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感覺察」:找出能安住自己的那一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做一個練習——覺察一下哪一種感官最能安住自己的心?我們每個人都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感,哪一感最敏銳?哪一感能夠讓自己稍稍鬆開壓在肩上的情緒?
有些人對聲音特別敏銳,聽到風吹的聲音就能慢慢平靜;有些人則是看見佛像,心就穩下來了;也有些人,是靠觸摸溫熱的茶杯、柔軟的布料,重新感受到自己在「當下的現在」。

🟣本圖由 chatgpt生成🟣
🧘♀️ 遊戲練習:用五感回到當下
在李堅翔博士的講座中,我學習到「感官探索遊戲」,這些遊戲可以幫助自己慢下來,回到當下。*看:在房間中找到五樣東西,說出它們是什麼。
*觸:用手摸四樣物品,感受它們的溫度、材質與質感。
*聽:靜下來,聽三種不同的聲音,是誰的咳嗽?誰在說話?有沒有自己的呼吸聲?
*聞:用鼻子嗅出兩種氣味,是空間的氣味?還是衣服、書本的味道?
*嚐:吞一下口水,感覺口腔的味道,是否有殘留的茶香?食物的記憶?
這樣練習下來,很多人開始意識到——自己很少「真正地」活在當下。
💡 不是要看透,而是要「看見」
佛法說「觀心」,但觀心不是要一眼望穿、看透一切,而是只要先「覺察」,覺察到「我現在有點煩」,或者「這樣的感覺讓我不太舒服」,就樣就是一個開始了。
我們大多數的時間,不是在生氣,就是在忙;不是在想過去,就是在擔憂未來。我們很少停下來,去「感覺」當下正在發生什麼。這也是為什麼覺察的第一步是那麼的重要。
🧭 找到心的按鈕
平實做的覺察練習,並不是為了讓自己變得「多會控制情緒」,也不是為了讓自己「更有修養」。而是讓自己能找到一個「按鈕」,當自己陷入混亂時,有一個回家的路。
也許是看見一幅畫,也許是摸到某種質感,也許是呼吸到某種氣味——那是自己能讓心安住的方式。當我們的心可以穩下來,就有可能做出清楚、成熟的選擇。

🟣本圖由bing AI 生成🟣
🪞記憶小幫手🪞
覺察不是要看透一切,而是由能看見一點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