來理解這一問題。 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的這一理論,將人類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
Thumbnail
已是2024年 這個世界從古至今無時無刻都在改變,變化大到能開心滿足的活著已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指標。過去馬斯洛所提的需求理論是正三角形,由底下到最頂的順序是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重、自我實現,但挺令人鼻酸的事實是,這個理論放在現代已漸漸變成倒三角
Thumbnail
已是2024年 這個世界從古至今無時無刻都在改變,變化大到能開心滿足的活著已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指標。過去馬斯洛所提的需求理論是正三角形,由底下到最頂的順序是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重、自我實現,但挺令人鼻酸的事實是,這個理論放在現代已漸漸變成倒三角
Thumbnail
四、如何辨識結構主義   德勒茲於〈如何辨識結構主義?〉提出結構主義的七條準則,分別為:1.象徵、2.局部的或設定的、3.微分與奇異(獨特)、4.分化者、分化、5.系列的、6.空格、7.從主體到實踐。以下先說明個準則之內容,再據此分析野性的思維的結構。   第一條準則:象徵。結構
Thumbnail
四、如何辨識結構主義   德勒茲於〈如何辨識結構主義?〉提出結構主義的七條準則,分別為:1.象徵、2.局部的或設定的、3.微分與奇異(獨特)、4.分化者、分化、5.系列的、6.空格、7.從主體到實踐。以下先說明個準則之內容,再據此分析野性的思維的結構。   第一條準則:象徵。結構
Thumbnail
人究竟是什麼? 為什麼要如此的努力?有的人找到了方向,有的人仍在迷惘。   我們來談談馬斯洛的八大需求。   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於《心理學評論》期刊的論文〈人類動機的理論〉(英語: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中提出的心理學觀點。   生理、安
Thumbnail
人究竟是什麼? 為什麼要如此的努力?有的人找到了方向,有的人仍在迷惘。   我們來談談馬斯洛的八大需求。   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於《心理學評論》期刊的論文〈人類動機的理論〉(英語: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中提出的心理學觀點。   生理、安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系統思維的重要性,強調理解元素、關係及其背後規律對洞察複雜系統至關重要。書中以商業模式變化為例,展示如何透過系統思維識別時代機遇,提升競爭力。此外,強調系統思維在學習中的應用,促進跨學科理解、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為適應未來變化奠定基礎。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系統思維的重要性,強調理解元素、關係及其背後規律對洞察複雜系統至關重要。書中以商業模式變化為例,展示如何透過系統思維識別時代機遇,提升競爭力。此外,強調系統思維在學習中的應用,促進跨學科理解、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為適應未來變化奠定基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