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感覺工作越來越忙,但效率卻停滯不前?在 AI 浪潮下,傳統的「努力就會成功」法則正在悄悄失靈。 這篇文章將為你揭示 3 個革命性的工作秘訣,特別是「複利式工程 (Compounding Engineering)」與「分配經濟 (Allocation Economy)」這兩大核心概念。讀完後,你將學會如何讓每一次的努力都能層層疊加,並成功地將自己從一個疲於奔命的「執行者」,轉變為一個高效率的「AI 任務分配大師」。 你準備好迎接這個全新的工作模式了嗎?

秘訣一:打造效率複利引擎 —「複利式工程」
你可能會想:「要怎麼讓工作越做越輕鬆?」答案就在於「複利式工程」。
這是由頂尖團隊 Every 內部發明的一個核心思想:讓每一次的工作,都為下一次的工作鋪路。
與其每次都從零開始寫一份新的產品需求文件 (PRD),不如花一點點時間,建立一個「PRD 產生器」的提示詞 (Prompt)。這個提示詞就像一個智慧模板,可以將你零散的想法,迅速轉化為一份結構完整、AI 能立刻理解的標準化文件。
看看這個驚人的效率演進:
- [ ] 第一次任務:花 80% 時間執行,20% 時間建立自動化模板。
- [ ] 第二次任務:模板已存在,執行時間降至 50%。
- [x] 第 N 次任務:執行時間趨近於零,大部分工作已自動化。
這種思維能讓你的團隊效率,隨著時間的累積,呈現出驚人的複利增長。你投入的每一分心力,都在為未來的你節省時間。

秘訣二:從「知識專家」到「任務分配大師」— 擁抱「分配經濟」
過去,我們身處「知識經濟 (Knowledge Economy)」時代。你的價值,取決於你*「知道」什麼或「會做」什麼*。你腦中的知識和技能,就是你最重要的資產。
然而,AI 的崛起正在徹底改變這一切。我們正式邁向「分配經濟 (Allocation Economy)」時代。
未來,你的價值不再是你「會做」什麼,而是你如何「分配」任務給 AI,並管理它的產出。
AI 就像你口袋裡的萬能專家團隊,擅長處理所有「低階思維」任務,例如總結資料、撰寫草稿、甚至編寫程式碼。這意味著,人類的角色將從「製造者 (Maker)」轉變為「管理者 (Manager)」。你的核心任務,是選擇該做哪些工作、判斷 AI 的產出是否足夠好,並在關鍵時刻進行編輯與指導。

秘訣三:成為未來頂尖人才 — 必備的 3 大「模型管理者」超能力
在「分配經濟」時代,每個人都必須成為「模型管理者 (Model Manager)」。這不是指管理人,而是管理 AI 模型。想成為這個時代的搶手人才,你需要培養以下三種超能力:
1. 管理與品味 (Management & Taste)
你需要像一個優秀的專案經理,懂得如何設定清晰的目標、給予明確的指令與反饋。更重要的是,你必須對最終的成果有著高標準的品味。你的品味越明確,AI 就越能產出高品質的內容。
2. 跨領域通才 (Generalist)
AI 讓你能夠輕易地在不同領域之間跳躍。昨天你可能在用 AI 寫一篇行銷文案,今天就能用它來分析數據、明天甚至可以讓它協助你開發一個小工具。這讓通才的價值變得前所未有地高。
3. 知道何時該深入細節 (Knowing When to Dive In)
雖然大部分工作可以交給 AI,但頂尖人才的價值在於,他們知道在哪些關鍵時刻必須親自介入,進行微調與指導。這種判斷力,正是區分普通與卓越的關鍵。

總結來說,AI 時代的生存關鍵,不在於你會不會寫程式或設計,而在於你是否擁有正確的思維框架。
「複利式工程」讓我們的工作成果能夠持續累積,效率呈指數增長。而「分配經濟」則重新定義了我們的價值——從一個單純的知識擁有者,升級為一個高效的智能分配者。
立即行動!開始你的轉型之路
- 第一步:盤點重複性工作 找出你每週都會做的例行公事(例如:週報、會議記錄),思考如何為它建立一個自動化模板或 AI 提示詞。
- 第二步:練習分配任務 下次需要寫文案或做簡報時,試著將你清晰的想法「分配」給 ChatGPT 或其他 AI 工具,並練習像個主管一樣,指導它完成任務。
- 第三步:培養你的品味 多看優秀的作品,並思考「好」的標準是什麼。當你對品質有著不可妥協的要求時,你才能引導 AI 產出真正卓越的成果。
#AI工作術
#複利式工程
#分配經濟
#未來人才
#工作效率
#自我成長