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第二十四章是神與以色列民正式立約的關鍵章節。這章標誌著西奈之約的成形——摩西將神的話語頒佈給百姓,百姓承諾順從,隨後以血立約,顯明這不僅是一個形式儀式,而是神與祂子民之間神聖、真實、不可更改的盟約。章末記錄摩西上山四十晝夜,預備領受法版與進一步啟示。本文從三個層面探討其屬靈意義。
一、書面記錄與百姓承諾:信仰生活的公開立約(出24:1–8) 神吩咐摩西、亞倫、拿答、亞比戶和七十位長老上山朝見祂,但只有摩西得以親近(出24:1–2)。這段反映出神與人之間的階層式接近——神是聖潔的,祂樂意啟示自己,卻也要求敬畏與分別。 摩西將神的一切話語與典章告訴百姓,他們眾口一聲回答:「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出24:3)他隨後將神的話寫下(出24:4),築壇、設立十二根柱子(象徵十二支派),並用血進行立約儀式。 他將一半的血灑在壇上,象徵神的角色,另一半灑在百姓身上(出24:6–8),並說: 「看哪,這是耶和華按這一切話與你們所立的約的血。」(出24:8) 這一切象徵了神話語的權威、百姓的順服、以及盟約的雙方責任。血是生命,是盟約的印記;立約不是口頭承諾,而是生命的交付。 對今日信徒而言,這預表了新約中耶穌所立的「約的血」(太26:28;來9:15),是更美之約的根基。我們既蒙救贖,也應以順服與委身回應,視神的話為生活的準繩。 二、敬拜中的親近與敬畏(出24:9–11) 接著,摩西與亞倫、拿答、亞比戶及七十長老一同上山,經文記述一段極特別的經歷: 「他們看見以色列的神……他的腳下彷彿有平鋪的藍寶石,如同天色明淨。」(出24:10) 在立約後,神容許部分代表性的領袖「看見」祂的榮耀,並與祂同在。他們「得以見神」,「神也不加害與他們」,這段經歷證明:神的啟示是要人與祂相交,不是遠離。 然而,這樣的親近並不等於隨便。整段仍維持一種神聖的秩序——有選召、有敬畏、有代表、有層次。神的親近永遠帶著敬畏,因祂的聖潔與榮耀不可輕視。 這提醒今日的信徒:我們雖可因基督坦然進入神的同在(來10:19–22),但仍當以敬虔、謙卑與敬畏的心親近祂。真實的敬拜不是情緒的激動,而是心靈與真理的合一,帶來與神同在的深刻經歷。
三、摩西上山領受法版:等候中的信心與順服(出24:12–18) 最後,神呼召摩西單獨上山:「我要將石版,就是我所寫的律法和誡命賜給你」(出24:12)。摩西帶著他的幫手約書亞上山,吩咐長老們在營中等候(出24:13–14)。 神的榮耀降臨在西奈山,形狀如烈火(出24:17),摩西在雲中等候六日,第七日神才呼召他進入雲中;他「在山上四十晝夜」(出24:16–18)。 這段經文強調神的時間與人的等候。摩西不是一到山頂就領受法版,而是在神面前靜默六日,直到神開口。這種「敬虔的等候」顯出他對神的敬畏與耐心。 這也是信徒屬靈操練的重要功課:神不總是即時說話或行動,但祂從不誤時。敬虔的生活不只是立約時的火熱,更在於後續長時間的忠心等候與安靜領受。 《出埃及記》第二十四章是西奈之約的正式立約,也是以色列民族信仰生活的轉折點。神的話被記錄、被宣講、被承認,血被灑下,代表生命與盟約的結合;百姓親近神,領袖見神榮耀,摩西上山等候領受律法——這一切都強調:神是立約的主,祂要祂的子民在真實的敬拜與順服中與祂同行。 願我們也記得,我們所立的約不是空洞的信仰宣告,而是用主耶穌寶血所立的永約。我們既屬祂,就當持守祂的話,耐心等候祂的帶領,忠心活出與盟約相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